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真多!西方媒体炒作“中国火箭残骸威胁论”

戏真多!西方媒体炒作“中国火箭残骸威胁论”
过去几天,西方一些媒体和人士就中国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坠落一事,作出“失控”“不负责任”“设计不达标”等诸多指控,声浪可谓铺天盖地,但随着中国航天机构9日通报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和位置,相关炒作戛然而止,或者说一哄而散。事实非常清楚,火箭残骸坠落地球完全是正常情况。这是美国舆论制造话题的“经典”案例,强行加戏。西方媒体故意抹黑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渲染中国技术进步对地球造成“威胁”。

点击进入下一页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监测分析,北京时间2021年5月9日10时24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落区位于东经72.47°,北纬2.5°周边海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至此,让西方媒体持续炒作近一周的“中国火箭残骸威胁论”终于灰溜溜地收场了。

    5月4日,英国《卫报》诬称,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后,中国火箭残骸正在以每小时约2.7万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从飞行姿态看,火箭残骸已经失控,它有可能对地面造成威胁”。报道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残骸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不受控制再入大气层的人造物体之一”,预计将于5月10日前后返回地球。

    根据美国军方监测数据,目前它的飞行高度超过300公里,但“自上周末以来已下降近80公里”。美国“太空新闻网”声称,业余地面观测显示,火箭残骸正在翻滚,“显示它已经失去控制”。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天体物理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对此表示担忧,考虑到火箭残骸的速度,“哪怕是路径的微小改变都可能会使落地点产生很大变化”。更为讽刺的是,台湾绿媒故意将其说成是“长征火箭即将失控坠地”,恶意炮制假新闻。

    法新社援引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约翰•柯比的话称,五角大楼正在紧盯中国火箭残骸的飞行轨迹。俄罗斯卫星网消息,当地时间7日,韩国空军表示,美韩当天讨论了共同应对预计于本周末降落地球的中国火箭残骸的方法。据韩联社报道,韩国空军与美国领导的联合太空作战中心举行了视频会议,分享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道,火箭末级再入大气层烧蚀销毁,这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中方高度关注火箭末级再入大气层的情况。据了解,该型火箭采用特殊的技术设计,绝大部分器件将在再入过程中烧蚀销毁,对航空活动及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中方一贯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主张就此开展国际合作,愿与有关各方一道,为推动和平利用外空、维护外空安全作出共同努力。

  西方媒体对“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失控威胁”的报道堪称陈词滥调——他们在去年也曾有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担忧”。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把近22吨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当时西方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中国火箭残骸威胁”。同样是这名哈佛大学的乔纳森·麦克道尔在接受采访时惊呼“这是苏联‘礼炮7号’空间站之后最大的失控重返大气层物体,尺寸比近年掉落大气层的其他航天器残骸都要大得多”“从未见过这么大的人造物体经过这么多重要城市上空……”

  事实上,对于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残骸的重返大气层问题,中国航天机构和专家都多次出面进行过解释。北京航天城新媒体中心去年就曾对此事进行过相关科普:“船箭分离后,火箭虽已完成任务,但箭上的推进剂、高压气、电池都尚未用尽,这些东西随时都可能引发火箭爆炸,变成太空垃圾,威胁在轨航天器的安全。包括中国在内,世界上负责任的航天大国都会对火箭末级进行钝化处理。简单地说,就是将剩余的燃料、高压气泄出,让电池自己短路,彻底消除火箭末级‘自爆’危险。同时,为了不占用宝贵的轨道资源,在钝化之前火箭还可能会进行‘离轨’机动,转移到废弃轨道上。”“从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现在,6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任何环绕地球的火箭残骸或太空垃圾击中人类的案例。”

美欧预测长五B残骸落点背后的军事意义

  在长五B重返大气层之前,美军和欧盟等机构都已经提前展开监测并发布了落点预告。路透社称,美国太空司令部估计该火箭残骸重返大气层约在北京时间“9日10时11分的前后一小时”。欧盟空间监视与跟踪系统的预测是北京时间“10时32分前后139分钟”。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预测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轨道为:近地点高度约130km,远地点高度约160km,倾角41.5°。预计再入时间为5月9日10时12分±15分钟,再入区域中心点位于东经28.38°,北纬34.43°。

  路透社报道称,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的最终坠落地点在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以西的海域,而非此前美国空军专业太空追踪网站space-track预测的地中海上空。

    显然,中国的窗口时间最为精准。

  航天技术专家表示,虽然这次火箭残骸不是真实的导弹,但相关机构对它的飞行轨迹和再入大气层性能参数的预测,也可作为对预测真实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的演习。这种针对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参数的预测,对以后精确反导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从航天测控,包括轨道测控的角度而言,中、美、俄等航天大国都具有权威性,相比而言,火箭脱离轨道的时间点比较好预测,但火箭残骸在大气层中不断烧毁,坠入大气层时空气动力发生变化,是失去控制的,在这样的不断变化中做出精准预测就会增加难度。现在没有证据可以表明美国的火箭残骸比中国的火箭残骸有落点受控的大幅提高。今年3月,美国一枚火箭的残骸落到了本国的一处农场,是迄今为止火箭残骸最接近造成伤害的例子之一。

  除非火箭发射后完整回收,否则一定的不可控性永远存在。据了解,中国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发射后回收的技术。长五火箭末级已经采用钝化技术处理,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过程中烧蚀销毁,对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而且由于地球70%的面积是海洋,陆地上也有大量无人区,在人类历时近60年的太空活动中,经过计算的火箭残骸坠落迄今没有造成过实际的人员伤亡。另外,所有火箭残骸的风险相当接近,宣扬中国火箭残骸的风险尤其高,这是严重反智的。

用可耻的“双标”炒作“失控”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日称,过去一周,世界各地都在追踪这枚“失控”火箭。美国太空部队第18太空控制中队此前列出哥斯达黎加、海地、澳大利亚等近十个具体国家,称其为可能的坠落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局长比尔·尼尔森声称,中国未能达到有关太空碎片的“负责任标准”。

  西方媒体此次重点炒作的话题之一就包括“失控的长五B火箭残骸在太空中翻滚”。但专家表示,“火箭残骸失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通常运载火箭完成载荷运送任务后,在大气层外运行的火箭残骸由于本身已经失去动力,甚至可能结构都出现损坏,因此不管是飘浮在太空的哪国火箭残骸,都不存在“可控”的概念。

  西方媒体习惯拿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可控回收”进行比较。但这和我们说的长五B火箭残骸不是同一回事。因为“猎鹰9”火箭第一级的分离高度还不到80公里,根本没出大气层。至于进入太空的“猎鹰9”火箭第二级,SpaceX公司早在2018年就明确表示因为技术难度和成本问题,“彻底放弃再利用的想法”。按照这次西方媒体的标准,“猎鹰9”火箭第二级也是太空中的“失控火箭残骸”。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还嘲讽“中国火箭技术落后,残骸掉落是常事”。专家对此介绍说,新闻上经常可以看到“火箭发射前,当地政府组织火箭残骸落区居民疏散”,其实这里掉落的残骸是指火箭第一级和助推器,它们通常在离开大气层之前就已经脱离火箭了。由于此前的中国几大航天发射场都位于内陆,因此掉落的火箭部件的确可能造成损害。美国的航天发射场位于海边,这些助推器和第一级分离后会掉在海里,砸到地面居民的可能性更小。但随着中国海南文昌发射场的投入使用,中国航天发射时面临的类似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中国专家表示,不管火箭实际运行和预想的有什么差异,它在地球表面的投影轨迹必须精准,否则不可能完成运载任务。中国的“天和”号空间站核心舱已经顺利到达,太阳能板顺利展开,所以火箭不可能失控或没有足够控制力。“我有时候的确有些怀疑西方社会的科技常识,对于这样的评价逻辑竟然也会有人相信。”

  德国技术新闻网站Golem称,NASA局长批评中国,但中国的处理方式是国际惯例。欧洲航天局以这样的方式处理火箭,阿丽亚娜5-ECA型运载火箭在推送卫星后,也以“不受控制”的方式进入地球大气层。俄罗斯《真理报》援引一名俄专家的话说,此前在俄北部和哈萨克斯坦都发生过火箭碎片掉落的情况,各级火箭落到地球上可以说是正常情况。

  “中国的太空碎片?威胁,小心,它会砸中你!美国的太空碎片?它是一场电影场景般的绚丽灯光秀!”“今日俄罗斯”用这样的标题讽刺西方媒体“双标”。在推特上,网友整理了一张左右对照的表,左边,美国《纽约邮报》、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英国《独立报》等大炒中国火箭残骸如何“失控”,右边是这些媒体之前吹嘘“猎鹰9”火箭残骸带来“神秘光芒”“点亮夜空”。

  西方一些人指责中国火箭技术“老”同样是彻头彻尾的“双标”,要么是西方媒体采访了外行“专家”,要么就是故意为之。

美欧围绕火箭残骸的胡搅蛮缠很下作

  在“今日俄罗斯”看来,此次美国媒体对中国“太空垃圾”的风险感知,激起一种歇斯底里情绪。这是其惯用伎俩,体现了制造“话题”、主导“话语”的能力。美国政客、智库和媒体正在公开寻求通过编排“话题”来影响针对中国的对话。

  文章称,SpaceX公司的碎片总是会落到地球和人们的财产上,但我们不会把它的星际飞船描绘成威胁或邪恶的东西。所以答案是,诋毁所有与中国有关的事,美国有地缘政治利益,而且它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剧本。就在前不久,美国的“战略竞争法案”承诺每年提供3亿美元,侧重有关“一带一路”项目的“负面新闻”。

  香港01网站分析说,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小事”,紧盯中美的媒体在这种氛围下很可能会强行“加戏”,而美国政府的表态又给媒体提供了消费空间。文章提到6日美国防长奥斯汀在记者会上的表现——一边称“不会击落中国火箭残骸”,一边将残骸脱离轨道归咎于中国的疏失。而“击落”“索赔”等词汇让人感受到挑衅的意味。

  面对中国国力发展,特别是对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西方媒体比较敏感,一旦出现相关话题,必然成为焦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航天进步,会成为一个结合中国政治的混合考察对象,使其不仅仅成为技术问题。

  据俄罗斯“生活”网报道,俄天体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苏尔金表示,中国即将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这表明中国已掌握当今最先进的航天技术,“中国人是好样的,他们在太空中将享有平等的权利”。

  美国的这一轮炒作让中国人和国际社会了解航天发射常识的人再次看清了美方一些精英的集体小心眼。他们就是对中国航天技术进步太快羡慕嫉妒恨,对几年之后太空中将只有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受不了,其中一些人还想用他们制造的噪音阻挠、干扰中国接下来围绕空间站建设的密集发射,一边骂着中国发泄情绪,一边争取实现他们的图谋。

  中国面对了一个竞争力比过去有所下降、又特别害怕别人进步的美国,而这个国家又控制着世界舆论中最大的几个喇叭,有能力带恶毒的节奏,把他们的私心和无理要求打扮成某种国际公义。这是中国的一个麻烦,也是整个人类面临的挑战。

  可以预见,美国将针对中国的空间站建设不断找茬泼墨,我们需要加强主动的信息释放,及时与国际社会开展相关沟通,最大限度地平衡美方的抹黑。对于平衡不掉的那部分杂音由他们去好了,美国就如一只母蝲蝲蛄带着几只小崽儿叫,中国继续种我们的庄稼。

  中国接下来围绕空间站建设的发射一次都不能耽搁,中国的其他发射也需保持计划的节奏,不仅航天领域,其他领域也一样。中国没有讨好美国和西方舆论的义务,我们根据国际规则和中国的权利做事,华盛顿和它的盟友不具有裁判权,对他们的胡搅蛮缠,我们最正确的态度就是鄙视。

长征五号B火箭:中国空间站舱段“专属列车”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专门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设而研制的一型新型运载火箭,于2020年5月5日成功首飞。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也是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开局之战。

  今明两年中国将通过11次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继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跑出“第一棒”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接力发射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这将是中国航天历史上首次呈现多型长征火箭执行同一任务的情况。

  载人空间站舱段是中国迄今为止重量最大的载荷,质量重达20余吨,而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拥有长度达到20.5米的国内最大整流罩,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级,是中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舱段,只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能够胜任。

  为了满足空间站任务要求,研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创新,相继攻克了超大整流罩研制、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等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优化和改进,实现了创新技术的再升级。

  长征五号B火箭采用一级半构型,是目前世界在役火箭中唯一一款一级半直接入轨的火箭。该型火箭系统简洁,所有发动机的点火都在地面完成,也无需进行级间分离、高空发动机启动等动作,降低了故障发生的概率,可靠性提升。

  新一代运载火箭虽然为中国航天事业向深空迈进提供了强大支撑,但还不能满足中国对更深远星际探测的巨大需求。现在,天和核心舱升空,相当于中国向自主空间站建设迈出第一步。按照中国航天事业的规划,未来的空间探索任务对火箭和卫星等航天工具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中国航天人还将再接再厉,扎扎实实地开展更多技术研发工作。

 

    来源:环球网、新华社、中新网、人民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