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杨泽军:大陆高规格解读“26条措施”意义何在?

杨泽军

杨泽军,安徽省合肥市人。现为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院国际所研究员、南京市政府涉台咨询专家。曾长期受聘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作者 杨泽军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

    11月初,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近日,国务院台办专门就“26条措施”中涉及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前13条措施举办新闻发布会,并邀请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国家科技部港澳台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国台办经济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与会,对各条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解读。大陆如此高规格解读“26条措施”,在当前情况下是深具意义、十分必要、非常及时。

    体现出对落实“26条措施”的高度重视。这次大陆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面,高规格对“26条措施”中的涉台企业的前13条进行介绍与解读,下一步将于25日继续对“26条措施”中的涉台民众的后13条进行介绍与解读,如此做法体现了大陆对落实“26条措施”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大陆方面予台湾企业同等待遇的真心实意,表达了大陆对落实“措施”的坚定决心,大陆以民为本、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理念一如既往,不是说说而已、做做样子,而是真金白银、干货满满,让台湾民众、台湾企业实实在在的有获得感,更好地分享大陆发展的红利。高规格解读“措施”,给在大陆发展的台胞、台企吃了一颗定心丸。

    有助于台胞、台企更好了解“26条措施”。“26条措施”系由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等22个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涉及法规、政策等方方面面,十分复杂。邀请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亲自出面对措施进行介绍、解读,更具有针对性,尤其是26条措施颁布已有月余,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沉淀,各方对“26条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会有些反应,或不明朗、或不清楚、或理解不透等各种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面说明,释疑解难,有助于说清楚、道明白,更权威、更准确地解读,很有必要,非常及时,有助于台胞、台企及外界更精准了解措施的本质精髓、实质内涵,以便他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到大陆给予的同等待遇,更安心放心。

    对蔡当局无端攻击“26条措施”的有力回击。“26条措施”颁布实施,蔡当局、民进党一如既往地攻击、指责,如先前31条措施出台时一般无二,恶意诋毁抹黑,说什么措施名为惠台,实为利中,甚至指责“26条措施”是介入台湾选举,企图混淆视听,激起台湾民众对“26条措施”的反感,完全是其意识形态思维的大暴露,是为谋取选举利益的恶意歪曲与操弄。

    其实,无论是先前的“31条措施”,还是这次的“26条措施”,宗旨都是为了很好回应台胞、台企诉求,使他们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希望他们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所以,理所当然获得广大台胞、台企的热烈欢迎,越来越多的台胞、台企因之受益。可蔡当局、民进党对民众的利益却充耳不闻,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一如既往,极尽攻击污蔑之能事。除了造谣抹黑,就是恐吓惩罚,不断为台湾同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坏台湾同胞的好事。这次大陆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亲自出面、高规格解读“26条措施”,说清楚、讲明白,无疑是对各种歪曲、污蔑“26条措施”的“拨乱反正”,尤其是这些职能部门领导非常明确地表明大陆正设法推动“26条措施”的具体落实,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部署落实工作,相关落实和配套对接工作正在抓紧进行。福建省有关部门近将召开政策说明会,明确一些措施的具体落实方案。江苏省昆山市依据26条推出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举措,以便提供更好、更多的同等待遇。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 26条措施得到真正落实,使台胞、台企真正从中得到实惠,无疑是最好的“拨乱反正”,是对民进党一切不实指责最有力的回击,使民众看清他们阻挠、破坏两岸关系发展、谋求“台独”的真实嘴脸。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