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崇正是一名在祖国大陆已生活了9年的台湾商人。他今年35岁,现在北京经营着一家有机食品的连锁超市,又娶了上海的娇妻,添了两个可爱的小宝贝,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对于祖国大陆的巨大变化,他有着深刻的感触。
目击经济的迅速发展
问起他当初为什么想到来大陆和来之前对大陆的印象,余崇正说,来祖国大陆之前,他一直在台湾从事IT业。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他的事业陷入了困境,这时候有朋友跟他建议说,你要不要去大陆发展?“大陆”,他当时觉得这是一个离他很远的地方。
余崇正说,台湾的媒体市场化程度很高了,对大陆的报道也还算客观,他来大陆之前就知道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
可是当他一出虹桥机场,他还是被“吓到了”:“这是上海吗,上海怎么是这样?”虽然有思想准备,但是上海的繁华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当时他住在中信泰福,那时还是上海最高的楼,他站在楼上俯瞰上海,不由得对自己说:哇!这就是我想要来的地方。
在上海工作了一段时间,余崇正又被公司派到乌鲁木齐销售电脑。乌鲁木齐,又是一个更遥远的概念。他以为那里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朋友们都笑他,你到那里去把电脑卖给谁呀,卖给羊吗?
可是,当他一出乌鲁木齐的机场,他说他又傻掉了,如果说上海的繁华他还有些心理准备,那乌鲁木齐的繁华的确是让他不可思议了。那时候还是2003年,乌鲁木齐就拥有9家五星级宾馆,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相当高了。这时候,余崇正就觉得大陆是真正地全面发展了。直觉告诉他:这里,充满了机会。
这一待就在大陆待了9年。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余崇正说他们台商比大陆的人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说,15年前,台商带着500万元人民币到内地城市投资,会受到市长接见,给予热烈欢迎。15年后,他的一个台湾的朋友怯生生地问他:“我拿1000万元过来投资,够不够啊。”许多台商都笑他:“1000万?你现在投到村子里吧”。
感受公共素质的逐步提升
余崇正说他刚到上海坐地铁时,发现大家都不怎么排队,挤来挤去。他跟他太太嘟哝,说台北的地铁比大陆有秩序多了。可刚好他的太太是一个坚定的“地方保护主义者”,瞪他说,你以为就你们那里好?我们这里只是因为人太多,没有办法!你们那里才几个人?
可是两年过后,余崇正再到上海去坐地铁,发现已经秩序井然。虽然坐地铁的人有增无减,可是好多大爷大妈挥着小旗,指挥着人们排队,广播里也在呼吁大家注意秩序。大家都变得很礼貌,很谦让。他说,他注意到北京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不断地在做提升市民公共素质的宣传活动。无论是小区、地铁还是电视上,都在做一些宣传良好习惯的工作。余崇正说他特别喜欢一个公益广告——“我相信,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
,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他觉得大陆人民在经济实力提升后,在政府的这种不遗余力的宣传下,真的是由物质文明走向了精神文明。从公共场所的各个细节到人们一些习惯的变化,让余崇正感觉到整个社会的点滴进步和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
作为一个台商,余崇正说他是打心眼里支持新《劳动法》的。他说,新的《劳动法》让我们国家树立了很好的国际形象,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也造福了子孙万代。
新《劳动法》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利益,最受影响的就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一般都是高污染、高能耗,低技术含量。余崇正说,在以前大陆落后的时候,需要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因为人民要吃饭,乡镇要发展。当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应该考虑一些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资源、环境、子孙万代的健康。
他的好几个在东莞做木材厂生意的台湾朋友,现在为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逃避对污染的管制,都把工厂迁到了越南、印度等地了。他说,虽然这种情况表面上影响了国内一些地方的经济,但是这是一个为了社会和经济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经过程。西方和日本以前都把高污染的工业迁到台湾去做,台湾经济发达后,就开始转型做一些高精尖的工业,大陆也必将会经历这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阵痛期,整个社会的经济才会在一个新的层次上发展。他说大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真正反映出了中国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
余崇正说,如今,祖国大陆就是他的家了,这里有他的事业,有他的娇妻幼子,有归属感和他对大陆的无限信心。
来源:中国文化传播网 作者:黄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