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许嘉帏希望借助本报寻找并资助有需要的儿童,第一笔捐款已委托本报托管
“生活在这个社会,人要学会感恩。在这个时代,行善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走进本报东莞记者站,今年57岁的台湾商人许嘉帏大姐,快人快语,道出了这样一番感慨。这一天是2008年4月8日。
许嘉帏与羊城晚报东莞办事处签订了一项协议,委托《羊城晚报·东莞新闻》在东莞寻找有需要帮助的儿童,由她捐资5万元救助这些儿童。为表诚意,许嘉帏已拿出5万元现金给羊城晚报东莞办事处托管。
《羊城晚报·东莞新闻》现在东莞区域内向社会诚意寻找最需要资助的儿童,请读者以电话、电子邮件、信件等多种形式反映情况。这些材料经本报初步审核后,将交由许嘉帏最后确定受资助名单并由她亲自颁发资助。
在大陆经商,许大姐说她和儿子林冠廷听得最多名字的媒体便是《羊城晚报》,并且《羊城晚报》是一家关注时政更关注民生的百万大报,她相信《羊城晚报》。
出生台湾台中的许嘉帏大姐,现在是独当服饰开发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我是一个患白血病在死亡边缘的人,能活到现在,连医生都说是奇迹。”死亡的威胁,生命的脆弱,让许大姐深深感到“人生苦短”,她更强烈地要求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善事。
原来,早在1984年的时候,许大姐就患上了白血病。但她却顾不得自己,这20多年来,她每年都要腾出两个月的时间做善事,她几乎跑遍了台湾的每一个县。丈夫开着摩托车陪她钻深山老林,去杂货店询问,寻找有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有一个老人快死了,却无钱准备棺材,许大姐出钱给他安排了;有一个孩子出生就有生理缺陷,是许大姐拿钱给他做了手术。
奇怪的是,这么一跑,许大姐的白血病病情居然慢慢得到好转,没有再发作。“可能是因为我有一颗慈善的心,菩萨会保佑我。”许大姐笑着说。
要不是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一股股止痛膏的药味,要不是她手上的伤口,外人不会想到许嘉帏大姐是一个病人,也是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但就是这么一个本就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天天在想着怎样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因为身体情况,已不允许她像在台湾时那样到处寻找需要帮助的人了,许大姐的儿子林冠廷对记者说:“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去经营,你们利用这个平台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做慈善,可能效果会更好。”
许大姐说,她的事业是在大陆,赚的钱也来自大陆,就应当回馈大陆,善事首先应当在大陆做。
“如果有效果,我还会把慈善事业继续下去。”许大姐说,她将联合更多的人来做善事。记者易建成 郑蓉蓉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