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来了。儿童的话题,又成了应时的话题之一;不在此期,儿童问题就只剩“减轻书包”。儿童节应时而来,定然就有一些应时的关怀,结果又弄出一些新闻来。有儿童在烈日下穿戴齐整,迎接关怀的到来,晕倒在地,这是要怪天热的,不能怪关怀。有儿童在雨中齐坐或献演,汇报给关怀他们的大人们,当场众皆安然。但这也要怪天下雨。老天真是不配合。
重庆开县发生了雷殛事件,有多名学生受害,有的失去了生命。这好像也不算大事,大家都在关心猪肉的价格和股票的涨跌了,关怀雷殛事件的精力就不济了。我估计,怎样组织一场视察、观摩、比赛、汇报演出等关怀活动,这是有计划的,而雷殛之类突如其来的事情,总在计划外,这就没法关怀周全了。
还看到一组照片,照片中的男孩不知何故被人割了舌头和生殖器,遗弃在一个乡镇的街头,痛苦不堪,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仍在街头,乡镇上有上级来,孩子就会被弄走,然后再度出现,好心人给各种机构联系,没一个地方愿意管。这就是说,镇上有上级到来时不被看到,是这个孩子与政府的惟一联系,也是他获得关怀的惟一机会。
这是这个儿童节前看到的一些事情,可供体味一些关怀的真实度。应时的表演,固然阵仗不小,实底里可能只是不得不有的姿态,而且连姿态也已是事先固定的造型,儿童倒地不倒地,老天下雨不下雨,都无改于“演出顺利进行”;看行礼如仪的儿童节表演,也不足以验证儿童关怀的真诚。而雷殛儿童这类突如其来的事件得到了怎样的重视,被残害的街头男孩之类儿童个体得到了怎样的对待,比所有表演更能度量关怀的真实底色。
儿童在演出中晕倒,如果预案周全,也未必不可以演出感人的关怀戏,但毕竟只是戏而已。而且我完全相信,没有任何预案能够设计得万变万应,真正的关怀连表演本身都会拒绝,表演只是在无关怀的状态下要作关怀状而已。所以,请不要奇怪日晒雨淋之下关怀的冷酷,那是预案之外的,就必然只能以本色来对付,正如儿童被雷殛,正如被残害过的男孩只能在街头,这些都是儿童关怀水平的准确表征。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确乎如此。但我也担心仅仅是这样来看待儿童,会不会产生某种托大之心,毕竟大多数儿童还是得到善待,足以让人去展望“祖国明天会更好”,少数的不幸,概属意外,也影响不了大端。
我想,儿童首先是一个个生命的初年,是一个个人生的开端。那么,请不要为了检阅而让儿童在烈日下晕倒,在雨中受淋,请不要为了显示关怀而表演仪式。同样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该被忽视的,关怀不应该因为一个孩子数量上只是1而省略乃至消失。做好了这些,再来计算儿童作为“希望和未来”将能产生怎样的效用吧,因为一个没有“效用”的孩子,一个智能上和身体上遭受不幸的孩子,也有权与别的孩子一起“面向未来”,成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的一部分。
“儿童的天堂”,并不需要儿童节活动的盛大,而是包含在社会的日常运行之中,毕竟,爱孩子并不是一种需要特别开发的功能,而是人性的基本体现,一个充分人性化的社会,必然会有爱孩子、尊重妇女、尊重他人等一系列表现。
作者:刘洪波 长江日报首席评论员,知名杂文家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