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话融合发展大计 同创产业合作新局

两岸共话融合发展大计 同创产业合作新局
“近年来,淮安集聚了一大批台湾知名企业,形成了继昆山之后,又一台资集聚高地。希望台商朋友借助本届论坛,共谋发展,推动淮台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张志军11日在第十五届台商论坛上如是说。

  “昆台融合发展 携手再创辉煌”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25日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全面展示昆台融合发展30年来的实践和成果。

  座谈会上公布了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十件大事”,包括:首家台企顺昌纺织落户昆山;首个县级市台协会——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昆山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率先封关运作;昆山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极力推荐城市”之首;首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举办;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综合保税区获准开展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慧聚广场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活动现场,昆山台商发展基金揭牌。为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昆山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开展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两岸资本合资参股,支持台企转型发展和台湾青年来昆创新创业。

  活动发布了《昆山市进一步深化昆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聚焦台胞台企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围绕支持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昆山综保区内台资企业发展、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力度、推动人才科创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等制定出台了28条最新政策举措。

  会上还举行了《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颁布仪式。为推进和保障昆山试验区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经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1990年10月,台资企业顺昌纺织落户昆山,开启了台商在昆山投资兴业的序幕。30年来,昆山扩大对台合作优势,率先落实同等待遇,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成为大陆台商投资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密切的地区之一,10万台商台胞在此安居乐业。

  江苏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企而强。自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以来,昆台融合发展已经走过30个年头。围绕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文化交流、青年创业等主题,昆山市融媒体中心特别在全媒体平台推出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台商台企30年来扎根昆山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的新成果、新气象,鼓励支持更多台商台企再出发、再投资、再创业、再发展,为昆山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担当、汇聚合力。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并致辞。

  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25日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宁吉喆副主任、娄勤俭书记,

  尊敬的李政宏会长,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很高兴应邀参加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我代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对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和座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昆台融合发展作出贡献的两岸各界人士特别是台商台胞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诚挚问候。

  1990年10月,首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开启了昆山与台商台胞携手拼搏30年的历程,走出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昆台融合之路。在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昆山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实力多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其中凝聚着台胞的贡献,也为台企做大做强拓展出新天地。大批台企、台胞慕名而来,30年间累计有5300多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近10万台胞在此安居乐业。台企台胞为昆山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也分享了巨大发展机遇,取得在岛内难以想象的成就。一大批中小台企在昆山成长壮大,6家企业在大陆A股上市。今天上午,我走访了在昆台资企业、台胞家庭,深切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在昆山不断开花结果,两岸命运共同体成为生动的现实。

  苏台、昆台融合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两岸同胞携手把两岸融合发展道路走宽走实的缩影。

  第一,经济合作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高水平的经济合作,是苏台、昆台融合发展取得突出成就的基础。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强化了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纽带,带动了两地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持续热络。两岸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祖国大陆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二,民心所向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昆台融合发展的主体是百万昆山市民与数万常住台胞,大家朝夕相处、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两岸融合发展的源泉,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动力。

  第三,制度安排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支持昆山开展对台合作先行先试,为昆合融合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昆山市委市政府落实落细“31条措施”、“26条措施”、“11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并根据台胞台企需求采取更多举措,为昆台融合发展提供助力。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是两岸融合发展行稳致远的依托。我们要继续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第四,共建共享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根本途径。昆台融合是共建共享的融合。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有着共同的追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共同维护、共同分享。事实表明,两岸同胞携手努力,就能不断创造辉煌,就能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共同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建共享祥和、安宁、繁荣、尊严的共同家园。

  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这对昆台融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设定了新标杆。希望昆山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更多有益探索,作出更大贡献。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苏台、昆台融合发展。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越是面临惊涛骇浪,外部环境越是复杂艰险,就越体现出制度和治理的优势,就越展现出经济强大韧性和抗风险能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为亚洲应对和走出危机作出决定性贡献。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我们在世界经济企稳向好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今年在世纪疫情考验下,我们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预计全年GDP突破100万亿元,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复苏的稳定器、发动机。

  今年台湾经济保持增长,与大陆台胞台企的贡献、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纽带密不可分。今年1-11月,两岸贸易同比增长13.8%,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增长8.4%、自台进口增长15.6%。两岸贸易额达到2356.9亿美元,台湾顺差1277.3亿美元。事实证明,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祖国大陆的发展机遇、在大陆台胞台企的发展,有力拉动了岛内发展,增进了岛内同胞福祉。祖国大陆的发展是广大台胞的重大利好,两岸同胞加强合作,台湾经济才能有更好前景,台湾同胞才能更多获益受惠。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展望未来5年乃至15年,大陆仍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包括雄厚的物质基础、巨大的市场体量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等等。目前,大陆具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全球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及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今年祖国大陆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零售市场。广大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机遇巨大、空间广阔。

  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去年1月2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广大台胞台企把握新机遇,取得新成就。我们继续支持台胞台企拓展内需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帮助台胞台企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带来的机遇。我们支持台胞台企融入大陆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与大陆企业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成长。希望广大台胞台企坚守民族大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

  预祝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圆满成功!新的一年就要到来,祝各位嘉宾、朋友阖家安康、事业兴旺、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致辞中表示,1990年10月,首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落户昆山,拉开了昆台产业合作的序幕。30年来,昆山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砥砺奋进,开拓创新,通过打造多类型、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载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台资台企台湾人才助力昆山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支持昆山开展对台合作先行先试,为昆合融合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昆山台资企业顶住压力、逆风奔跑,坚定扎根昆山发展、投身昆山建设的信心决心,推动更多投资项目在昆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为昆台融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设定了新标杆。希望昆山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行更多有益探索,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出席座谈会并致辞。他表示,江苏与台湾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既有深厚的历史情缘,又有紧密的现实联系。30多年来,广大台胞台商选择江苏、扎根发展,既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江苏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见证者。

  “台商就是苏商,台资企业就是江苏企业。”娄勤俭指出,今年以来,面对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台海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江苏多措并举,携手台胞共同抗疫,支持台资企业复工复产,实现了对台交流不停步、苏台融合发展不停滞,为夺取防疫抗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汇聚台企台胞力量,也进一步擦亮了“江苏服务”的金字招牌,坚定台胞台商扎根江苏、永续发展的信心。

  “昆台融合发展 携手再创辉煌”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25日在昆山举行,全面展示昆台融合发展30年来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彰显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时代心声。

  座谈会上,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十件大事”对外公布,包括首家台企顺昌纺织落户昆山、首个县级市台协会——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成立、昆山出口加工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并率先封关运作、昆山被台湾电电公会评为“极力推荐城市”之首、首届两岸产业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昆山综合保税区获准开展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慧聚广场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昆山市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等十件大事,涉及体制机制、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是昆台融合发展历程的生动缩影。

  昆山台商发展基金在座谈会上同步揭牌。为进一步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昆山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台商发展基金,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两岸资本合资参股,支持台企转型发展和台湾青年来昆创新创业。为全面展示发展历程,昆山市台协会发起设立了昆山台协发展会馆,会馆揭牌仪式同时举行。

  座谈会上还发布了昆山市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情况报告、台资企业发展信心报告以及《昆山市进一步深化昆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昆山全面贯彻落实“31条”“26条”“11条”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出台“68条”“20条”特色服务举措,推动同等待遇在昆落地开花。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聚焦台胞台企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围绕支持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昆山综保区内台资企业发展、加大金融创新服务力度、推动人才科创发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公共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出台了28条最新政策举措。

  活动中,台资重大项目、台企与民企、国企对接合作,台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金融项目,两岸青创项目、昆台交流合作项目等分三批进行了集中签约。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对外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将为在昆山工作生活的广大台胞台企提供更完善的权益保障、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昆山试验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开放奠定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提供更有力的法治支撑。

昆山已经成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的乐土。 陈语欢供图 摄

  25日,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召开。会上正式颁布了《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为台商台胞在昆山工作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宽领域的法律保障。

  近年来,昆山不断深化两岸产业合作、金融创新、文化交流,着力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为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优化环境、提供便利。

  2003年,昆山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青年会(简称“台青会”)会长陈语欢的父母到昆山设厂。在接手父母企业的过程中,他越发觉得昆山是个很适合企业发展的地方,“这十年来,公司每年差不多都有20%的增长,销售收入有了近10倍的增长”。

  昆山台胞中,年龄在18至45岁的占比约40%,且呈上升趋势。与父辈相比,如今昆山台湾青年创业领域进一步拓展,已从传统制造业、电子行业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等领域延伸。

  “昆山有齐全的台湾食品店,我们小时候吃的零食都能找到。除了生活便利,台湾人多,创业、就业资源也多。”陈语欢介绍,昆山不断完善的两岸青创载体也给创业台湾青年带来很多便利,可以减少很多创业的“痛苦”,不用担心注册、资金对接、专利服务、人力资源等问题。

  目前,昆山当地的5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累计引进台资项目106个,4位台籍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1人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7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

  作为来昆山的台湾实习大学生和外派台湾青年搭建融入昆山的快速通道,昆山台青会几乎周周有活动。“相同的运动喜好更会让两岸青年们聚集一起,成为昆台融合新一批生力军。”陈语欢说。

  为进一步深化两岸产业融合发展,会上,昆山发起设立总规模50亿元人民币的台商发展基金,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鼓励两岸资本合资参股,支持台企转型发展和台湾青年来昆创新创业。

  苏州御典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学霖认为:“这将对企业发展有所助益。”自小便随家人来昆山定居的张学霖见证了昆山的飞速发展。“昆山的环境宜居宜业,只要有机会就要尝试。”除了为台商台企提供法律支持的主业,他还和大陆好友一起开发文创文旅项目,不断拓展事业。“希望能为昆台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昆山益点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典易也与大陆的小伙伴合作,在昆山锦溪成立亲子农场,由种植有机蔬果延展到自然教育、手作体验等。“我们引入台湾的饮食教育、自然教育、农耕教育,并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创造更多让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了解农事,留下田园回忆。”

  郭典易回忆:“创业过程中,当地政府不仅给予科普教育基地补贴,还帮助融资贷款,解决农场小伙伴们的实际困难,让我们更安心地投入项目建设。”目前他正计划着在可持续农业方面进行探索和宣导。他们积累的种植经验、活动方案和管理系统已在对外输出,在浙江安吉的项目预计明年将开始运营。

  当天,在昆台融合发展三十周年主题展上,展陈了两岸青年创办的企业生产的文创产品。融入了昆曲等两岸元素的文创产品争奇斗艳。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孙德聪表示:“昆台经过三十年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心灵契合,彼此融入,成为‘两岸一家亲’的写照。”

  昆山台企展示产品。截至2020年11月底,昆山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376个,台企遍及各行各业。 钟升 摄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昆山试验区”)建设近8年后迎来新机遇。记者24日从昆山市政府获悉,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扩大昆山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

  《国务院关于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指出,昆山试验区要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在两岸贸易便利、科技交流、金融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两岸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

  《批复》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托昆山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昆山试验区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继续推动昆山试验区建设促进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两岸中小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载体、两岸交流合作模式创新的示范平台,及时总结推广昆山试验区好经验和好做法。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昆山试验区,赋予昆山对台合作先行先试重要使命。

  近8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召开7次部省际联席会议,出台百余项政策措施定向支持试验区先行先试。昆山试验区在两岸产业合作、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创新、青年就业创业、民间交流交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实践,取得丰硕成果。至2019年底,昆山累计批准台资企业项目5196个,占江苏省近1/5。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

  (图片来自网络)

  台企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昆山厂区工人正在车间制造专业精密金属零部件。

  华雪根摄(人民视觉)

  国家发改委、国台办等十个部委日前联合出台11条助力台企发展的政策措施,总投资10.08亿元的富士康5G毫米波连接器项目随之在江苏省昆山市签约,成为“11条措施”在该省落地的首例。

  “富士康落户昆山已有27年,昆山具有充足的人力储备、优越的区位条件、一流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富士康加大、加快投资的信心。”富士康鸿腾集团全球运营长卢伯卿说。

  捧出政策“干货”、协助台商抗疫、助推台企发展,江苏省可谓诚意满满,苏台两地交流也结出累累硕果。

  江苏省台办副主任李卫华介绍道,近年来,苏台两地开展的文化、教育、旅游、卫生、科技、宗教等领域交流合作达到1.4万多项,台湾各界人士来江苏考察交流已有7万多人次,江苏赴台湾交流超过10万人次,江苏吸引利用台资总量连续10多年居大陆各省市前列。

  据统计,今年1至5月,江苏省新批台资项目超过250个,协议利用台资近20亿美元,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近40个。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通过率先开展台湾职业资格比照认定、邀请台湾技能人才参加竞赛项目等方式,深化拓展两岸人才合作领域,促进昆台深度融合,为产业互惠、资源共享、就业畅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是台商投资昆山30周年。目前,已有超5200个台资项目落户昆山,投资总额超610亿美元,注册资本超320亿美元。台资企业贡献了昆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利用外资的60%,进出口总额的70%,已成为昆山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大陆首席代表颜素秋说,昆山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鲜活缩影。通过建立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推出一批创新举措和惠企政策,吸引大批台湾知名企业前来扎根。

  “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的同时,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昆山就业、创业、生活有了‘家’的温馨氛围。昆台携手发展不仅促进了两岸产业经济紧密合作,也深化了两岸文化融合交流。”颜素秋说。

  昆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金健宏表示,昆山将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贯穿两岸人才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全力打响“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不断拓展两岸青创园、众创空间等人才合作平台功能,以更舒心的服务、更优越的环境、更便捷的条件,让昆山成为台资台企发展壮大的集聚地、两岸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地。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昆创业的台青赵宜泰感慨道,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昆山市政府高效应对,逐一走访台企,统一调配防疫物资,令人印象深刻。昆山支持台企复工复产、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助台企稳外贸拓内销等举措,更坚定了他扎根发展的决心。

  为进一步服务台资企业,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解决台企特别是中小微台企的融资难题,昆山设立“昆台融”资金池,并通过深化“银政企”对接,创新融资服务方式,为台资企业发展注入动力。截至今年6月底,“昆台融”授信企业共计37家、授信金额共计2.03亿元,已提款企业28家,提款金额合计1.01亿元。

  赵宜泰说,从着手创业、搭建技术平台到创立品牌,一路打拼,所幸得到当地政府创业导师般的一路扶持,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

  这说的是昆山近年通过率先开展台湾职业资格比照认定、邀请台湾技能人才参加竞赛项目等方式,拓展两岸人才合作领域,推动昆台深度融合,为产业互惠、资源共享、就业畅行保驾护航。随着近来海峡两岸(昆山)人才交流合作大会的召开,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3.0版和昆山市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包也正式发布,两岸青年“双创”再添助益。

  昆山两岸青创园主打青年创业项目,致力于培育高新上市企业,扶持顶尖科创人才。成立5年来,累计引进160多个创业项目,其中台资项目占比70%;培育13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企业总产值累计超过2.5亿元。

  “一个品牌,两岸共创。”两岸青创园通过与两岸20多所大学缔结两岸高校联盟,深化台湾与当地高校、电电公会、台北青创协会、新竹科学园区等合作关系,组织大型交流活动等措施,累计吸引60多名台湾高端人才和600多名台湾高校师生来昆交流合作,吸引60名台湾青年来园区创业、400名台湾青年实习。

  未来,两岸青创园将按“一张蓝图、五年规划”战略,打造3.0版科创服务平台,促进两岸青年人才科创可持续发展,让两岸青创园成为台湾青年和人才来昆创业、就业和实习的第一站。

  “1990年10月首家台资企业落户昆山,开启了昆山与台商台胞携手拼搏30年的历程,走出一条具有昆山特色的昆台融合之路。”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在会上做出这番表示。

  5300多家台企在昆山集聚发展,约10万名台商台胞在此安居乐业,昆山因台资而兴,因台企而强。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工业总产值的50%、利用外资的60%、进出口总额的70%,均来自台资企业的贡献。

  富士康科技集团、仁宝集团、纬创集团、世硕电子……越来越多的当地台企为人们熟知。截至今年11月底,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376个,投资总额642.3亿美元,注册资本328.78亿美元。

  ▲仁宝集团

  广受台商青睐有“秘诀”

  1990年,第一家台资企业顺昌纺织有限公司在昆山安家,拉开了昆台产业合作的序幕。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吸引台商纷纷前往大陆投资,但彼时昆山名不见经传,为何能广受台商青睐?针对台商间口碑相传、“老带新”的传统,昆山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提出“以商引商”策略,这成为当地招揽人才的法宝。

  1991年,已考察过多个城市的沪士电子负责人,在发现昆山时眼前一亮。“一来到昆山,就受到极大重视,多个部门一起洽谈合作,当场解决很多问题,令我们很感动。”沪士电子副总经理李明贵说。

  沪士电子由此与昆山结缘,并创造多个“第一”:第一个在昆山投资超3000万美元的项目、第一个高科技(IT)企业、第一个拿到土地使用证的台资企业……近30年过去,沪士电子发展喜人:投产初年产值1.2亿元,今年产值将增长为80亿元;最早仅有几百名员工,现在高达8000人左右;起初是外商独资企业,如今已成为合资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富士康在长三角的转型从昆山开始。”诚如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所言,1993年落户,先后注册成立20家法人公司,投资规模近20亿美元,累计营收2900亿元、进出口160亿美元、上缴税收120亿元,捐赠善款超2000万元……昆山富士康成绩斐然。

  2017年,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昆山市政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达250亿元。今年6月,富士康再度发力,总投资10.08亿美元的5G毫米波连接器项目落户昆山高新区,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100亿元。

  “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无缘无故投资,如果不是昆山环境好,政府支持转型调整,我们是不会持续追加投资的。”昆山富士康科技集团执行副总经理杨明陆说,他们持续看好昆山,也持续看好自己的未来。除了发展笔记本电脑、电子穿戴装置等产品外,他们将抓住工业互联的发展“风口”,打造智能制造工厂。

  擦亮昆山服务金字招牌

  30年来,昆山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台湾人才助力昆山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大陆首家县级市台协会在昆成立,设立“马上办”服务中心,推出“服务台胞台企20条新举措”……在台湾电电公会的评选中,昆山连续多年高居大陆城市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榜首。

  早在2008年,昆山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台企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试行)》,设立引导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建立担保贷款机制、举办专题指导讲座等,帮助台企开拓发展空间。2013年,国务院批复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支持昆山开展对台合作先行先试。

  ▲新莱应材

  “只要对台商台企发展有利,昆山就会穷尽所有,捕捉随时出现的机遇,让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众多台商对昆山服务赞不绝口。“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就是皮与毛的关系。企业的困难就是我们自己的困难,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说。

  今年3月,昆山加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28条新举措,打造“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至昆山全市,为昆台融合发展创造了新机遇。

  优德精密工业(昆山)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台商陈志伟说,昆山的优质服务和营商环境,让企业能安心经营、迅速茁壮。“优德将以昆山作为总部基地,辐射全球运营据点,创造更好的收益、更好的福利及更安全环保的生产经营场地。”

  ▲友达光电

  助力更多台企转型升级

  “来了昆山,就没想过离开。”落户昆山20年的研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顺浪说,他们不只生活在昆山,更是与昆山联动发展的生力军。工人只须守在各自的岗位上,顶着托盘的自动搬运机器人,便会将零配件送到他们身边。工厂不远处是公司新建的协同研发创新中心,所有产品工艺参数预先在“大脑”内设置,以“智变”应万变。

  与时俱进,转型升级,正是这种相伴成长的题中之意。昆山台资经济逐渐从“加工时代”“制造时代”迈向“智造时代”“创造时代”。全市有228家台资高新技术企业,467家台企被认定为各类各级研发机构,50家台企在昆设立各级各类总部83家,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昆山台资企业顶住压力、逆风奔跑,坚定扎根昆山发展、投身昆山建设的信心决心,推动更多投资项目在昆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纬创集团

  作为昆山电子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纬创集团在复工复产时带动上百家配套企业“加速跑”。“这与昆山政府提供的‘链式服务’密不可分。”纬创集团全球制造总经理周泓任指的是昆山绘制产业链协同复工树状图,由此梳理出365家一级供应商、1000多家配套商,全力打通产业链复工复产堵点,帮助纬创、仁宝等企业达产满产。

  昆台融合发展,携手再创辉煌。“我们将始终与昆山一起‘闯’,争当绿色发展践行者、敢做转型发展先遣队、勇为永续发展领头羊,不负这座可爱的城市。”昆山市台协会会长宗绪惠说。

  ▲正新橡胶

  昆山是大陆台商投资最活跃、台资企业最密集、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它有“小台北”的美称,约10万名台胞在此创业拼搏。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年龄在18至45岁的占比约40%,且呈上升趋势。

  昆台融合发展30年,“接力棒”由父辈交到了台湾青年的手中。他们的创业领域更加宽广,从传统制造业、电子行业向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延伸。

  “台湾青年把昆山作为‘登陆’的首选地之一,不仅是看好昆山发展前景,也是对昆山科教环境、社会治安、文明程度的信任。”昆山市台办主任何蓉蓉说,两岸经济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文化上的深度融合,使昆山成为广大台商台胞成就事业梦想的沃土和安放乡愁、栖息心灵的港湾。

  宜居宜业环境深具吸引力

  “昆山为台湾青年创业提供了充满希望的平台。”受父亲影响,“90后”台湾女孩林芝羽2016年与昆山结缘,此后创立苏州玖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面向应用场景的物联网云平台。

  苏州御典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学霖自幼跟随家人来昆山定居,在他看来,昆山的环境宜居宜业。张学霖如今的主业是为台商台企提供法律支持,此外还与大陆友人共同开发文创文旅项目。“只要有机会就要尝试,希望能为昆台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很小就来大陆了,2014年通过港澳台联考考上武汉大学,2017年参加台湾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来到昆山,并被安排在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韩宜伦生于台湾新北市,长期跟随父母在大陆学习生活,从实习到工作,他深深爱上了昆山这座城,注定要与之相伴。

  2016年以来,昆山连续4年组织近600名台湾大学生来当地实习,岗位选择不断丰富,实习范围从昆山台企、民企,拓展到行政事业单位、国企等领域。

  昆山玛冀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业台青赵宜泰说,从着手创业、搭建技术平台到创立品牌,一路打拼,所幸得到当地政府创业导师般的一路扶持,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企业第一年就实现营收1400多万元,第四年营业额近亿元。

  全力打造台商台青“精神家园”

  昆山周市镇花都社区现有居民2000余户、5200余人,台商台眷入住比例高达30%以上。“有了家,幸福才会常伴。”郭怡秀和丈夫在1994年前往大陆创业,1995年底,郭怡秀创立了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该公司逐渐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并成为全球作物保护、农药原药合成、农药制剂加工及包装制造供应中心之一。

  郭怡秀的事业在昆山腾飞,她也选择把家安在了这里。“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到苏州读大学,如今在昆山成家立业,并育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生活。”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了帮助10万名台胞更好地适应当地,找到家的感觉,昆山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升级台商生活配套,建起了妈祖庙、台商医院、台商子女学校、台湾老街等,全力打造台商“精神家园”。

  昆山台协青年会会长陈语欢的父母2003年来昆山投资设厂,他在接手企业的过程中,更深切地认识到昆山的可贵之处。“除了生活便利,台湾人多,昆山创业、就业资源也多。”陈语欢说,“这10年来,公司每年差不多都有20%的增长,销售收入有了近10倍的增长。”

  像陈语欢一样,许多台商子女受父辈影响来到昆山,他们中有些人从小在当地读书,毕业后便接手家族企业,或者进入当地知名台企工作,也在昆山扎下了根。

  为台青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近年来,昆山积极搭建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平台,按照“一园多点、有散有聚”的发展理念,打造了5个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为台湾青年实习、就业、创业提供机遇。昆山还全面贯彻落实“31条”“26条”“11条”惠台利民措施,推出昆山特色的“68条”“20条”等服务举措,努力为台湾青年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昆山两岸青创园主打青年创业项目,致力于培育高新上市企业,扶持顶尖科创人才。成立5年来,累计引进170个两岸青年创业项目,其中台资项目占比超过70%。两岸青创园共培育13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和1家新四板上市企业,企业总产值超3亿元。

  陈语欢认为,昆山不断完善的两岸青创载体给台湾创业青年带来很多便利,可以免去很多创业的“痛苦”,不必担心注册、资金对接、专利服务、人力资源等问题。

  昆山感官驾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了名为“搭搭房”的应用产品,可借此开展3D互动空间搭配,为家具厂商订制开发虚拟产品。该公司创始人陈映余说,“搭搭房”团队来自两岸,他们年轻有冲劲,入驻青创园后享受了“苗圃—众创—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涵盖金融投资、创业培训、专家辅导、技术对接、政策申报、人才服务等方面。

  赵宜泰感慨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昆山市政府高效应对,逐一走访台企,统一调配防疫物资,令人印象深刻。昆山支持台企复工复产、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协助台企稳外贸拓内销等举措,更坚定了他扎根发展的决心。

  (根据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央广网、台海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