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首页
中华
文化

2020年文化年终盘点之文化抗“疫”

2020年文化年终盘点之文化抗“疫”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行各业按下了暂停键。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纷纷用自己独有的形式和方式,传递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各种形式的作品层出不穷,传递出胜疫的信念,表达抗疫的决心,与社会各界一同为这场战“疫”助力。

文化力量助力战“疫”

用文化力量抗“疫” 全民创作助防控 

拼图制作:王江莉

拼图制作:王江莉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打乱了人们走亲访友、串门拜年的生活节奏,一些“土味”宣传标语“话糙理不糙”,成为网络爆款,一些用快板、莲花落、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民间曲艺形式创作的抗疫作品,更是受到群众欢迎,电视台和网络视听平台推出丰富多样的节目,在宣传科学防疫知识、增强抗疫信心方面功不可没。

     围绕疫情题材,各地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出一系列战“疫”作品,通过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天津快板《做好防疫筑平安》、莲花落快闪《齐心渡难关》、数来宝《福佑华夏》、苏州评弹《沁园春?出征》、梅花大鼓《携手克时艰》等,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完成以蝙蝠为主人公的朗诵剧《唤“福”》,希望孩子们能从中领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基本道理。  》》》详文 

动漫助力“抗疫” 以艺抗疫

     中国首部抗疫知识漫画《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有趣有用的健康科普知识》漫友文化供图   图片来源:中新网广州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各行各业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努力做出贡献。动漫画家们以梦为马、以笔为枪,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动漫作品歌颂白衣天使、科普医学常识,用动漫凝聚起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详文 

“相信未来”线上义演 用声音传递爱和力量

图片来源:中新网

拼图制作:张祝华

      5月4日晚,由阿里文娱旗下大麦和微博、网易云音乐、虾米音乐、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等五大平台共同发起的“相信未来”义演正式播出。此次义演预计分三到四场播出,而第二场演出已于5月5日19:30接力上线。当晚,除蔡徐坤、李宇春、毛不易、莫文蔚、朴树、汪峰、张韶涵、张艺兴、郑钧等33组音乐人悉数亮相外,中国乒乓球队也惊喜加盟。

      此番义演史无前例地吸引了130余组华语音乐人的参加,它仅仅缘起于15天前,高晓松于4月20日在微博发出倡议,欢迎音乐人报名,“献给每一位复工复学,重新上路的自己。”倡议书发布两天,王菲、那英、老狼、郑钧、谭维维等音乐人纷纷表示想参与,更让高晓松感动的是:“曾经互为对手的公司也都敞开胸怀,携手共赴战‘疫’舞台。”   》》》详文

音乐传递爱与希望 中外音乐界共同战“疫”

Lady Gaga作为开场嘉宾翻唱了公益曲目《Smile》。(来源:新京报)

跨国阳台音乐会。(图片来源:中新网)

     北京时间4月19日,由Lady gaga参与策划、世卫组织与国际公益组织共同举办的全球抗疫公益演唱会在线上举行,全球80位巨星宅家献艺,传递爱和希望。此外,中外音乐界都以“云端”合作演出的方式,用音乐为正在抗击疫情的各国人民加油。

      6个国家,7个阳台,8位华人艺术家,中西乐器合作,多屏联动,共同奏响传世名曲《茉莉花》《梁祝》。4月8日,武汉解封,包括中国武汉、北京,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德国卡塞尔、比利时列日等知名艺术院团的艺术家,通过直播的方式,为广大网友呈现了一场特别的跨国阳台音乐会。    》》》详文  

影院“重启”:精准防控好戏上演

图片来源:猫眼专业版APP截图

7月20日,峨影1958电影城复工后的首场电影  图片来源:网络

      在关闭了近180天后,7月20日,全国低风险地区影院终于开门迎客,影城和观众互相感慨着“真是想死你们啦”。当天的票房也是相当红火,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显示,截至17点,7月20日全国复工首日综合票房达241万,分账票房203.59万。而排名第一的是《第一次的离别》,第二位的是《误杀》,第三是《寻梦环游记》。

      作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电影业遭受的损失不仅是经济层面,还有从业者对电影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而今,电影院按下“重启键”,对电影业发展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当观众走进影院的那一刻,电影业收获的不单是真金白银的收入,更有对电影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信心比黄金都重要”,这句话置于当前的电影业发展,反映了“电影院重启”带来的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详文

文化盛宴“云”端绽放

美术馆文化盛宴“云”端绽放 

      面对疫情,全国众多美术馆发起“线上展览”,纷纷“晒家底儿”,为公众奉上云端“文化盛宴”。绘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美术门类一应俱全……VR全景、360°无死角,让你宅在家中,观在“云端”。“线上观展”“数字化3D观展”等新的展览模式,也展现了美术界近些年“互联网+”技术和模式的最新成果。     》》》详文 

综艺上云端 魅力新体验

云综艺截图拼图制作   王江莉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电视界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大型综艺节目的现场录制必须中断,艺人和工作人员无法同屏,让过去那些热热闹闹的综艺节目如同被按下了消声键。

  全民宅居的现状却不容综艺节目中断播出,尚未开录的节目可以取消录制进度,已经开始录制的节目却骑虎难下,于是,它们纷纷增加“云录制”环节,用直播连线、多地分开录制的方式“特事特办”;还有一批全新的节目迎难而上,特殊的疫情创造了特殊的节目形态,它们陪你宅家吃饭、运动,借以抚慰这段特殊时期人们的心理需求。   》》》详文

实体书店搬上“云端”

一家书店店长向直播间粉丝展示图书。钟书阁泰晤士小镇店供图(来源:中新网)

河池市新华书店微商城上线     来源:河池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袭,原本在2019年热闹复苏的实体书店被迫放缓了步伐。2020年春节以来,多家书店暂停营业,但书店人并没闲着。众多实体书店开始积极自救,通过网店、微店、小程序、社群、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业务:实体书店变直播间,“云打卡”“云陪伴”“云分享”“云购买”,其意融融,一派火热……   》》》详文   

“云见面”“线上观演”演出业积极应对待花开 

京津冀交响乐团推出“隔空交响”《我和我的祖国》。(来源:中新网)

     因为疫情,剧场无法开放,各家文艺院团、艺术机构的“主战场”都搬到了线上。

     国家大剧院剧院的艺术家们在持续40个小时的时间里,接力奋战录制了四个艺术作品歌曲联唱《团结就是力量/武汉加油》、诗朗诵《致我的朋友们》等作品,随后还录制了歌曲《姐妹兄弟》《我们在一起》等。   》》》详文  

“云游”各地博物馆 赏云端“文化盛宴”

云游博物馆博物馆拼图设计:虞鹰

     在家也能“云游”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抖音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推出“在家云游博物馆”直播活动。各馆讲解员和跨界嘉宾参与直播,讲解本馆重要线上展览,让观众足不出户欣赏珍贵文物。

     第一场直播是国家博物馆2019年重磅文化展“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讲解员从甲骨文的发现、甲骨的制作说起,抽丝剥茧,带领观众走进甲骨文的世界,通过一块块珍贵甲骨了解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活面貌。随着讲解的顺序,展厅里的文物、图片、展板文字介绍在屏幕上清晰呈现,网友弹幕称赞虚拟展览逼真性堪比现场参观。  》》》详文

抗疫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在抗疫中发光

      在五千多年悠久历史中,中华民族培育和发展出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更是无穷的。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处处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气质,不断传递着力量和温暖,成为抗疫精神支撑的载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详文

中华诗词之美助力抗“疫”

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诸多蕴含古风唐韵的优美诗词多次刷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汉语的美、文字的美,在这特殊的时期,这些诗词赋予我们精神力量和信心,鼓舞我们不惧艰难、战胜疫情。   》》》详文

以古鉴今 看古人如何防疫

看中国古代人如何防治疫病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属于传染病的就有40种。相比而言,1疫”比"疾”更可怕,它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中国自商周时代起到近代,有文字记载的疫情频频发生,其中大疫至少有500次,多次出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详文  

医者首当其冲 中国古代抗疫名医辈出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中国历代抗瘟疫的斗争中,医生总是战斗在抗病的第一线上,治病救人,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利益,为穷人提供免费服务。历史上医家就有“不为将相偏为良医”的美德。很多名医佚事都是有关治疗瘟疫的故事,而通过抗防治瘟疫也同时造就了一代名医,推动了中国医药学的发展。    》》》详文

最古老也最有用的防“疫”利器,竟然是这个!

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也就是说,13世纪初,口罩只是用于宫廷,平民百姓是接触不到口罩的,口罩只是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但是,并没有作为医用品。到了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医护人员开始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必备品。   》》》详文

《本草纲目》详载吃野味易染疫病

图片来源:网络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医学上不发达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通过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发明了不少治病的方法,而且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名医,写出了许多光耀千古的医学著作。在这些医学著作当中记录了很多药物和药材,在这些药物和药材当中,有的非常稀奇古怪,而且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常见的,还有的则是我们日常司空见惯的东西。    》》》详文

抗击疫情,倡导“公筷分餐”

疫情当前分餐恰逢其时

图片来源:江西日报

图片来源:新华网

     疫情期间,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呼吁,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了热烈讨论。有部分网友认为,合餐共食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饮食习惯,分餐制难以适应。果真如此吗?合餐进食成为中国人主流的饮食方式,其实只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宋代以前,比这更古老的分餐制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传统。

    “共餐共食”是很多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据,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不分餐,就意味着一盘菜会被多双筷子夹来夹去,在共享美味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此次疫情防控,再次提醒人们推进“分餐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倡导推广“分餐制”,恰逢其时。  》》》详文    

编辑策划: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