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观察】台胞跨海而来 共筑两岸情缘

【两岸新观察】台胞跨海而来 共筑两岸情缘
宝岛台湾,是闻名世界的魅力岛屿,它东临太平洋,南抵巴士海峡,是中国第一大岛,素有“绿之岛,水之源”的美称。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或求学、或就职、或创业,他们虽然经历不尽相同,但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种子。辛勤耕耘、扎根融入,他们在大陆寻梦、逐梦、筑梦、圆梦,唱响奋斗之歌,不负青春韶华。

跨海寻梦 乘风破浪

  跨过海峡,这些台湾年轻人与大陆青年之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校园里,他们是同窗;职场上,他们是同事;创业中,他们是同伴。伴随着两岸交流的大潮,两岸青年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越走越好。

  “劳动模范”李伟国: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2020年,李伟国成为首位获得“四川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台胞青年,这让他备感振奋与鼓舞资料图片

  来大陆发展之前,台胞李伟国在台湾有着很好的起步。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凭借才干快速升迁,年薪不菲,但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天花板。“我可以预期自己5年甚至10年后的样子,心里忍不住一阵不甘。”2016年5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到北京发展。“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性。”就这样,李伟国开始“折腾”自己。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龙湖地产北京分公司资深置业顾问。“公司招我时也不太有把握,不确定我能胜任哪些工作。我说愿意做第一线销售,先接地气,起薪低也没关系。”那段日子,李伟国烦躁过、焦虑过,压力一点也不小。两岸市场规模的差异、表达方式、商业习惯、市场氛围的差别,都需要一一适应。慢慢地,他的耐心诚恳赢得客户信任,销售业绩上来了,上司也夸他“敬业、靠谱”。他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对大陆的真切体验,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2017年4月,李伟国的事业迎来转折。他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总经理。“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也会因为两岸体制差异,产生认知上的差距。”李伟国加入的华灿工场,是基于推动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成果转化,在民革中央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帮助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解决在大陆创业过程中缺钱、缺人、缺资源等痛点问题。3年多时间,李伟国的事业飞速发展。2018年,华灿工场从北京拓展到四川成都;2020年,广东的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开始对外运营。3个实体空间共逾1.1万平方米,公司还在台北设有办事处,未来计划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开展布局,服务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同胞。李伟国也因其奋斗和贡献,获得诸多荣誉——2019年获得北京“海淀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成为四川省首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台胞,这些都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截至目前,华灿工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家,其中台企62家。54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就业,接待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约4500人。”在北京、成都、珠海3个城市来回办公,李伟国的生活“累并快乐着”。为了便利工作生活,李伟国在四川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这让我实现了出行、住宿、餐饮等网上预订、取票的自由,真的太方便了。”热心两岸交流的李伟国还是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说台湾媒体上有一些对大陆的负面报道,导致不少岛内民众不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弄让两岸交流蒙上阴影。不过,即便如此,这段时间他们还是收到一些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寻找人生机会的咨询,而且决心还不小。“两岸青年期盼交流合作的真切愿望,谁也挡不住。我会建议他们先来大陆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会提示风险,绝不‘忽悠’。如果对方下定决心要来这边创业,我们会全力帮助他落地。”李伟国说。“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李伟国表示,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学游泳”的过程,“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但只要方法得当、懂得坚持,你就能学会游泳。”

  “偶像牙医”许君豪:从歌星到创业者的飞扬青春

  ↑许君豪在参加音乐节目表演资料图片

  “给你我的心做纪念,这份爱任何时刻你打开都新鲜……”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台客摇滚音乐节”上,记者见到了正在舞台上表演的台湾青年、牙科医生许君豪。脱下白大褂、拿起麦克风,作为台湾前偶像团体“可米小子”的主唱,许君豪在这里暂别繁忙的医务工作,再次唱响了他的成名作《青春纪念册》,瞬间燃爆现场。曾经红极一时的偶像歌手,如今专业严谨的牙科医生,这个看似不可能的“变身”记,在许君豪的“青春纪念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3年,因为一场意外的舞台事故,正处于演艺事业上升期的许君豪被迫告别舞台,但也成为他人生道路的新起点。在家庭氛围的长期熏陶下,许君豪从小就对医疗有着特别的兴趣,开口腔诊所的父亲也鼓励他重新考医学院。最终,他决定参加港澳台联考,去大陆追寻自己的新梦想。2004年,许君豪顺利“突围”,拿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到成都,我不仅要学习医学,还要接受‘花椒’。”回忆起在成都求学的经历,许君豪如是说。他告诉记者,那时来大陆学习的台湾学生少之又少,再加上课业知识和学习环境也和台湾存在一些差别,身边又有来自“学霸们”的压力,种种不适应就像吃到川菜里的花椒一样,需要慢慢去习惯。“不过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也都给了很多照顾,这里就好像另外一个家,给了我温暖,也锻炼了我的各项能力。”

  在成都7年的求学生涯,让许君豪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2015年,许君豪在德国获取硕士学位后回到成都,考取了大陆执业医师资格,并在这里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牙科诊所。“开设诊所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许君豪看来,现在是台青来大陆创业的最好时机。“以四川为例,现在政策上有‘川台70条’,每个地方都还会有各自的惠台政策。”不过他也坦言,在哪里创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既然来到大陆就要接地气,努力去了解这里的人文特色,找到自己创业的优势和独特性。”事业蒸蒸日上,许君豪内心埋藏的“音乐种子”也在成都生根发芽。3年前,他与一群热爱音乐的台湾老乡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台客摇滚乐团”,他们中有经营奶茶店的成都女婿,有致力于融合两岸民族音乐的音乐制作人,还有刚刚“登陆”不久的求学、创业青年。每年,他们都会齐聚“台客摇滚音乐节”,一起喝着岛内的啤酒,唱响台味十足的“台客摇滚”。如今,“台客摇滚音乐节”成功举办到第三届,已经成为那些在成都工作、生活、学习的台湾同胞每年“必打卡”的节日聚会。当被记者问到会不会借着网络爆红的机会重新成为歌手时,许君豪表示,能够被网友认可固然惊喜,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我的身份首先还是一名医生,医疗工作者的初心就是让广大患者得到治疗。既然决定要做医生,那就要做好,我不会半途而废。”许君豪也直言,他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台湾青年,如《青春纪念册》里唱的那样,勇敢面对未来,“风浪再大,我也能勇往直前”。

  “奥运志愿者”陈文成:以体育为桥,这样的交流正逢其时

  ↑今年一月,陈文成作为北京冬奥志愿者代表,赴张家口实地参观冬奥受访者供图场馆筹建

  台湾青年陈文成一直想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亲身参与奥运盛会。作为本科、硕士、博士都是体育产业专业的毕业生,陈文成的愿望极其自然,又极为热切。2011年从台湾彰化师大体育系毕业后,陈文成放弃已经录取的台湾师范大学研究生资格,通过考试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离开生活20多年的故乡,开启了在北京的新征程。没能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他的一大遗憾。因此,得知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向亲朋好友表示要参与其中。他组建了一支“台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20年10月,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佟健亲自向他的服务队授旗,那一刻陈文成激动极了:“这对学体育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一件事!”台湾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小,很难施展抱负。“台湾学体育的孩子很可怜,最后的出路往往只能当教师,而且还要遭遇少子化、低薪水等问题。”他呼吁更多台湾体育界有志青年来大陆发展,在奋斗中体会“那种在更宽广舞台发挥才能的成就感,那种学以致用、创造价值、受到肯定的荣誉感”。

  尤其让陈文成充满期待的是,大陆出台“惠台26条”措施,其中提到欢迎台湾体育人才赴大陆参赛、工作、交流,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的足球、篮球等职业联赛,可取得大陆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等。“这为台湾体育人才开辟了一条明确的路,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台湾体育人才有其优势,现在到大陆发展,正好发挥作用。”22岁前,陈文成一直生活在老家彰化,家人希望他留在台湾,担心他在大陆过得辛苦。奶奶经常问他:“在大陆开心吗?过得好不好?”对于这样的问题,他的回答总是:“我在这里很好!”陈文成说:“奶奶年纪大了,我不希望她为我担心。并且‘过得好’是我的真心话。”9年多时间,陈文成感受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作为台湾青年,能融入这样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与大陆青年一起打拼,特别幸运。”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大陆收获了爱情,与河南姑娘刘红芳喜结连理,今年迎来小宝贝的诞生。在大陆各界的帮助下,陈文成创办了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特邀理事、海淀台湾青年驿站负责人。他由衷希望借这些交流平台,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西进大陆、扎根大陆。“最近我们举办了几次‘走进北京冬奥’交流会,与台湾进行视频连线,京台两地青年在线交流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与经验,还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招募,效果很好。”陈文成说。采访的最后,陈文成向记者坦言,现在两岸气氛不好,民进党的操弄让两岸交流受阻,台湾青年“登陆”意愿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他觉得,这反而更显交流的重要性。“两岸青年交流的工作我们必须得做。为什么?因为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很难走到一起。两岸青年的交流不仅要做,还要做实、做好,让更多两岸青年知道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的故事,带动更多的两岸青年相识、相知、交心。我会一直努力下去。”他说。

逐梦而来 发光发热

  这些年轻人在大陆用汗水浇灌梦想的种子,踩下奋斗足迹,展开火热青春。一颗颗破土而出的种子也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拔节成长,枝繁叶茂。

台湾“梦想家”李旌佐:大陆很大,充满机遇

李旌佐给学生上课。受访者供图

  1987年出生的李旌佐来自高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习音乐,并成为一名大号乐手。高雄师范大学毕业后,李旌佐赴海外深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北京,加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并在学校任教。此前,他从没预设过自己逐梦的落脚地;而今,他说如果再次选择,仍会来到这里。“既能在乐团演奏,又能上讲台教书,这是再完美不过的工作。”在李旌佐看来,中央音乐学院是最高音乐学府之一,他很幸运能同各领域大师级人物同台并肩,也很享受学院的氛围。

  大陆很大,充满机遇。“登陆”3年多来,参与一些大规模演出的经历让李旌佐津津乐道。“感觉真的很特别,很震撼。我以前从来没有这种经历。”梦想不只于舞台之上,李旌佐还拥有了一方讲台,这也是他尤为渴望的。“教学非常有成就感,甚至胜过演奏。”李旌佐觉得,自己的音乐梦、讲台梦已经实现,帮助学生们更好成长是他继续努力的方向。

台青叶瀚辉:义无反顾扎根平潭的“愣头青”

叶瀚辉在平潭猴研岛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大陆,和李旌佐一样年轻的台湾“梦想家”越来越多。大陆持续推出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其中鼓励、支持台湾青年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在这些利好举措激发下,近年来逐梦而来的台湾年轻人持续增多。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的福建平潭,近年来凭借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举措获得不少台青青睐。32岁的台青叶瀚辉就像他们的“引路人”,通过深入了解各项惠台政策措施,他帮助许多初次“登陆”的台胞对接、融入大陆。“工作当然很辛苦,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可以帮助更多台胞在这里落地生根,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就觉得挺开心的。”他说。同时,叶瀚辉也参与和见证了平潭的发展。“以前开车到福州要1小时40分钟,现在缩短了三成左右。”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公路桥面试通车,他迫不及待在朋友圈分享激动的心情。这座大桥是福平铁路组成部分,铁路开通后,福州至平潭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结束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叶瀚辉因此感到自己的“逐梦半径”正在扩大:“我现在工作生活在平潭,但看到的机遇却遍及各地。”

  “福建很支持台湾人才就业创业,除了住房、店面租金等方面的扶持,还提供创业补助金。”叶瀚辉说,“就平潭而言,旅游业处于兴起阶段,开民宿、做文创等,都有多方支持,前景广阔。”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大陆20个省市已批准设立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累计逾万名台湾青年在基地和示范点实习就业创业。两年前,叶瀚辉是个看准大陆机遇而义无反顾扎根平潭的“愣头青”;现在,他已悄然变成“过来人”,正帮助更多台胞在大陆点燃就业创业梦想。

台青林柔婷:留在大陆发光发热 实现“小目标”

在武汉大学,林柔婷骑车来到武汉大学法学院。新华社记者程敏摄

  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林柔婷心中就有一个留在大陆发光发热的小目标。她已通过大陆司法考试,期待毕业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2014年,18岁的林柔婷到武汉求学,朋友对她的决定表示不解。6年后,将踏入职场的她踌躇满志,坦言“了解大陆工作机遇和薪资后,朋友们都很羡慕”。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林柔婷和许多台青一样,盼望着回到大陆。“得知武汉‘解封’后,我就想回来,一直关注学校的政策。”去年9月底,终于回到熟悉的校园,再次漫步珞珈山下,林柔婷又迎来了熟悉的江城秋色。两年前,她与大陆居民一样,以同一方式、同一标准、同等条件参加了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顺利通过。这为她明年求职打下良好基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在这次疫情发生后更突显其作用。”在林柔婷看来,大陆发展好、机遇多,还为台青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她对未来很有信心,家人对她很放心。

携手并肩 共同发展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平潭作为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因亲近的地缘关系、相似的风土习俗和蓄势待发的旅游前景,吸引了一众有志向的台胞来此创业就业。近年来,在国际旅游岛的助力下,两岸同胞们在平潭这片热土上相濡以沫、携手并肩、共同发展。平潭,正用其海纳百川之势,推动着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平潭旅游也势必会集百家之长,扶摇直上。

餐饮业主魏莉:平潭是我创业的第一选择

↑魏莉(右)和朋友一起制作台湾甜品

  一个明媚的午后,福州游客张玉敏在回酒店的路上,顺道走进了一家名为“大三圆”的甜品店里,点了一份芒果绵绵冰。在尝了一口后,她既惊喜又疑惑。“你们店里的味道跟台湾夜市里的很相似,是怎么做到的呢?”之所以会对店家发问,是因为张玉敏在台湾旅行时最喜欢的便是芒果绵绵冰,至今念念不忘。本以为只能在台湾尝到的味道,却邂逅在平潭的街边,如何不惊喜呢?“我本人就是台胞,算是极力还原了。”店主魏莉笑着解释道,店里的食材大都也是从台湾快递过来,有些材料的运费甚至比原材料还贵。“但是没办法,想要还原台湾地道的味道,就一定要用正宗的食材。我曾尝试用其他替代,但是都做不出那种正宗的台湾味。”她说。

  魏莉的妈妈是台湾人,爸爸是平潭人,在她16岁后便久居台湾。这期间,一直往返于岚台两地的魏莉,却在2019年萌生了到平潭开一家台湾风味甜品店的想法。“一来是平潭像这样类型的店并不多,这让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另外就是我一直相信,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平潭一定会越变越好,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魏莉表示,平潭是自己选择创业的第一选择。2019年6月,魏莉在西航路上开起了这家店,原本仅是想让平潭多份台湾口味。没曾想,却也吸引了很多他乡回头客。“后来发现有许多游客每次来平潭玩都会到我们店里来,都成了熟面孔,一来二去大家也成为朋友。”魏莉说。新鲜多汁的鸡排、软香绵密的绵绵冰、甜糯可口的芋圆……魏莉在致力还原台湾风味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本土化的更改。“事实上,台湾甜品的甜度都偏高,这不一定会让游客和本地人接受,所以我就把糖单独存杯,让顾客自行调整。”这样的一个小细节,却让顾客们好评如潮。“美食是我们烦恼的治愈剂,平潭是能让我们用口舌去记住的城市。”游客薛安妮说,平潭的传统美食值得发扬,但这种新潮的打卡点却也很有意义。“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随着人们的迁徙流转,食材、香料、配方和技艺也在时空中穿梭、演变、再生,形成绵长而丰富的历史。”魏莉对《舌尖上中国》的这段话深以为意。在她看来,平潭在美食旅行上还有许多可以深挖的潜力。“希望平潭能够深耕美食旅行,打造美食旅行目的地和打卡点,让游客有‘饭点’可寻。”魏莉说。魏莉告诉记者,虽然甜品店的多数美食是她在台湾所学,但未来她更希望能够将台湾美食与平潭的传统相结合,打造具有地缘特色的伴手礼。

大厝基村基层文化交流者朱倚谅:让平潭以乡愁为荣

↑朱倚谅(中)在舞台上热情献唱

  夜里,华灯初上。平潭沙雕园里一场别具风味的艺术表演正在上演。十多名身着靓丽传统民族服饰的表演者,以独特的歌舞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其中泰雅族台胞朱倚谅更是频频担任“C”位,娴熟的舞姿引来阵阵叫好,原汁原味的民族风给游客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朱倚谅没有回台湾,却也没闲着。作为大厝基村的基层文化交流者,宣导工作、优化环境卫生、关照老人……他一直在村中忙碌。据了解,自2018年在村中交流以来,他一直尽心尽力给村庄注入了台湾管理理念,还与村民们融成一片。“近期我们还将在杨武楼村举行演出和论坛,共同商讨民族融合。”朱倚谅说。说起朱倚谅,他还有很多身份,如台胞、舞蹈艺术家以及最具平潭归属感的“新平潭人”。“不仅是我这样觉得,不少熟识我的平潭人也都这么觉得。”朱倚谅骄傲地说,他见证了平潭飞速的发展,也同平潭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

  从2003年第一次踏上平潭至今,朱倚谅行走过平潭上百个村庄,他却依旧直言自己还没有看够平潭。“我很喜欢深入乡村与平潭人聊天,因为平潭有很独特的东西。虽然简单、质朴,但是很可爱,是自然形成的、独特的情感,属于平潭人的乡愁。”朱倚谅表示,平潭最吸引他的,不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观,而是家长里短、人文传说之下,平潭人的本心。“乡愁是平潭最值得深挖和骄傲的荣光。”朱倚谅动情地说道。朱倚谅还常常作为平潭的推介员,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及游客介绍平潭的政策和优势。“我在平潭找到了自己的‘坑’,再向朋友们介绍平潭的好,也是我回报平潭的一种方式。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台湾人与我一样,加入到平潭,建设我们的共同家园。”在朱倚谅看来,平潭对于台湾人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之地。“现如今,平潭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完善,工作机会也更多。正因为平潭与台湾的地缘关系,不会有太多‘水土不服’,这两地的人总是很快能融入到一起。”他说。

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祥渊:这里有旅游城市腾飞的雏形

↑王祥渊(右)向外国游客介绍平潭

  2020年9月,在坛南湾田美澳海滩上记者见到了这位发须全白,但仍精神抖擞的台胞王祥渊。在傍晚海风的吹拂下和阵阵海浪的拍打声中,王祥渊给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平潭。回望2019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家园工程”工作目标中,为加快田美澳区域的改造提升,实验区旅游集团引进台湾运营团队——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希望通过导入台湾阿里山邹族文化元素,来拉近两岸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而王祥渊便是平潭亮蓝旅游管理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之一。“我们想在这个美丽的海滩上扎根,并在这里营造出一个共存共荣、互信互利的村族生活模式。”王祥渊告诉记者,2019年夏天,他们还在此进行了台湾阿里山部落邹族的传统表演,深得游客喜爱。“游客在感受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文化与气息的同时,也促进着国际旅游岛地位提升,这有助于将田美澳沙滩打造为平潭国际旅游岛的一张靓丽名片。”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旅游业的节奏,也打破了王祥渊等人的计划。“2020年旅游业格外艰难,对于我们外地旅游从业者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的乐器都没法运过来,表演就很难展开。”王祥渊苦笑道。不过好在,前不久实验区率先发力,在“非遗+景区”业态上首次尝试,将“非遗”项目词明戏搬进坛南湾田美澳海滩的舞台,让更多游客感受平潭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王祥渊有了更多想法。“我非常喜欢平潭的词明戏,这种‘非遗’意义非凡。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们阿里山邹族文化能够与平潭传统的词明戏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王祥渊说。作为一位旅游达人,王祥渊学识渊博,他逛遍了大半个中国,还环游20多个国家,但他依旧对平潭国际旅游岛的旅游发展前景充满期待。“我在许多旅游城市都有投资,在平潭我看到了它们曾经的雏形。我相信,平潭势必会在众人的聚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他说。现如今,随着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成通车,王祥渊更是激动不已。身为一位平潭旅游业从业者,他激动地表示,届时将大大减少四方游客来岚时间,大桥会成为打开平潭旅游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风景怡人的平潭沙滩

“在大陆,每天感受新变化”

  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台湾创业园内,一家互联网旅游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测试新开发的VR旅游产品。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近年来,在大陆经商、创业的台湾人日渐增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不论是在大陆深耕数十年的台商,还是刚刚创业不久的台青,他们放弃了在台湾过“小确幸”的生活,选择了迎接机遇和挑战,在大陆的广阔空间里追寻大梦想。

  台资企业:迈向高端与“触网”

  2017年浙江·台湾合作周活动中,浙台双方的企业聚焦新经济和新产业,签署不少合作协议,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文创等领域。据商务部统计,2017年1至8月,两岸贸易额达1213亿美元,同比上升9.6%;台商投资大陆势头不减,呈现出投资领域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新特点。台资企业过去曾给人以“低小散”“高污染高能耗”的印象,不过随着大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许多台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产业升级的要求,获得新的发展。比如敏实集团过去从事的只是汽车零部件加工,如今已能完成整车制造与新能源汽车生产。而像亚翔集成、友达光电等台资企业把研发中心都设在了大陆,相关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台资”正在向“台智”转型。在大陆移动互联网发展飞速的今天,要想让产品和服务得到更大的推广,结合互联网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这也是众多台资企业选择“触网”的原因。为了让台商更方便地搭上互联网快车,“台商走电商”在2017年5月启动。京东·台企名品馆、网易严选……这些平台都为台商的线上服务提供了广阔渠道。

  台湾农业:从卖产品到建园区

  滴鸡精、台湾红藜、养生普洱膏砖……来自台湾的众多农产精品亮相山西晋城的现代农业交易博览会,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近年来,大陆各地区举办的农产品交易展、博览会上,台湾的优质农产品不断亮相并获得大陆客商和观众的好评,有的展会还专门设置台湾农产品展区。不过,台湾种植、销售大陆的模式不再是台湾农业“登陆”的唯一形式。为了更好地引进台湾农业的种植技术与发展模式,大陆不少地方都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种植台湾优良蔬果。比如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100多株“台农2号”木瓜,成熟时每株木瓜可采摘上百斤;湖南永州零陵区台湾农业产业园发展优质稻、油菜和特色水果种植,金秋时节喜获丰收。除了以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农创园,荣杰园台湾果蔬观光园、美格农场、岩谷咖啡农场等台商创立的休闲农场也在大陆不断兴起。它们将传统农业与休闲、观光、体验、养生、养老充分结合,再加入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比如在厦门翔安的岩谷咖啡农场,游客可以体验咖啡烘焙、亲手磨咖啡豆、制作咖啡冰激凌,度过休闲时光。

  台青创业:让青春不再留白

  “青春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不能‘留白’,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人生发展‘充值’。”郑博宇是首钢集团创业公社港澳台及国际事业部总监,在大陆工作、创业多年的他已帮助累计孵化50多家台湾团队。不论是他还是这些团队的成员,大家来大陆创业都是为了让青春有更多可能。“‘小确幸’,已经不适合台湾青年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拥抱大陆市场,实打实地感受大陆市场的冲击,才能学到更多。”在福建创业多年的台湾青年程伟驯表示,两岸青年共同创业互动合作,可以让台湾软件、服务产业优势,真正实现与大陆硬件优势的良好结合。人工智能、在线教辅、文创产品、建筑设计……五花八门的类别里,都有台湾青年创业的身影。福建平潭台湾创业园、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深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各地台湾创业园也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吸引着台湾青年团队的入驻。创业前几年免租金或优惠、低价的人才公寓、快速办理手续注册企业、法律及财务问题咨询、设立融资平台、促成项目对接……针对台湾青年创业可能出现的困难,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他们化解难题,铺平道路。

(根据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新闻网、平潭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