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 彰显自信

中国公布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成功 彰显自信
2月4日晚间,中国国防部宣布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国防部同时表示,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军事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反卫反导技术日趋成熟,心态越来越开放自信。

  2月4日晚,国防部发布《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消息称,2021年2月4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简短的消息,朴实的描述,背后却有着极其重要且深刻的意义。

  这是中国军方第五次对外公开宣布中国进行陆基反导技术试验,此前四次分别发生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4年7月23日以及2018年2月6日。

  从发布内容而言,消息很简短,用词相同,可以看出这是按照预定规划日程进行的试验,是正常和例行性的;但同时,其中释放的信息含量依旧巨大。军事专家表示,这表示出中国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越来越成熟,已具有实际拦截能力和战斗力。

  中段拦截是弹道导弹拦截非常关键的一项技术,也就是在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实施,在这个阶段拦截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但它弹道高度比较高,所以拦截起来难度比较大。中国再次成功实施陆基中段拦截试验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中段反导拦截相关技术,拦截成功率、可靠性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对于中国打造完整可靠的反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何深夜主动公布消息?

  巧合的是,2月4日当天,美“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穿航台湾海峡并高调炒作,蓄意制造紧张因素、干扰地区和平稳定。而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4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5日凌晨左右)美国总统拜登将在美国国务院发表首次重要讲话,为执政期内的外交政策愿景定下基调。在以往,这些时间上的巧合都会被部分外媒用来对中国正常开展的军事训练污名化,进行关联性解读,并炒作“中国的矛头指向美方”。

  也因此,中国国防部主动公布该消息也是在对可能发生的“不实报道”进行“拦截”。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相比,此次官方在试验当天就第一时间主动对外发布,充分展示出解放军的开放透明,避免了外界的过度反应和猜测性解读,并借此进行渲染“中国威胁论”。

  专家指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针对的是中远程乃至洲际弹道导弹,此次试验是中国为了打造自己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进行的一次例行试验,也是中段反导体系日趋成熟的一次体现。“每一次试验技术都会有新的进步,表明中国反导武器的性能在不断的优化,不断的提升。”

  另一方面,美国在2019年8月悍然退出了《中导条约》,并扬言在中国周边部署中程乃至中远程的弹道导弹,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中国进行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也是为了应对外部不安全因素。同时宣告,中国打造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是要确保能够有效地拦截来自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他国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中国有这样的能力来维护国家安全。

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

点击进入下一页

  据介绍,导弹拦截系统按其发射的载体不同可以分为陆基、海基和空基:陆基反导拦截,也就是以陆地导弹基地为发射平台的反导系统。海基拦截系统,主要部署于舰艇上,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快速部署,在拦截潜射导弹时可做出快速反应。此外,空基拦截系统是装备在战斗机上的拦截系统。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是从陆地发射平台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发射拦截器,在敌方弹道导弹处于中段飞行阶段时将其拦截。弹道导弹中段飞行是指导弹发动机关闭后在大气层外以惯性飞行的阶段,这时它的弹道相对平稳和固定。反导系统计算出它的弹道后,就可以准确引导拦截导弹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拦截。

  弹道导弹的飞行分三个阶段,即“上升段”“中段”“末段”,反导弹拦截技术主要是针对这三个不同飞行阶段进行拦截。目前比较成熟的反导系统主要集中在中段和末段拦截上。

  所以中段拦截主要是指在大气层以外飞行的这一段,这一段的速度由于非常快,而拦截弹要进行动能的撞击,就是发射的拦截弹要和对方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弹头,要对撞在一起,所以这个难度非常大。而且这种拦截方式它首先要识别,就是你要有雷达,来识别这个发射的来袭的弹头,还要判断它的轨迹、速度也就是说助源,然后还要对它进行跟踪,然后再发射,这个拦截弹对它进行这种动能的撞击,所以难度非常大。

对国家安全意味着什么?

  目前世界上实验最多也最为成熟的,就是中段拦截。中段约占导弹全弹道的80%至90%,该段弹道导弹飞行速度平稳、航迹容易预测,拦截难度相对较小,成功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受到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青睐。

  矛与盾始终是对立统一的,在“核矛”远强于“核盾”的今天,“核盾”技术一旦实现重大突破,就会导致核平衡极大倾斜向研制出低成本、高可靠性“核盾”的国家。这也是美国大力研发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连续退出《中导条约》,并大规模部署弹道导弹背景下,强大的中段反导能力,无疑为我国国家安全增加了一道安全闸,对于确保我国国土安全十分重要。

  陆基中段导弹拦截技术,被誉为航天导弹技术之王,是现代拦截技术的制高点。该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巨系统,每个子系统都相互依赖,并都对总系统产生影响。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全面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和总体军事实力。

  中段反导拦截涉及远程监视雷达、早期预警卫星、高精度测距、高性能拦截弹助推火箭、真假目标识别、战场管理指挥管制系统、目标弹道计算等众多系统的密切配合,协同紧密性极强、实战压力极大、反应时间要求极紧、成功率要求极高,任何环节有失都可能满盘皆输。因此,目前世界上只有美日中等国进行过类似实验。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进行中段拦截试验,试验基本达成预定目标,说明我国相关技术更为成熟,在侦察预警网络构建,拦截武器系统优化、指挥控制网络集成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步。这不仅能提升整体国防安全,也能直接牵引其他国防领域的快速跃升,一点突破多点开花的局面或将出现。

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历程

  中国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起步较早。1964年2月,毛主席与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的钱学森专门谈到反导问题:“5年不行,10年;10年不行,15年。总要搞出来。”后续相关研究项目代号被定为“640工程”。

  1967年10月,中国甚至正式提出反导弹用核弹头的研制。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分别进行了“反击一号”到“反击三号”的全系统研制。到1980年,640工程已经取得巨大的技术成果:预警系统已经建成,为我国反导预警提供了保障;反击1号导弹实际上已经研制成功;激光领域取得领先于美国的重大技术成果。

  尽管因缺乏庞大的科研经费支持而最终放弃,但通过对反导项目的探索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积累储备了相关反导系统的人员和技术,对之后“863计划”重新启动的导弹防御和反卫星计划以及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帮助重大。

  “863计划”属于技术储备与可行性探索,研究了导弹防御的全天候监视、探测、预警、分析,以及拦截武器、C3I系统技术等。尽管在当时的技术和环境下无法进行实验,但这并不妨碍中国进行技术上的储备,而国际形势的几十年发展也再次证明当初的战略远见。

  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2014年7月23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反导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8年2月5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2021年2月4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回过头看,中国弹道导弹拦截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反击一号”到“反击三号”相关系统的研制都不尽如人意,在经过几十年的技术铺垫和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有今天的成就。而这也会为我国提升其他武器系统科技水平,乃至提升整体国防实力打下扎实基础。

  华山论剑,核心还是手中有剑。我国强调相关试验是出于和平目的,不针对第三方,但爱好和平不等于等待和平、乞求和平,主动磨砺手中利剑,确保自己具备一招制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长久地享受和平。


  来源:环球网、新京报、国防部网站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