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对台交流“不断流”

疫情下对台交流“不断流”
大陆在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困难的形势下逆势成长,率先走出疫情困境,展现了强劲的复苏动力。两岸深化融合发展是两岸同胞特别是广大台湾同胞的现实需求,也是新时代造福两岸同胞的重要途径。几十年来,大陆始终是广大台湾同胞投资兴业的热土,大陆举世瞩目的发展为广大台湾同胞提供了巨大机...

疫中新角色

  “中医药是两岸共同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已发挥积极作用,也将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大有作为。”台湾青年医生谢国群近日在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这是谢国群任上海市政协委员以来,首次参加大会发言。与日常履职相衔接,他把过去一年抗疫经历和经验融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中。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谢国群医生在发热门诊值守(2020年2月26日摄)。新华社发

  谢国群生于1977年,老家是台湾彰化,年少时按照父亲心愿,来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读书。“我父辈怀着体育梦,让我来上海‘安家’练习乒乓球。随着年龄增长,我自己选择了攻读中医内科,要实现中医梦。”疫情初起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上海其他三级甲等医院相似,迅速启动发热门诊筛查及病人留观。消化内科医生谢国群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一线值守。“上中夜班时,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一起‘战斗’的有护士、检验师、药剂师、收费员等。”谢国群记得去年春天在发热门诊坚守岗位,身体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感到有点憋闷。“偶尔也觉得累,但这样的历练让我接触了不少基层病例。”谢国群回忆。谢国群自己也没想到,过去一年在与疫情的“战斗”中,自己从临床医生转变为到地方挂职锻炼的干部。

  这是“台籍医师义诊服务团”合影(2020年9月27日摄)。由谢国群(后排左四)牵头共召集沪上20多名台籍医卫专家为上海市宝山区辖区内老年人义诊。新华社发

  2020年3月,在台盟上海市委、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支持下,谢国群获得了到宝山区卫健委担任副主任的挂职锻炼机会,专门负责区内中医药标准化和服务升级工作。“起初以为不难,既然有了临床经验,再去负责卫生健康的行政管理工作,应该驾轻就熟,但其实不轻松,一切都从头学起。”谢国群说。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吴淞中心医院、罗店医院、仁和医院,还有区内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设的发热门诊、哨点及辖区内的集中隔离点,这是挂职期间谢国群走访基层的部分地点名录。在当地干部带领下,他对上海基层医卫设施分布和基本的运转规律有了初步了解,对疫情防控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宝山区卫健委为谢国群制定了挂职工作重点,比如完善区中医药工作领导及组织框架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全科和专科结合工作、做好中医药文化传承等。作为挂职干部的谢国群每天要忙些什么?他告诉记者,比如为百姓提供家门口的中医药服务,在区内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冬病夏治”,这得到了社区居民好评。去年秋季上海市台联也来到宝山区,由谢国群牵头共召集沪上20多名台籍医卫专家为辖区内老年人义诊。送优质中医服务到社区,谢国群常能听见“谢医生好!欢迎再来”。社区居民的嘘寒问暖,让他心头暖暖。

  谢国群在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作大会发言(1月25日摄)。新华社发

  对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一直情有独钟的谢国群,连续多年在上海市政协提出建议,今年还在市政协的大会发言中,把从基层挂职获得的新见闻、新理念也都融入进去。为了准备今年的大会发言,他事前花大力气进行了调研,对两岸青年医师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提出若干建议,还特别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希望大陆中医药管理部门进一步开放港澳台地区青年医生参与大陆中医药领域相关人才选拔和评奖。他说,事实上,大陆的惠台“31条措施”已对此做了一些开放,已有台籍中医人才去年获评“青年岐黄学者”,引起岛内同行和同龄人关注。“希望两岸中医药人才携手努力,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两岸人民。”“学习、生活,成家立业,上海是台湾青年前来拓展人生、实现梦想的一片热土。”即将于今年3月结束挂职的谢国群,感到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丰富了。

共克“石”艰中的两岸情

  在石家庄因疫情闭环管控的20多天里,“80后”台胞陈积贤每天独自一人为8名坚守岗位的安保人员提供免费便当。在陈积贤看来,这些坚守岗位的人不仅守护着这个城市,也守护着他,让这段共克“石”艰的日子变得不那么难熬。石家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当地迅速启动闭环管控。陈积贤的小店所有员工都被“隔离”在家。得知自己的小店所在的公寓楼还有8名安保人员坚守岗位不能回家,陈积贤决定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考虑到北方人口味偏咸,陈积贤在降低甜度的同时尽量让安保人员品尝正宗台湾风味小吃。2019年下半年才到河北创业的陈积贤,在事业刚刚有点眉目后就赶上了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直到去年4月才正式复工的他需要重新积累客户。今年,准备进行事业上第二轮冲刺时,疫情却发生在身边。“(事业)那就再重新来一次呗,遇到大疫情,所有人必须齐心,共克‘石’艰。”陈积贤说,通过这次石家庄疫情,他不仅看到了民众对政府抗疫举措的配合度很高,更看到了政府“各项抗疫措施执行力很透彻,所以才能给所有人信心。”

  1月6日,得知需要居家隔离后,没有提前储备食物的台胞杨泊舟很担心自己会断粮。但是第二天,他就发现他所住的社区组织商户把生活物资送到小区门口卖,他还加入了三个社区团购群,“小区里还有居民自己做油条、炸糕等食物,我几乎每天都会看看群里有什么好吃的。没想到隔离生活还挺有乐趣的。”在看到石家庄首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量很大时,杨泊舟主动跟社区联系表示想当志愿者。杨泊舟和其他志愿者逐户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检测,并做好相关核对工作。“一共参与了五次核酸检测,越来越有经验的同时,也感觉流程越来越规范,速度越来越快。”杨泊舟说,如此近距离地亲历这次疫情防控,让他真正看到了石家庄市政府如何对民众负责,他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在石家庄的台胞朋友,为他们答疑解惑。

  2月2日下午开始,祖籍台湾新竹的河北省台湾同胞联谊会专职副会长陈瑛作为代表,已为留在石家庄过年的常住台胞送去生活物资,并提前拜年。她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取消了春节前夕与台胞的团拜、宴请,改成了对台胞的走访慰问,希望台胞们在特殊的春节依然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这个春节,陈积贤和杨泊舟等台胞选择了留在石家庄过年。杨泊舟盼望着自己经营的台湾伴手礼小店尽早恢复正常营业。而陈积贤打算将重心由线下向线上转移,他提前准备了一批台湾古早味,希望春节期间能走上更多人的餐桌。

我在大陆“战”疫

热血留厦 以爱为家

  2月7日,厦门台商台胞在献血爱心巴士“约巴”前合影。

  坐上爱心巴士,一起出发献血。7日下午,搭载在厦台商台胞献血小团队的爱心巴士“约巴”,从厦门湖里区闽南朝天宫出发,一路前往献血站。这标志着以“热血留厦 以爱为家”为主题的献血活动正式启动;留厦过年的台胞们,选择用这种方式为他们工作、生活的城市献爱心。厦门台商协会副会长、湖里台商联谊会会长苏斐君表示,2020年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偿献血人数相对减少,血库血量也相应减少,直接影响病患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特别发起此次活动。“我们号召在厦台商、台胞共同携手,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为社会注入爱的‘暖流’,尤其是每逢春节期间都会有缺血的状况;因此,过年献血,非常有意义。”她说。

  2月7日,台胞林育竹在厦门市中心血站进行献血初筛。新华社记者 付敏 摄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厦门市台商协会和湖里台商联谊会牵头发起,首批报名献血的台胞共计37名。当日启动仪式之后,整个春节期间还将视情况,继续将爱心传递下去。来自屏东、在厦门工作了5年多的台胞林育竹这次将献出400毫升的血量。“这是我第五次在厦门献血。”林育竹说,“这个活动非常值得大家响应和参与。通过我的爱心,为患者提供不可或缺的宝贵血液,挽救病患的生命,这非常有意义。”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在厦台商台胞一直都热心公益事业。“两岸一家亲,我们能做的一定永远在路上,尤其在公益无偿献血方面。我相信,在有需要的时候,台胞台企都会热心响应,奉献‘卷袖之爱’。”吴家莹说,“一滴血,牵系两岸;献爱心,血脉交融。”

  福建厦门推动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又启新篇。“厦门市台湾教师之家”近日在厦门市教育工会揭牌成立,跨越海峡来到厦门工作的台湾教师,从此有了一个专属的家。厦门目前有在编台湾教师139人,“厦门市台湾教师之家”的成立,旨在让来厦门工作的台湾教师,通过工作之余在此学习培训、休闲健身、放松身心、释放压力,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归属感,感受家的快乐与温馨。详细>>>>>>

经贸合作持续加强

  截至2020年12月,云南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019户,实际到位资金16.87亿美元,两地经贸合作交流持续加强。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大会3日在昆明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这一消息。近年来,滇台两地持续加强经贸合作交流,落户云南省的台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康师傅、统一集团、旺旺集团、敏实控股集团、润汰集团等台湾知名企业在云南省均有投资。特别是去年8月,敏实控股集团与昆明、德宏、曲靖等州市签署总金额125.5亿元人民币项目投资协议,取得云南省对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

  中华两岸一家亲交流协会理事长湛秀英说,去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国际经济局势剧烈震荡,两岸经贸交流逆势成长,“大陆市场对台湾的重要性日益增长,两岸经贸联系程度也越来越紧密。”据悉,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工作各项议程均已完成,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理事会理事。王忠当选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他表示,将不断深化拓展滇台交流与合作,聚力推进滇台融合发展,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事业做的更大贡献。

投资额逆势增长

  记者日前从湖北省台办获悉,2020年湖北新增台资企业42家,加上原有25家台资企业追加投资或继续到资,台资企业投资总额达19.2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41.6%。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台资企业在鄂投资总额为3.1亿美元,下半年为16.1亿美元。

  湖北省台办经济处相关负责人指出,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湖北推出“惠台11条”,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拓展内销、稳定外贸、融资担保、减费降税、扶持小微台企等11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分类施策解决台企面临的突出问题。省台办专门成立服务台企纾困解难工作专班,有针对性地化解台企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面对出口受阻,湖北引导台企拓展内销市场;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特别是为中小微台企、涉农台企提供融资担保;大力落实减费降税政策;统筹近两年相关扶持资金,集中使用近8000万元人民币,扶持因疫情影响损失严重的台企及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组织“台企台商荆楚行”,签约19个重点台资项目。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湖北累计注册台资企业2872家,投资总额288.48亿美元。

助力脱贫攻坚

  “轰隆轰隆……”年关将至,在位于厦门后溪工业组团的一家台资企业轮业生产车间内,工人们仍像往常一样忙碌,在春节假期前赶制来自全球的订单产品。今年30岁的马英,来厦门已有两年多,这个春节,他打算和几个老乡留在厦门过年,为自己供职的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多做些产品,也能趁此机会多赚些钱,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准备更丰厚的压岁钱。2018年9月,通过厦门集美区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的“对口帮扶”劳务合作平台,马英从远在内陆的家乡来到2000多公里以外的滨海之城,成为新凯复材的新员工。在这之前,他在和政县老家从事餐饮服务行业,妻子务农,一直是入不敷出的状态。如今,勤劳肯干的他很快赢得领导赏识,成为一名现场代理班长,在厦开启新生活。“我和许多老乡在新凯复材就职,逐步摆脱贫困的现状,在家乡都盖起了新房子、买了新车子,在村里都可以挺起胸膛做人。”马英笑容满面对记者说。

  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桂林称,作为最早进驻厦门的台企之一,在厦门这片沃土发展壮大起来的新凯复材,成为大陆脱贫攻坚“奇迹”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作为集美区用工需求“大户”,新凯复材目前已有385名和政籍员工,一方面实现劳务对接、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企业的用工缺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企业遭遇“用工难”困境,人力成本上升。该企业财务协理高振维告诉记者,得知企业困难,集美区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上门辅导企业,享受各种税收减免政策。“税费优惠政策的落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采取措施留住员工,公司里的和政籍员工陆续介绍了许多老乡过来,我们专门为其开办一个可供200人同时用餐的清真食堂。”张桂林说。

  “就地过年”倡议在各地提出之后,厦门许多台企予以热烈响应。春节前夕,在集美杏南路的台企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副总经理林清德正在向员工们征集公司留厦过年的“奖励”意见。林清德与企业工会负责人初步设计了员工留厦过年“奖励”系列方案——诸如为留厦过年的员工组织新年抽奖活动;为春节假期坚守岗位的员工,提供法定3倍工资,每天多200元(人民币,下同)的补助等等。作为一家在厦门经济特区深耕30年的老牌卫厨台企,路达现有员工3900多名,春节临近仍在全力运转。在以往,路达只有20%的非厦门籍员工春节会留下来,仍有用工缺口约600人。今年,虽然新冠疫情阴影仍在,企业却已逆势增长,很需要员工留下来进行生产。林清德介绍说,今年,除了政府补贴,路达自掏腰包接近1000万元,推出奖励措施后,已有80%的非厦门籍员工自愿留厦。“为留厦过年的员工制定比较给力的奖励措施,之所以这么有底气,也离不开国家的税费优惠政策,确实为我们减轻不少负担。”路达财务副总经理姚荔算了一笔账,2020年路达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约6000万元,同时企业一年出口退税额达4亿多元,每个月的出口退税款都能在2个工作日内到达,大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希望2021两岸更加融合

    为了让留榕过年台湾人才感受福州、体验福州,“逛双杭、迎世遗、庆新春”在榕台湾人才交流活动5日举行,吸引了近30位在榕台湾人才参加。 吕明 摄

  台籍教师黄柏钦的新年愿景是,2021年两岸更加融合,台胞也能在其中“出更多力”。黄柏钦和妻子姚佳玲都来自台湾桃园,四年前,了解到福建高校面向台湾招聘人才,夫妇俩选择来到福州发展。如今,他们都是福建阳光学院的教师,两个儿子也在福州入读,“一家四口都在这里扎下了根”。为了让留榕过年台湾人才感受福州、体验福州,“逛双杭、迎世遗、庆新春”在榕台湾人才交流活动5日举行,吸引了包括黄柏钦夫妇在内的近30位在榕台湾人才参加。他们参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体验非遗文化、民俗;走进福州市规划馆,感受福州的历史和城市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参观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体验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品茉莉花茶。“在福州,我们和大陆居民一样缴存住房公积金、医社保。前不久我们去永泰玩,住蛋居,拿着台湾居民居住证入住非常方便。我的小孩和福州的孩子们一起学奥数、语文、画画,逢年过节我们到大陆同事家里吃饭泡茶,打福州麻将。”黄柏钦说,“在生活上两岸根本就是一家亲,台胞真的把福州当成自己的家。”

图为参加活动的台湾人才在福州市规划馆合影 闫旭 摄

  在大陆从事跨境电商五年的台湾女青年方意茹自去年开始常住福州,并在福建师范大学兼任教师辅导大学生创业。方意茹表示,对于从事金融、物流等行业的台湾青年来说,大陆发展舞台大、机会多。如今,方意茹的表哥、表弟、表妹都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来到大陆发展。“大环境下,物流是前景非常好的产业。”方意茹告诉记者,去年,她把在福建平潭经营四年跨境电商物流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广西,并开始考虑福州自贸试验区的相关政策,以及对台湾青年从事相关产业的鼓励扶持政策。新的一年,她希望把这种模式“复制”到大陆更多地方。

张文华带着两个小孩一起来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带他们了解脱胎漆器、福船等福州非遗文化,认识福州的文化底蕴。 吕明 摄

  从事保险行业的台胞张文华在大陆工作、生活了十余年,对福州这片土地最熟悉、最有亲切感。“因为环境、人文、饮食跟台湾都很相像。”他说。张文华带着两个小孩一起来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带他们了解脱胎漆器、福船等福州非遗文化,认识福州的文化底蕴。“今年我们也响应倡议在福州过年,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聚聚。”张文华说,新年将至,最大的愿望就是两岸同胞都能平平安安。

  新年过后,台湾青年、“拎咖啡”的创始人郭屹凡的新店面将在上下杭开业。2017年,郭屹凡来到大陆开启创业之路。去年疫情期间,他先后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州肺科医院的呼吸科、发热门诊等科室取得联系,向抗疫一线医护人员送出“暖心咖啡”。如今年关将至,郭屹凡正忙着赶制“年货”,每天烘焙、打包、发货,应接不暇。“大家都在为咖啡市场做努力,这几年大环境越来越好。”郭屹凡对新的一年也充满憧憬。

  当天下午,在榕台湾人才新春座谈会在被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复为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的春伦茉莉花文创园举办。福州市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奕廷表示,大陆过去一年来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相信未来大陆的发展越来越好,希望在榕台湾人才能把在大陆看到的真实情况告诉在岛内的亲朋好友。“两岸融合对所有台胞都是有益的。”他说。

(根据新华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