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农”情 | 台胞洪文山的兰花情缘

两岸新“农”情 | 台胞洪文山的兰花情缘
云南省玉溪市城南高仓街道排山营一个种植兰花的大棚一侧,住着台胞洪文山一家。扎根大陆十几年,洪文山开办了一座“兰苑”,以兰为媒架起两岸深度交流互动的“桥梁”,寄兰于情用心连接两岸同胞,他还积极热心助力两岸公益事业,为玉溪山区贫困村的发展贡献力量,以自己独特方式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点击上图看视频

  “玉溪是一个生态城市,是很适合居住的一个地方。美丽,人又善良,空气非常好,水质非常好的一个好地方。”当谈及对玉溪的印象,来自宝岛台湾的洪文山总是赞不绝口。位于云南省玉溪城南高仓街道的排山营,有片种植兰花的大棚,几间临时搭建的房子门口是一棵高大的玫瑰花树,每年花开几次,香气四溢,安静悠然,这里就住着台胞洪文山一家。

洪文山夫妻

因茶结缘 | 寻找一份快乐事业

洪文山在给兰花分苗

  洪文山此前是台湾的一名珠宝设计师,从事珠宝经营。1997年,洪文山的哥哥来到祖国大陆,在云南普洱市(别名:思茅)发展茶产业,洪文山便每年来此与哥哥团聚,随其考察茶叶市场,此后便常往返于云南和台湾两地之间。机缘巧合下,洪文山遇到了前来公司学习茶艺的李长慧,他对这位朴实善良的云南哈尼族姑娘一见倾心,两人就此因茶结缘,喜结连理。

  洪文山跟随着哥哥遍访各地茶山,纵情山水之间时接触到很多茶农,也被普洱山间稀有的兰花品种深深吸引。年轻时起就常常穿梭于台北各大兰花展的洪文山毅然决定寻找让自己更快乐、做一份更有意义的事业——到云南栽种兰花。

以兰为媒 | 用心连接两岸情缘

洪文山收藏保护的超迷你“兔耳兰”,出自云南文山州原始森林

  “我们都喜欢安静,所以要找一个能养花,又安静的地方。”经过多番考察,洪文山发现整个云南地区兰花品种都极为丰富,堪称“基因库”,2007年,夫妻二人来到玉溪扎根,从事兰花产业,到2010年,在排山营租下土地,建造兰花基地,悉心培育了1.8亩的精品兰花。“非常感谢我夫人的大力支持,还有女儿也非常聪明,而且爱学习很懂事,”说起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洪文山脸上扬起温暖的笑意,“因为我爱人的支持,让我能够把这个兰花做到产业化。”

  在洪文山看来,栽培兰花和珠宝设计一样,都是创造艺术。走在兰园里,随手拿起一盆都是他精心培育的宝贝,“这棵兰花是我的'镇园之宝',因为只有我有这一棵,我自己开发命名的一棵兰花,云南的特有品种叫'春剑'。”洪文山对兰花很是痴迷,聊起品种和习性更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我这里有一株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兔耳兰'品种,整个地球只有两盆,在我手上收藏着,”他开玩笑说,“如果掉在草丛上,你要找它很难找得到。”

  洪文山结交了很多玉溪的兰友,经常会相约赏花、品茗、交流心得,为了收集珍稀兰种,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各地,有时候是高价收购,有时候是以兰易兰,而对于为两岸交流融合所做的贡献,洪文山不无自豪地说道,“我现在是玉溪兰协的顾问,也是兰花协会的理事。2006年的时候,我就有把台北县的兰花协会跟我们玉溪缔结了‘姐妹会’,当时我在台湾也是兰花协会的副会长,所以就起到了两岸兰花交流和深度互动(的作用)。”

洪文山的“镇园之宝”

寄情于兰 | 承载赤诚的家国情怀

名为“爱国”的墨兰

  在洪文山的兰园里,有一株从台湾带来的墨兰,墨兰在春节前后开花,又名报岁兰,关于这个品种的兰花,在我国养兰史上有一段佳话。1970年之后,在台湾处于幽禁之中的张学良将军一直与兰为伴,倾心于种养兰花,他常把自己比作“幽禁之兰”,199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张学良将军委托世界兰蕙协会会长黄秀球将一盆自己培育20多年,并亲自命名“爱国号”的兰花送给时任国家领导人。

  “这棵墨兰是张学良将军亲自命名培育的一颗兰花,是有历史意义的。因为他当初选育的这一盆兰花,其实没有那么漂亮,除了株型非常特殊之外,最主要的它那些线条还不是那么明显,叶子上有一种雾,像雾一样把它笼罩在叶子上的。他那种心情是想要回祖国,但是没办法回来,所以他就寄情于这一棵兰花,取名为'爱国号',也是他亲自栽种过的一棵可以传世的兰花。”在洪文山眼里,墨兰寄托着张学良将军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他从台湾来玉溪时,便带来了同一品种的兰花精心培育,洪文山将它取名为“爱国”,同样承载着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2019年11月8日,洪文山还捐资四万元,用于省级贫困村华宁县宁州街道火特村委会建设青少年活动阵地。多年来,他积极热心助力两岸公益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玉溪山区贫困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兰香为伴 | 尽享快乐的田园生活

洪文山和女儿

  每年夏天雨水落地,云南野生菌争相上市。这时,洪文山和妻子便会带上女儿,提着竹箩,到村后一个叫凤凰水库的山上捡菌子。妻子是云南人,认识很多菌子,在妻子的带领下,红的、绿的、黄的,各种各样的菌子让洪文山和女儿大开眼界,得享山珍美味。有时,也会捡到不认识的菌子,他们会带回家,让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帮忙辨认,以免误食。这不禁让洪文山想起小时候,他的父亲在台湾一座山上教书,那时只要雷雨天气后,出门就可以捡到一种灰色的菌,当地称为“鸡肉丝菇”,用它煮汤,那菌子吃起来很脆很甜。“自己采的菌很有成就感,吃起来也特别的香甜,”洪文山说,云南的菌子太丰富了,每年出菌子的时候,他们都会自己捡菌,家人一起体验其中的乐趣。

  李长慧的老家在普洱,那里山清水秀,每年稻谷丰收时,洪文山夫妇都会带上女儿回老家打谷子。在洪文山眼里,云南农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他们一家很享受原生态的恬淡生活。“我教女儿说闽南语,女儿教我说玉溪话。”在玉溪生活的十年里,洪文山逐渐融入了这座滇中城市,交谈中他不仅能听懂玉溪方言,还用玉溪方言和大家交流。“我会带女儿和我们一起种地,看蔬菜成长的过程。中秋节的时候,我会在房门外的碎石上铺上一块毯子,和妻子、女儿一起睡在上面,吃月饼、看月亮。”洪文山说起这十年来玉溪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旧的土房变成了新楼,村里的道路越来越宽敞干净,基地外的泥巴路也变成了水泥路,但他依旧很享受和大自然一起生活的过程,在自己的花棚里安静地闻鸟鸣、晒太阳。

洪文山在照料兰花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同时,洪文山精心呵护着他从各地搜罗来的兰花,还培植出不少他自己的独有品种,他的兰花事业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妻子李长慧在兰花大棚旁开垦出了几块菜地,种上了白菜、青菜等,还种着从台湾老家带来的香料——九层塔,用手碰触叶片,便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女儿在附近的一所学校上小学,学习成绩很好,还是班长,从家到学校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小道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除了自己的兰花生意或到城里买必须的日用品,我们的日常便是在园子里赏花、喝茶,”洪文山和妻子都很享受这样的慢时光,陪伴孩子成长,“空闲时间会带带小孩,爬爬玉溪的红塔山,然后到城里面逛逛书店或者是看看电影,选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书籍买回来看一看,从中可以学习到一些很好的东西。”小学结束后,女儿就要到城里读中学了,夫妻俩正在城里物色房子,房子要方便女儿上学,也要有适合兰花生长的阳台,让这兰香和兰缘能永远伴随孩子的成长。

借兰抒情|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洪文山精心培育的兰花

  在洪文山的心里,从事兰花产业最主要的就是“传承”两个字,他深知用心做好兰花产业就是守护住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从古代一直到现在,悠久的历史大概有五千年,兰花的文化历史也将近有三千年,从古代文人墨客养兰习兰,寄情于兰的这个过程当中,从山上将这些珍贵的资源买到我们的兰房里面,能够起到保护、养护以及培育(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传承!”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洪文山的“兰苑”充满了美丽与生机,兰花产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他希望兰花的美丽能够一直延续下去,兰花文化更要一直延传,能够传承到下一代。展望未来,洪文山充满期待:“往后的这些日子我要更加努力,能够把这些兰花发展的更精致更好。还有透过我的努力让更多台湾爱兰人士、让两岸兰协更加深入,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互动,把这个产业发展的更好!”


上期回顾:产业扶贫带动永续发展 台商紧抓“一带一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