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台湾频繁操作“修宪”意欲何为?

彭韬

彭韬,男,博士,湖南株洲人,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研究专长为两岸关系、台湾史、台湾政党选举及港澳台问题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与省部校级科研课题。出版个人专著一本,主编两本,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及CSSCI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

 

   

   

      作者 彭韬 华中师范大学台湾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近日,民进党内部派系“正国会”立委陈亭妃,“英系”立委蔡易余提出系列“修宪”条文草案:如将“国家统一前”之需要,改为“因应国家发展”之需要;领土范围明定目前“宪法”效力所及之台澎金马等地区;优先以台湾名义参与国际活动;应在“宪法”实质内废台湾省;以台湾名义在非洲索马利兰设代表处;台湾高科技及资通讯产业排除境外敌对势力干预;“国旗、国歌、国徽”应以法律明定之,不受“宪法”规定的“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限制。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则在10月6日提出请求美国协助抵抗大陆、台美恢复“邦交”两个“修宪”决议案,并获得全票通过。

  毫无疑问,上述“修宪”,议题高度敏感,议案内容涉“独”尺度之大,超乎想象,令人瞠目结舌。

  但是仔细回顾今年蔡英文的“520”讲话,她宣告即将在“立法”机构成立“修宪委员会”,我们就可以清楚知道,未来四年,“修宪”将不可避免成为台湾政治生活中大事之一,相关政策改革,法律条文,法规措施都要围绕其进行,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民进党乐此不疲地要加快“修宪”步伐;国民党也不甘寂寞,要利用“修宪”大做文章。总的说来,基本原因如下:

  一是基于选举操作,争夺中间选民,争取把控岛内话语主导权,为2022年“九合一”选举铺路。

  台湾是选举社会,也就是所谓的“选票政治”,政党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选票。从今年1月“大选”到新冠疫情期间再到8月高雄市长补选,绿营围绕疫情防控、“国安五法”、“台北法案”、“罢韩”、“军机绕台”等议题政治操作带风向,基本把控了岛内的政治和舆论话语权,使得遭遇“领导人大选”和“高雄市长补选”两场选举失利的蓝营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此次蓝营针对绿营“修宪”,将请求美国协助抵抗大陆、台美恢复“邦交”两个重磅议题抛出,目的是针对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日前一反过去宣称“台美关系近年来最佳”,而强调“目前不寻求与美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说而言,为了使绿营难堪而重挫绿营锐气,同时使处于下风区的蓝营在与绿营竞争中争夺中间选民,获取选举利益。希冀以此破局,取得像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有利结果。而绿营也为了争取民意支持,同时把持延续“一党独大”局面,也乐意在“修宪”等议题上发酵炒作,把“修宪”变成绿营谋取政治利益的“神主牌”。

  二是基于政党倾轧,争取派系利益,为抢夺“大位”铺路。

  在两岸关系前所未有复杂敏感时刻,民进党和国民党都提出了涉“独”议案,民进党内部提出议案的是“正国会”和“英系”代表,而“新潮流”及“苏系”“谢系”等代表还在持观望状态。我们看到蔡英文连任后在行政、立法各部会卖官鬻爵、封官犒赏,培植大量嫡系。“副领导人”赖清德、桃园市长郑文灿、交通部门负责人林佳龙逐渐迈入2024接班梯队,其中郑文灿与赖清德同属民进党内第一派系“新潮流系”,林佳龙属于“正国会”大师兄。此次“正国会”积极推动“修宪”的动作,除了在2022年继续想推出本派系的人选参与县市长选举外,也是在力拱林佳龙,妄图延续政治香火,力争能够在2024的“大位”争夺战上占有一席之地。为对抗“新潮流系”一家独大局面,“英系”与“正国会”有充分的合作共识,也分化瓦解了“新潮流系”、“苏系”、“谢系”的合纵连横。所以未来4年,面对党内的接班卡位战,如何妥善处理派系内部整合对蔡英文而言是严峻考验。而内部派系频频炒作“修宪”议题,也成为了争取上位的最好方式之一。

  蓝营的江启臣最近也是火力全开,从两岸新论述到反“美猪”“美牛”进口,到此次两个“修宪”议题提出,也是经过精心算计,为了剑指明年5月的党主席选举,巩固其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同时为最终争夺2024年“大位”,在内部卡位战中获得有利位置。

  三是基于意识形态,结合最近国际及两岸形势,营造“台湾意识”,为“法理台独”铺路。

  民进党成立至今,其追求“一中一台”、“台湾主权独立”的实质始终没有改变。现阶段民进党追求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台独”。

  除此之外,民进党当局对外勾连美国反华势力,配合美国利益,挟洋自重,甘当棋子,上演一幕幕被美国频繁打脸“倚美谋独”闹剧,从美国宣称支持台湾加入WTO,自己却率先退群,到以收“保护费”名义高价卖给台湾淘汰武器,最后到不给台湾“新冠”疫苗优先供给,充分反映了民进党当局从“棋子”到“弃子”的尴尬局面。对内而言,民进党当局不断升高两岸敌意,变本加厉地攻击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亲中”,叫嚣民众支持国民党就是变相“卖台”,将岛内普通政治斗争上升为蓝绿对决,将选举矛盾导向“统独”矛盾,通过制造社会“危机”为政党加分,营造政治恐慌和“亲美反中爱台”的所谓“台湾意识”。民进党当局主导通过“修宪”,一方面是用“宪法”的名义铲除异己,打压在野党,巩固执政党地位。另一方面,基于掌控法律最终解释权,为“法理台独”铺路,所以“修宪”议题是其巩固基本盘的最好手段,为堂而皇之的“法理台独”奠定民意基础。

  而国民党在“大选”失利和新任主席上台以来,不但没有深刻检讨自身失利的原因,反而剑走偏锋,在两岸关系上大开倒车,跟风民进党,也不愿意再当两岸关系刹车皮,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重返执政,另一方面也想与民进党争夺谁更“亲美反中爱台”“台湾意识”,这也正中民进党政治算计下怀。

  四是基于年轻世代,为延揽年轻支持者,为“去中国化”及“天然独”铺路。

  此次“修宪”中也涉及到民进党和国民党都在力推的将选举权从20岁降至18岁、被选举权从23岁降至20岁议题。

  这充分反映近年来台湾的政治氛围发生重大改变,其中两岸政策、“国民”教育、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台湾年青世代(90后世代为主) 的集体认识、历史记忆、政治认知、话语体系与价值观念等的群体特性逐渐改变,尤其是身份认同的多样性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蔡英文上台后更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的活动,否定“一个中国”,由此增强台湾地区的“国家”意识,增进台湾民众的“国民”身份认同,弱化台湾民众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植分裂主义土壤,试图将台湾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把台湾人民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

  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长达30年持续而成功的“去中国化”教育,使得鼓吹“台独”的民进党当局进入政治收获期,延揽和号令一大批被称为“天然独”年轻人为其所有,为其所用,这批30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基本是在“去中国化”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被这些别有用心人士刻意带风向,操作“反中”“去中”议题,对中国大陆形成负面印象和缺乏国家认同,“太阳花”运动就是“去中国化”教育下的产物。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此次“修宪”又成为一次民进党当局消费台湾年轻人的绝佳机会,民进党当局当然会混淆视听,利用年轻人对现状不满和对未来迷茫情绪,道德绑架年轻人,操作对中国大陆的敌意。

  五是基于“独派”支持,抢占有利舆论氛围,为“绿化”台湾铺路。

  一直以来,两岸“维持现状”是蔡英文平衡岛内“统独”势力的天秤,也是平衡党内“极独”与“缓独”的杠杆。但民进党内基本教义派深绿“独派”对“维持现状”的蔡英文非常不满,屡屡上演逼宫“宫廷剧”,2019年元旦“彭明敏、李远哲等台独四大佬”还刊登全版公告,要求蔡英文放弃争取连任。2020年大选,蔡英文极不情愿搭伙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赖清德才得以整合内部资源,获得“深绿独派”全力支持。

  此次抛出的各项“修宪”议题,对蔡英文来说可以起到双赢,一方面对民进党当局而言喜闻乐见,起到挺“独”宣传目的和聚焦作用;另一方面,蔡英文可以有效化解与“深绿”矛盾,换取其支持。对于民进党基本教义派或其拥护者来说,“修宪”议题也是利好,可以集结“深绿”,抢占有利“独派”舆论氛围,唤起他们对民进党重新挑衅“宪法”的认同,同时为“绿化”台湾社会制造声势,做好准备。

  六是基于制造话题,挑战大陆,转移焦点为获得国际支持铺路。

  最近大陆军机不承认所谓的“海峡中线”,连续16天绕台巡航,给“台独”分子巨大震慑,台军也处于风声鹤唳之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甚至放言:“解放军攻台战略是‘首战即终战’,一旦发动战争,台湾没有机会等美军驰援,而且现在美军根本不可能来。”

  此时民进党当局抛出“修宪”议题,制造事端,叫板大陆,一方面营造悲情意识,向美国等国际社会摇尾乞怜,呼吁更多关注支持;另一方面为了转移话题焦点,利用中美交恶之际,为拓展所谓“国际活动空间”撑腰打气,推进其“一边一国”的“台独”目标。

  毋庸讳言,此次民进党和国民党推动的“修宪”议题,就是赤裸裸地“修宪谋独”,当前民进党、国民党推动的修宪,如若能够通过,就意味着典型的偷梁换柱,从宪法可以代表和适用的中国偷天换日成了台湾地区,将台湾与中国分割开来,这也是典型的鱼目混珠,掩耳盗铃。岛内“台独”分子罔顾民生,见猎心喜,利用“修宪”,不惜铤而走险,频踩红线,挑战大陆底线,掀起巨大政治风浪,虽然结果渺茫,但仍对两岸关系甚至国共关系造成极其恶劣影响,对台海形势带来巨大冲击,严重影响民众的国家认同和民族利益,毕竟“台独”之路的尽头就是统一,“台独”分子终将为自己任性的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