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交流记 | 关键时刻的对谈,两岸民间“云上”交流方舱医院

云上交流记 | 关键时刻的对谈,两岸民间“云上”交流方舱医院
台湾疫情持续延烧,死亡病例激增,医疗资源承压已到临界点,一直铁口专断的民进党当局,近日终于扛不住舆论问责的压力,改口要学大陆,建设类似方舱医院的设施。尽管之前台湾部分县市已经设立了一些“加强型防疫旅馆”,即一些台媒口中的所谓“台版方舱医院”,但是与大陆真正的方舱医院相距甚远。

  台湾疫情持续延烧,死亡病例激增,医疗资源承压已到临界点,一直铁口专断的民进党当局,近日终于扛不住舆论问责的压力,改口要学大陆,建设类似方舱医院的设施。尽管之前台湾部分县市已经设立了一些“加强型防疫旅馆”,即一些台媒口中的所谓“台版方舱医院”,但是与大陆真正的方舱医院相距甚远。6月1日,一场民间发起的线上交流会,连接了江苏与台湾,来自两岸医疗、建筑、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通过视频交流,就“方舱医院与防疫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为台湾民众送去一组有关方舱的紧急救命讯息。

两岸专家的“空中”对谈

  6月1日下午,由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台湾“新国际理论与实践中心”等单位主办的“方舱医院与防疫体系”视讯交流会在两岸同步举行,邀请曾赴武汉抗疫的江苏专家小组,通过视频连线,与台湾同行分享组建方舱医院经验。与会台湾学者提出了不少疑问,例如针对启动方舱医院的时机、收治病人的标准、方舱与专责医院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他们向江苏方面进行请益。台籍建筑师谢英俊认为,筛检、方舱、疫苗是解决疫情的3大要素,其中方舱医院把感染者全部集中起来,是最重要关键。

“方舱医院与防疫体系”视讯交流会现场。图片来源于台媒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波表示,何时启动方舱医院并没有一定标准,但只要感到专责医院即将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需要分级收治、或有多起家庭群聚时,就该准备方舱医院。盖方舱医院好处非常明显,就是盖之前是“人等床”,盖之后变成“床等人”。“大陆4个新冠病患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诊疗,可见方舱医院的重要。”

  台湾知名精神科医师、高雄民间防疫联盟发起人苏伟硕认为,台湾疫情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PCR检测量不足,即便“双北”热区根本达不到普筛的程度,筛检工作至今仍在“塞车”,许多检体没有办法当天上报;二是疫苗储备不足,预先制定的疫苗注射计划迟迟无法落实,基层医护的疫苗覆盖率不够,一般民众要接种更是遥遥无期;第三就是医疗挤兑问题严重,确诊患者无法立刻进入医院,要在家中隔离等候通知,救护车载着病患在街上跑找不到医院收治。苏伟硕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台湾就应该设置大型的医疗观察机构或医疗中心。

台版“方舱”问题丛生

  南京市第一医院前副院长冯丁认为,台湾把一般旅馆改为加强型检疫场所“有很明显的缺陷”:第一,旅馆很难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第二,旅馆欠缺通风、排水等传染病防治需要的基本设施;第三,旅馆房间各自分隔,用来收轻症或无症状确诊病患,医护效率太低。担任《设计指南》医疗顾问的冯丁表示,方舱医院1周之内就可以准备好,“如果能在疫情爆发时尽早准备,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是有用的。”

台湾专家的脸上难掩忧色。图片来源于海峡导报

  台大医院名誉教授、台湾医事联盟协会理事长高明见提出,台湾如今的疫情非常严峻,专责病房紧绷,医疗量能有濒临崩溃的危险。尽管“双北”通过征用观光旅馆设置“加强版集中检疫所”,对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集中观察和治疗,但这种“检疫所”其实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位置过于分散不利于医疗管控,容易造成附近居民困扰和当地交通问题等。高明见说,他们了解到大陆在疫情严峻之时建立了方舱医院,因此他也曾向台湾“指挥中心”提出“超前部署”规划好方舱医院的建议,希望能通过这次会议,与江苏方面交换经验。

  台湾知名建筑师谢英俊指出,目前台湾筛检能力和疫苗都不足,疫情是靠着人民强力的自我约束暂时压制。但居家防疫只是拖延时间,就算能顶两三个月,一旦人潮恢复疫情又会重演。他也认为,征用旅馆改造的所谓“加强型的防疫检疫所”有不少弊端。台湾的旅馆大多规模小且注重私密性,“1800个床位可能分散在20个酒店里,而这本来是一个方舱就能解决的问题。”分散隔断的房间不利于医疗设施配备,再加上酒店的清洁条件无法与医院相比,空调系统无法清消,服务人员都要冒着染疫的风险。

真正的“方舱”可救命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旭锋教授,在会上分享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江苏省优异的抗疫成绩。他指出,大陆建设方舱医院的主要目标是切断感染源,集中调配应急救援队,做到病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事实证明,建立方舱医院对疫情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正面影响。南京市鼓楼医院行政处副处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许云松指出,将体育馆改造为方舱医院,改动小、投资少、时间短、有利于上送下排和模块化设置。一旦有情况,很快就能投入使用,在疫情期间能够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两岸专家视频交流。图片来源于海峡导报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伟,在疫情期间参与了南京市公共卫生中心的设计工作。他说,在72间、6000多平方的应急病房中,没有医护感染,没有患者死亡。而作为江苏省《公共卫生事件下体育馆应急改造为临时医疗中心》设计指南的主要编写人之一,曹伟认为,大多数体育馆交通便利,空间高大适合集中收治大量患者;且体育馆有良好的分区和不同的出入口,利于医患的动线组织。他所说的这本“设计指南”也获得台湾专家的赞赏和肯定,曾任台湾“中研院”农业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长的杨宁荪直呼,看到江苏省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应对新冠肺炎和其他流行疾病时高度有效的做法,让他感到十分佩服。

  通过此次线上会议,江苏方面表示,未来将与高雄民间防疫联盟积极探索开辟两地民间抗疫通道,对台湾地区抗疫防疫的难题,愿意随时沟通连线,全力帮助解决。高雄民间防疫联盟发起人苏伟硕认为,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世界性的问题,未来病毒会持续变异,会有新的挑战,两地专家彼此协助是共同的愿望。台湾医事联盟协会理事长高明见则呼吁,相较于大陆已经有这么先进的经验,台湾当局也应该提前规划。他呼吁台湾有关方面能组织专家团队,尽快提出预案,舒缓目前专责医院的量能。

民进党须破“方舱心魔”

  台湾本土疫情延烧,其实是否建立方舱医院,一早就成了台湾各界关注的焦点,可是台疫情指挥中心负责人陈时中却屡次坚称“不考虑”。陈时中为何屡屡对“方舱医院”说不?台湾前“卫生署长”杨志良曾一针见血指出,陈时中“是对这四字有忌讳”。台湾旺报5月31日社评批评,蔡当局的防疫政策,已经落入“两个凡是”的陷阱:凡是被大陆证明为合理、可行、有效的抗疫经验,都一律排斥;凡是带有大陆色彩的抗疫援助,都一律拒绝。

台大医院在收治重症急诊,院长亲口量能承认已达临界点。图片来源于台媒

  直到上个月27日,陈时中终于改口,称“为因应当前医疗量能紧绷状况”,不得不考虑盖类似方舱医院的医疗设施。这也意味着民进党已自知疫情濒临失控。截至目前台湾地区已累计有8842个确诊个案,造成了137例死亡。 “方舱医院不能再等了”,中时电子报有评论质问,大陆做过的事就不能做?“到现在还那么多政治算计?这可是攸关老百姓的生命啊!”《中国时报》曾以“陈时中的方舱心魔”为题,批评陈时中防疫还要满脑子“反中”思维,指出病毒不会分蓝绿,更没有统“独”之别

  旺报评论指出,只要“政府”找到问题要害、运用好手中“公权力”和行政资源,在短期内提升量能、控制疫情并不难,如果反其道而行,医疗崩溃的惨剧就会发生。台湾抗疫当务之急,应聚焦在提升病毒检测与救治能力上。在医疗救治量能上,不论什么名称,“政府”应果断征用足够的场地,与有初级医护能力的志工,收容轻症与无症状感染者,予以观察、治疗,待其康复。呼吁当局早日行动,“不要再出现病人猝死家中或检疫所的不幸事件,更不要让医院收容不了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传染给家人”。

  显然,在提高医疗救治量能方面,“方舱医院”是蔡当局绕不过的一道命题。

  (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部分资料参考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