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打肿脸充胖子助“亚洲版北约”成团

美盟友打肿脸充胖子助“亚洲版北约”成团
尽管全球还在疫情下煎熬,但美、英、法、德、澳、荷、加、日等国却相继派遣军舰前往南海活动,执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在美国煽动和带领下,南海却“热”成“一锅粥”。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有关“四方安全对话”是否会成为“亚洲版北约”的讨论热度一直没有褪去,有媒体认为“四方安全对话”变成“亚洲版北约”将是水到渠成的,“区别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进入21世纪,建立“亚洲版北约”成为国际舆论时不时拿出来热议一番的话题。美国合众国际社等媒体称,最早提出这一构想的是印度学者马达哈夫·纳拉帕特,他于2002年在与美国国防部的一次研讨会上主张建立北美—亚洲条约组织,该安全体系由美国主导,其他成员国还应该包括印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巴林、卡塔尔等。

  最近十年,随着国际形势不断变化,“亚洲版北约”构想依托的机制、目的和主要成员也在变化。2012年前后南海局势升温之际,当时热议的“亚洲版北约”的核心是“美日同盟+N”——以美日为核心拉拢部分东南亚国家。在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时,假想中的“亚洲版北约”则是由美国、日本和韩国构成。2014年12月,这三国签署关于朝鲜核与导弹威胁的情报交流协议,2016年11月,日韩签订《军事情报保护协定》,这些事件都在当时引发关于美国欲建“亚洲版北约”的热议。

  近年来,“四方安全对话”成为“亚洲版北约”设想的重要依托。2006年,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联合跟日本有“相同价值观”的国家,建立一道“自由与繁荣之弧”。2007年在他的建议下,“四方安全对话”正式启动。但是该机制在当时只是“昙花一现”,此后约10年都未得到各方积极回应,直到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再次沉渣泛起。

  对于“四方安全对话”能否发展为“亚洲版北约”,舆论场讨论最多的是美日印澳虽然都对中国持警惕态度,但对待结盟的立场不同。香港《明报》说,在遏制中国方面,美国的态度无疑“最积极”;澳大利亚虽然与中国“最无利害冲突”,但却因追随美国而表现积极。

  让国际媒体最感兴趣的是印度和日本的态度。印度主流媒体和智库虽然普遍认同以“四方安全对话”为平台“对抗中国日益提升的影响力”,但对“亚洲版北约”的概念有所保留。印度观察家基金会此前刊文称,一方面,印度既不敢抛弃“不结盟政策”与美日澳等国深度捆绑,也不敢过分暴露其直接对抗中国的野心。另一方面,“四方安全对话”所有成员国都高度依赖中国的供应链或与中国经济发展高度融合。

  不过也有诸如《印度教徒报》《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认为,如果该机制能够实现“帮助印太地区国家全方位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那么成为“亚洲版北约”将是水到渠成的,“区别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上个月,印度外长苏杰生出席瑞辛纳年度对话活动时对“亚洲版北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此类说法“只是人们玩弄的一种文字游戏”,“所谓北约的(联盟)心态从来不属于印度”。

  而在日本,“亚洲版北约”构想去年曾成为自民党总裁竞选期间的一个话题,当时候选人之一的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提出要构建这一机制,但菅义伟批评此举“可能在亚洲制造敌人,变成反华包围网。从有助于日本外交的战略及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是不正确的”。去年10月他当选首相后访问印尼时也表示,日本没有考虑构建所谓的“印太版北约”。

  不过,如今中日关系形势变得更为复杂。美日外长与防长“2+2”会谈在联合声明中罕见地点名中国,称其行动“不符合国际秩序”。当时有分析说,美国高官将日本作为首个出访地,是刻意以“优待”姿态拉拢日本,让日本在一些问题上更加无法拒绝美国。

  香港《南华早报》分析说,如果“亚洲版北约”想要发挥作用,东盟成员国的支持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处于最佳战略地位。但观察人士表示,东南亚国家对加入这样一个联盟持警惕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吸取了冷战的教训,同时,这些国家也不想挑战自己最重要的经济伙伴。越南外交学院南海研究所负责人阮雄山表示,“东盟国家不愿意加入任何对抗中国或任何其他第三方的联盟”。另外,东盟成员国还担忧华盛顿会对加入此类联盟的国家作出多大程度的承诺。

  “尽管宣传得天花乱坠,但现实中的‘四方安全对话’与北约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美国《时代周刊》刊文称,北约代表着文化上相似、并在历经冲突和危机后建立相互信任和合作的西方国家的战略。但是,如今美日印澳以及其他印太地区国家都在经济上与中国存在至关重要的相互依赖性。尽管“四方安全对话”重启了,但过往的犹豫不会散去。《南华早报》引述美国知名国际问题学者安明博的话说,“一个联盟不仅需要一种共同感受到的威胁,还要计算联盟成员国与目标国家之间关系的成本与效益”。

  “拜登寻求遏制中国——但亚洲的北约在哪里?”有美国官员认为,华盛顿不会为对抗中国而组建北约式的组织,但其确实在二战后的数十年里,分别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打造了轴辐式条约同盟群。如今,美方尝试将这种模式转向一系列相互重叠的关系。拜登政府希望提升现有“组群”,但困难重重。另外,美国若想在亚洲构建如北约、“五眼联盟”一般的情报分享网络,难度很大。一些分析还强调,美国在亚洲的多数盟友担心的敌人并不相同。

东拼西凑出的英国航母编队

    “英国史上最强大的航母即将展开首次海外部署”“马岛战争以来英国最大的舰艇编队将前往亚太”“此行将向世界证明英国没有倒退,而是在继续前进”……英国刚宣布“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于5月开始的部署计划,西方媒体就是一片吹捧之声。日本共同社称:英国此举意在与日美等加强安保合作以“制衡中国”。日本防卫相岸信夫更是公然表示“欢迎英国航母的亚太之行”。那么被西方寄予厚望的英国航母打击群,实力到底怎么样呢?

    据悉,这支航母打击群由3国海上力量组成。水面作战舰艇包括英海军两艘45型驱逐舰“卫士”号和“钻石”号、两艘23型护卫舰“肯特”号和“里士满”号以及“维多利亚堡”号综合补给舰和“泰德斯普林斯”号油水补给舰。同时,美海军“沙利文”号驱逐舰和荷兰海军“埃弗森”号护卫舰也将加入水面战斗群。水下作战舰艇方面则包括一艘英海军“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舰载战斗机除了英海军的8架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外,还有美海军陆战队的10架F-35B战斗机来“撑场面”。

  按照英国防部制订的计划,这次部署行动将穿越地中海、印度洋、前往太平洋,总航程4.8万公里。一路将参访近40个国家,为期28周。部署中的重点任务有多项,包括与法海军“戴高乐”航母打击群在地中海开展演习;访问印度港口并与印度海军展开演习;访问新加坡,并准备与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新加坡海军举行联合演习,庆祝这五国建立的“五国联防机制”成立50周年;进入南海海域,执行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访问韩国、日本,并分别与两国海上力量以及驻扎在此区域的美海军举行联合演习。

  尽管英国还有着“日不落帝国”的幻想,但美《防务新闻》称,英国海军目前总共只有19艘驱逐舰和护卫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打击群出动的军舰占据英海军水面舰队相当一部分。CNN则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尽管缺乏美军航母上的弹射系统,舰载机承载量也仅有美国舰载机数量的60%,但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存在。英国防务问题专家霍华德·威尔顿也承认,目前英国一共订购了48架F-35B战斗机,目前仅接收21架。英海军F-35B数量不足,只能依靠美军来凑数。

    事实上,该航母服役以来一直问题不断。早在2017年,它在海试期间就因螺旋桨传动轴的密封出现问题导致严重漏水事故。2019年,该舰再次因“内部系统泄漏”,被迫提前结束海上训练返回母港维护。2020年10月,同级舰“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也出现漏水事故,外界由此质疑英国航母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瑕疵。如今“伊丽莎白女王”号要执行如此远航程的部署,能否“跑完全程”都让外界怀疑。

  而45型导弹驱逐舰虽然号称是“欧洲当前最强大的防空驱逐舰”,配备有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48联装垂直发射系统。但该舰备受动力系统故障困扰,2017年还曾出现全部6艘45型驱逐舰都因动力系统故障被迫返港维修的窘境。而23型护卫舰则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服役的老舰,同样故障不断,英国早就准备将其退役。因此这些浑身毛病的英国护航舰艇,能否全程跟随初出茅庐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前往亚太,恐怕都还是问题。

澳大利亚频繁“作妖”

    最近持续拿中国当“国防威胁”的澳大利亚再度宣布,将花费重金升级澳大利亚北部的4座军事基地,以强化与美军的联合作战能力。此前澳大利亚政府还宣布将花费11亿澳元对北领地的廷达尔空军基地进行升级,确保美国的B-52战略轰炸机和澳军加油机可以在当地起降,“将澳军及美国的空中武力拓展至印度-太平洋地区”。未来澳军的F-35隐形战机也将在廷达尔基地部署。

  澳大利亚作为紧跟美国的“马仔”,不断派遣军舰前往南海海域“示威”。澳国防部官方推特显示,本周澳海军有4艘军舰穿航南海,包括“安扎克”号、“巴拉瑞特”号、“帕拉马塔”号3艘护卫舰和“天狼星”号补给舰。

  澳媒爆料称,澳大利亚内政部秘书佩祖罗发出警告说,全球“战鼓”正在敲响,“澳大利亚需要为地区冲突做好准备”。外界纷纷猜测佩祖罗的这番言论可能“指向中国”。路透社也在报道中提到中澳关系紧张的背景因素。

    更有甚者,上月中旬,澳大利亚有媒体刊发题为《随着紧张局势升级,堪培拉为台海冲突做准备》的报道,称澳大利亚政府内部已经“急剧升级”其准备工作,以应对可能在台海地区出现的军事行动。报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针对美国和中国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爆发冲突的最坏情况,澳政府可能会出动军事力量配合美国行动,目前正在讨论要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投入协助。

  对此,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RT.com)发表了澳大利亚记者格雷厄姆·赫莱斯(Graham Hryce)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标题为《澳大利亚针对中国的幼稚和挑衅性的战争贩子行径增加了爆发全面军事冲突的风险》。文章在开头指出,堪培拉的政客们不寻求开展务实对话,也不承认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而是决心沉迷于冒犯性的展示“男子气概”的行为。

  赫莱斯指出,很难想象还有比“澳将介入台海冲突”更加不负责任、更有煽动性的言论,也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危险的挑起冷战的言论。佩祖洛真的相信,如果台湾地区爆发战争,澳大利亚军队可以打败中国吗?还是应该牺牲澳大利亚军队来支持已经摇摆不定的美国对台湾的扶持?他真的认为自己在25日发表的这番言论可以缓解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不幸的是,佩祖洛这种粗鄙的思维方式,正是当下大多数澳大利亚高级政客处理对华问题的典型思维。澳大利亚的政客和官僚们并不寻求与中国开展务实的对话,承认中国的合理战略利益,以及中国是世界大国而澳大利亚不是的事实,而是决意要沉迷于开展报复行为和幼稚的战争贩子的做法。

法德军舰也来“瞎搅和”

    由法国海军“雷电”号两栖攻击舰、“速科夫”护卫舰组成的编队与澳大利亚海军“安扎克”号护卫舰、“天狼星”号补给舰组成的编队汇合,双方进行了联合过航南海行动,并开展演训。而就在今年4月初,这些舰艇刚刚在印度洋东部孟加拉湾附近举行了由法海军主导的法国与“四方安全机制”成员国联合海上演习。除法澳上述舰艇外,印度派出“兰维贾伊”号驱逐舰和“吉尔丹”号护卫舰、美海军派出“桑默塞特”号船坞登陆舰、日本派出“和曙”号驱逐舰参演。从日美军舰母港的位置看,这两艘军舰参加此次演习,必定要来回穿航南海。

  这已经不是法国第一次派遣军舰前往南海活动。今年2月,法国国防部长帕尔丽对外证实,法海军两艘舰艇前往南海地区巡航,包括“翡翠”攻击核潜艇、“塞纳”号潜艇支援舰。

  德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官员也透露,德海军护卫舰“巴伐利亚”号将在今年8月初启程前往印太地区。根据规划,这艘军舰在穿越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后将前往澳大利亚,接着到朝鲜半岛附近海域活动,随后航经南海回国。按照德国海军目前的计划,该护卫舰在通过南海时会回避争议岛礁12海里海域,同时将先访问上海。

  据不完全统计,如果算上美国“里根”号、“罗斯福”号航母,“马金岛”号、“美国”号两栖攻击舰,以及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法国“雷电”号两栖攻击舰,或将有7个航母或准航母打击群在中国周边出现。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美国盟友的海军舰船纷纷到南海,看起来很威风,但考虑到当前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的打击程度,各国海军的相关巡航活动能否持久,还得打个问号。

 

    来源:环球网、中国国防报、央广军事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