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08 09:10:07 华夏经纬网
华夏经纬网3月8日讯:她们是一群特殊的女兵,一群可以与男子汉一样驾机长空砺翅的“飞天女”!她们,就是我国新世纪放飞蓝天的第一批天之骄女,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哈某飞行学院的第七批、也是新世纪第一批女飞行员。在她们即将毕业奔赴空军航空部队之际,记者来到她们中间,感受她们从一名中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女飞行员的苦辣酸甜。
“选飞”——沙里淘金 闯关夺隘踏进鹰的摇篮
这批女飞行员的招飞工作是从1996年11月开始的,当时全国有6万多名应届女中学生报名角逐。招飞体检之严,至今叫她们记忆犹新。有人把招飞体检比作“沙里淘金”,其实,对于受生理、心理影响较大的女性来说,招飞远比“沙里淘金”更为苛刻,光外科检查就多达36项,身高不足160厘米的“出列”,体形不匀称的“稍息”,牙齿破损3个以上者“淘汰”……大到查五脏六腑,小到查1秒钟能背记多少个数字。
在某招飞体检中心一个10平方米的检查室里,有一把怪模怪样的椅子放在室中央。来自沈阳的姑娘闫芳忐忑不安地坐在了椅子上,安全带刚刚系好,椅子便迅速旋转起来,1圈、2圈……60圈,闫芳紧闭双唇,圆睁双目,脸色瞬间由红变白。转椅停了下来,起身走下椅子的闫芳虽然乱了脚步,但她还是清楚地辨认出自己上椅子时的位置,她过关了。仅此一项检查,就有半数以上的报名者被淘汰出队。
“热身”——强筋壮骨 她们泪水常伴汗水流
招飞入伍后的她们,首先踏进的是长春飞行学院,在这里她们要和男飞行学员一样接受一年零八个月的基础训练,人们把这一年零八个月的训练称为转入航校开始飞行训练前的“热身”阶段,超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一些以前见都未曾见过的训练器械,让她们吃尽了苦头。
山东姑娘孙静永远记得第一次上队列课就挨教员训斥的情景。全班列队后,教员讲解第一个动作就是“立正”:“腰要挺、颈要直、腹要收、头要正”。孙静像电线杆一样站着,太阳射在脸上火辣辣地疼。教员下令休息一下,孙静一屁股坐在地上。“起立!”教员大喊:“才几分钟就往地上坐,一会儿站半个小时,是不是还得把床给你抬来呀!”
高空跳伞是她们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面对的一场最难、最怕的硬仗,800米的高空,飞机舱门一开,谁哪怕后退半步,谁就失去了当飞行员的资格。
“高度800米”、“进入指定空域,作好准备!”机舱门刷地一声打开了,没等她们向下看一眼,耳边便响起了指挥口令———“跳!”陈宇两步跨到舱门,眼睛一闭第一个纵身跳下,谭红梅、张舰、陈金兰、宋雪飞……紧跟着跳出,像一群刚出巢的乳燕勇敢地扑向蓝天,30几朵洁白的伞花瞬间绽放,蓝天白云间顿时突增一道迷人的亮丽。
“练翅”——苦乐掺半 不畏艰难困苦执著前行
基础训练结束后,女学员们转到了驻哈某飞行学院,开始了实质性的飞行训练。
爱美之心同样是这批女飞行学员一直割舍不下的,训练中她们不怕流血流汗,只怕脸上娇嫩的皮肤色变,为了抵抗太阳强烈的紫外线,没有机会上街的她们,就软磨硬泡她们的女队长到市里去帮她们采购那种类繁多的防晒霜。每天进场前,无论多么忙,她们总忘不了要往脸上涂一层高倍值的防晒霜。随着户外飞行训练时间的增长,尽管她们涂抹的防晒霜倍值越来越高,但依旧挡不住皮肤的色变。但面对日渐“成熟”的脸,除引起她们声声惋惜外,免不了要对防晒霜的“伪劣低效”发上一顿牢骚。再后来,她们索性扔掉那昂贵的防晒霜,甘愿接受烈日的“馈赠”。如今,她们戴上飞行帽,外不露一丝秀发,人们只能从她们那银铃般的笑声中感受到她们是飞天的女性。
“放飞”——劲舞苍穹 把青春的诗意写进蓝天
女学员们永远铭记这一值得骄傲的日子,因为这天是她们首次单独驾机飞行的“单飞日”。
第一个舞墨蓝天归来的刘璐,打开舱盖习惯地回头看一眼身后的教员舱,座椅空空才使她真正相信刚才空中那一连串漂亮的动作确是自己所为!
单飞后的第二天,学员杨光第一个驾机起飞,离地50米时,飞机的正前方突然飞来一堆白纸一样的东西,紧接着便感到飞机震动了几下,鲜血伴着团团羽毛向机头和前舱挡风玻璃袭来。天啊,撞鸟了!危险的意识迅速指令杨光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了驾驶杆,尽力保持飞行状态,并急忙报告了指挥员。因为她毕竟是第一次遇到空中特情。“101,发动机仪表参数怎样?”“现在还正常。”“你要冷静,保持飞机状态,继续起飞,达到高度后按规定航线返航!”“101明白。”在指挥员沉着指挥下,杨光终于驾机安全着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