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繁体
简体
首页
粤台交流
涉台活动
交流信息
地市快报
台商在粤
专题集锦
印象广东
客家情缘
妈祖文化
民俗民风
三山王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山学说
走进南粤
人文景观
旅游线路
广东特产
购物热点
粤食越好味
酒店推荐
交通指引
台岛传真
台海要闻
台海瞭望
特色美食
台湾旅游线路
台湾风光
服务大厅
就读就学
政策法规
表格下载
广东专题
地市推荐
友和公司
交流促进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印象广东
>
民俗民风
梅州的三山国王信仰习俗
2017-04-06 15:13:16 华夏经纬网
三山国王通常被认为是客家始奉和客家地区独有的“守护神”,尤其在台湾更为普遍。陈运栋在1981年出版的名著《客家人》中说:“三山国王,为客家人移民的守护神”。随着大陆客家人移民台湾,也把三山国王信仰习俗也带到了台湾。正如台湾学者刘还月先生在《1994年台湾文化年历》中所说:“三山国王自古以来便是粤东民众信奉的守护神。客家人渡海来台时,大都也带着三山国王的香火共同渡海而来,并在每一个初拓成的地方建庙奉祀。”甚至有“凡粤东客家来台者,悉奉三山国王香火”的说法。
在大陆客家地区,虽然没有台湾客家民间信仰中三山国王专属客家的意识那样强烈,但认为三山国王是客家神灵的大有人在。有关三山国王的传说,发生在粤东的潮州、惠州、梅州交界处的三座名山——巾山、明山、独山。有关三山国王的资料,宋以前只留下唐代名将陈元光的《祀潮州三山神题壁》及韩愈所祭的石界神,其他文字和实物无存。现在可知的是宋代在揭西县河婆镇玉峰东麓修建的三山祖庙(今已改建),因河婆镇在历史上隶属广东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故三山祖庙又称“霖田祖庙”。又因它是当时当地同类庙宇最大的庙宇,故又称“大庙”。庙中祀奉三山国王,其他地方有的称为“明贶庙”,有的称为“公王庙”。
相传,三山国王本为隋代连、乔、赵三人,因救圣驾有功而封王,镇守巾山、明山、独山。而明山,就在梅州。元朝刘希孟在至顺三年(1332)所撰《潮州路明贶三山国王庙记》称:“明山之镇于梅者,有庙有碑”。所谓明山,即以前梅州与潮州,也即今天梅县与大埔县交界处的明山嶂。在明山嶂下的梅县白宫墟中,在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就建有明山宫。白宫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明山宫,以该宫用白石灰粉刷墙而得名。而明山宫所祀明山公王,是唐宋以来粤东人普遍信仰的三山国王之一的明山国王。
随着三山国王信仰的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其传说不断丰富和发展。拜祭的仪式也各不相同。
如在梅州市城郊泮坑山腰上有一座庙宇,名为“泮坑公王庙”,祀奉着骑老虎的三山国王,国王的后面是三位夫人的神像。传说,久居潮州的梅县泮坑外村人熊氏,某夜梦见一位大将军左持帅位,右执宝剑,童颜白发,神采奕奕,自称是助政肃宁国王,受命王上,镇守梅州,庇佑百姓。熊氏惊喜异常,梦醒回想日前在潮州贶庙进香,庙中巾山国王与梦中所见相同。于是,一面派人回泮坑建造庙宇,一面请雕刻神像的师傅仿明贶庙三山国王神像,精雕细刻,贴上真金,运回梅州,安奉在泮坑新建的庙宇中。梅县人称这些神像为“泮坑公王”。传说熊氏从此人丁兴旺,大展鸿图。
有关三山国王脸谱颜色各不相同,大王爷白脸,二王爷红脸,三王爷黑脸,各地有不同的传说。揭西县河婆镇流传:“大王爷教书,二王爷杀猪,三王爷烧炭,烧到面乌乌!”另一种说法是:“大王爷脸白是文人,是有文化智慧之神,二王爷脸红,富于正义,是敢于战胜邪恶之神,三王爷脸黑,性格刚直,是不怕艰险的勇武之神。”大埔县枫朗镇的传说是:白脸为教书先生,红脸为铁匠,黑脸为农夫。有的三山国王是以胡须为区分,如丰顺县留隍镇溪北村三山国王为三座穿着文官官服的神像,他们端坐在神坛上,威严而不恐怖。三座神像的形状与真人差不多,而且其衣着、仪态和姿势均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胡须。三个神像都有着很长而且很漂亮的胡须,其中坐在正中的神像为乌胡须,左边的为红胡须,右边的为白胡须。
三山国王寿诞和祀奉仪式,各地不相同。大埔县枫朗等地以农历五月初四、初五两天为寿诞,梅县为农历九月初十,等等。对三山国王的祀奉,一般在农历正月和十一月,家家户户到三山国王庙进香,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不少地区有抬三山国王出游的习俗。如大埔县枫朗镇溪背坪村,每年五月初四日将三山国王请下山来,供奉在各姓的祠堂里,供上祭品和香烛,鼓乐齐鸣,让村民们拜祭和瞻仰。初五午时,抬出三尊神像游村一周,然后抬上村溪的龙船,直至下游才上岸送神驾回宫。在三山国王游龙船的同时,由一位福首唱龙船歌:“打起锣鼓锵咚锵,国王起驾出游乡;三位国王成龙主,游乡达境压灾害。”在梅县水车镇小桑村,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六,要抬着当地名为公王的三山国王游遍全村。
丰顺县留隍镇的许姓村落,解放前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敲锣打鼓来到三山国王庙请老爷出游。但出游的不是三山国王的神像,而是他的童身。童身出游时不穿衣服,只穿一条很薄的裤子。他赤身光脚地坐在钉船上,不仅毫无痛感,脸上还嘻嘻地笑。童身手上还拿着一只满是锋利铁钉的圆球,在手上耍来耍去。出游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7点半左右,出游队伍的最前面以鸟铳开道,随后是几个大灯笼,上面写着“三山国王”等字样,再后面就是坐在钉船上的童身老爷,最后是潮州大锣鼓,佐以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人们簇拥或尾随着童身周围和后面。三山国王游到许家祠堂时,场面最热闹,这时大锣鼓、鞭炮声震耳欲聋,童身便在钉船上跳来跳去,还手拿着钉球使劲敲打自己的胸部、背部等部位。人们叫得越响,童身用的力就越大。由于许姓是溪北的第一大姓,所以其三山国王出游时可到其他姓的地盘去,几乎游遍整个溪北,待回到三山国王庙时,天已经快亮了。回到神庙后,要“吃灯酒”、演戏,娱神娱人。
粤东客家人非常信奉三山国王。随着客家人向海内外播迁,也把三山国王信仰带到各地。在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都有三山国王庙。仅在台湾,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三山国王庙410多座。台湾的客家人,常常将三山国王庙看成是当地有客家人开垦的标志。目前,随着人口的流动,台湾有些地方因客家人他迁,原有的三山国王庙里的神像被请出去,换成刘、关、张的神像,三山国王庙就改为三仙国王庙了。(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 肖文评)
【
发表感言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ytsc@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