
张婕(右三)接受颁奖 官方网站缪礼东摄
官方网站10月6日讯 北京奥组委交通部车辆证件管理处的前期志愿者张婕是8月份的奥组委“志愿之星”之一。从小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她,对北京有着说不尽的爱。“作为一名北京人,能在家门口看奥运,我感到非常荣幸。”张婕说,所以,从北京申奥成功开始,她就一直希望加入到奥运大家庭中,为北京奥运会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张婕展示证书 官方网站缪礼东摄
最好的生日礼物
今年7月,张婕刚刚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告别了学生时代,她走进了奥运大厦,开始了圆梦之旅。“奥运志愿者是一个光荣、无私、奉献的群体,我热切期盼着加入其中。”她说,“和奥运一起成长,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张婕是在6月14日那天被安排到奥组委面试的,而6月14日正好也是张婕的生日,随后,她很快就接到了录取电话。在生日那一天实现了她最大的梦想,这份特殊的礼物不仅是对她的鼓励,也是她新生活的开始。
“诸多的第一次都是奥运所赋予我的,让我的人生开始了全新的里程。”张婕对自己在奥组委的工作经历如数家珍:6月14日,她第一次与奥运大厦“亲密接触”,感到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震撼;7月16日,她开始第一天的志愿者生活,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笑脸和忙碌身影让她感动;还有第一次工作失误;第一次在奥组委食堂吃饭;第一次手足无措地面对半人高的车证资料;第一次参加正式会议,被外国专家大段的专业术语搞得云里雾里……总之,最初的日子里,每一天都发生着她和奥运的第一次,但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每个“第一次”的兴奋与新鲜被熟悉与默契所替代,张婕开始真正感到了工作中那种简单的快乐。
小车证 大奥妙
“实际上,我是从零开始,包括如何使用复印机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张婕说,“一张小小的车证看似简单,其中的奥妙却不可小视。奥运会期间,很多问题都集中在一张不大的车证上。由于近几届奥运会城市的交通和城市规划的不同,有些问题是无据可循的,所以一张不起眼的车证制作也是充满了困难。”张婕向记者耐心的介绍自己的本职工作。
她每天在发放车证的同时,还要翻译大段的英文文献资料、写公文、制作PPT、参加会议等,日子忙碌而又紧凑。“在奥组委里或是在路上,看到我们齐心协力设计出的车证在不同汽车的挡风玻璃前,我都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一张张彩色的车证就像一张张名片,虽然它们不太引人注意,但我相信它也将成为奥运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张婕自豪地说。
历久弥新的记忆
“知恩感恩,用心用情,精益求精,学以致用”这十六个字是张婕的座右铭,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被评为“志愿之星”,张婕从内心深处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她感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眼里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亮闪闪的“志愿之星”,每一位志愿者都堪称奥运会真正的形象大使!
奥运志愿者为奥运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加了新的动力,“也许在多年以后,当我回想做前期志愿者的那些日子,我还能将那一幕幕难忘的经历当作传奇般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让这些发黄的记忆能够历久弥新。”张婕感慨地说,“因为我们收获的是一份份真挚的友情、难忘的回忆、满满的自信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历程。”(缪礼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