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频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是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历史悠久。据载,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康熙年间,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清代光绪年间,它已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2006年5月20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浏阳花炮制作技艺,是湖南省浏阳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湖南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据载,其始于唐,盛于宋,清代康熙年间,生产已具相当规模,至清代光绪年间,它已销往中国香港、澳门、南洋诸国,成为名牌产品。

    2006年5月20日,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浏阳烟花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发明阶段、分散阶段、集中阶段、整改阶段、提升阶段”。

    发明阶段(隋末唐初—1127)

    花炮起源的最初动因,是为了驱邪逐鬼。1300多年前,浏阳大瑶人李改于621年农历9月18日发明了鞭炮。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鞭炮“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

    分散阶段(1127—1949)

    南宋(1127—1279)时正式出现烟花,并有了一挂一挂的鞭炮。明朝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私人作坊比较盛行,浏阳花炮有了较快发展。清嘉庆初年,浏阳花炮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清同治年间,浏阳花炮形成大行业。从此,浏阳花炮不断发展,“制造益精,声誉远播”。从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浏阳花炮成为湖南的名特产品。

    集中阶段(1949—1996)

    解放后,浏阳花炮产业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创建花炮厂,实现了从分散到较为集中的工厂转变,产品也由单一的鞭炮类向烟花鞭炮两大类并举。浏阳花炮开始走出国门,响遍全球。到1985年,浏阳花炮出口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整改阶段(1997—2003)

    产权置换(1997-1998,称为花炮一次革命),1997年开始全面推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资产置换,在全行业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厂化改造(1998—2003,称为花炮二次革命):从1998年开始,浏阳开始了现代化、标准化工厂改造。

    提升阶段(2004年始)

    集团化、规模化运作,从2003年金生烟花集团成立以来,2004年先后有东信、光远飞鹰、福祥、文华山、万乐、吉腾、河口等7家花炮集团成立。2005年,达浒艺术焰火燃放集团和官渡烟花集团成立,形成十大集团。为浏阳花炮集团化、规模化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环保、工艺、材料革命),2005年11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浏阳城区欧阳子情大剧院召开“推进花炮‘三大革命’,加快机械化改造工作大会”(又称浏阳花炮第三次革命)。

工艺特征

    浏阳花炮结构新颖,装潢美观,燃放时,绚丽多彩,有声有色,能给人以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感受。特别是夜间燃放,金花四溅,五彩缤纷,或旋转窜跃于地面,或飞腾闪耀于天空,令人目不暇接,因此被赋予“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名。

    浏阳花炮的生产采用传统的手工技艺,使用就地取材的土纸、土硝、硫磺、炭末、红白泥土等作为加工原料,总共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业人员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并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花炮燃放也可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燃放程序全部由电脑编排操控。

工艺流程

    扯筒

    所谓“扯筒”,系将裁好的爆料纸卷成一个空纸筒子,此筒子称为“爆竹筒子”。扯筒时,先将裁好之爆料纸叠齐,用米汤浸湿纸头,再手执铁,置放于纸之腰部,以纸裹铁抒,然后再置于扯板之凹部,将吊板带势一扯,遂成一纸筒子。然后抽出铁,爆竹筒子便扯出来了。

    褙筒

    最初所扯之筒子,原为白色,需用彩色纸加精其上,此谓之“褙筒”。按传统的说法,叫做“爆竹着色”或者单个包装。褙筒所用之纸叫皮子纸,一般为宝庆所产之红纸,或广红纸、广绿纸,牛口大爆竹则为蜡光纸。

    洗筒腰筒

    将褙好之爆竹筒子,用麻绳扎成一饼,饼成正六角形,每边的爆竹筒子个数相等,以便于计算筒子的数目,此道工序谓之“洗筒”。每饼筒子数,因爆竹品种不同而异。筒子成饼之后,再用阔刀将饼子拦腰裁断,一饼成为两饼,一个筒子成为两个筒子,此道工序谓之“腰筒”,一般为技术工人所操作。

    上盘

    “上盘”分筑泥、上硝两道工序,先将腰断成饼之筒子,一端灌紧白泥(俗称“打泥底”),再筑上黑硝(俗称“筑药”),然后在另一端筑上黄泥(俗称“打泥头”)。上盘时如能将泥硝筑紧,爆竹响声必大。上盘之活为技术之活,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皆由有经验的男子操作,必须与其他工序隔离进行。

    钻引孔

    爆竹在装泥上硝之后,用铁杆将每个筒子筑紧,再将盘子(即成饼之筒子)晒干或烘干,始用铁针(铁针带木把,俗称“引钻”)将每个筒子钻一小孔,以备插上引线。

    插引

    钻引孔之后,须将引线一根一根地插入引孔,“插引”也叫“栽引”。所插之引必须干燥,而且要裁切整齐,大小长度一致,否则将影响插引的速度和质量。

    轧引颈

    引线插入之后,须将每个筒子所插之引逐一轧紧,以免引线脱落,影响结鞭,此种手续谓“轧引颈”,亦称“箍爆竹”。轧引颈所用之侧刀与药号之侧刀相似,唯刀口有半圆缺数个,且刀口较厚较钝,缺口大小如爆竹筒子。用侧刀对准爆竹筒子插引之端一轧,引即轧紧。若引线轧得不紧,则会引起爆竹脱落,影响质量。

    结鞭

    将单个爆竹用引线、麻茬连结,使其成为鞭状,谓之“结鞭”,所成之品叫“鞭子”、“鞭炮”或“鞭爆”,也有叫“编炮”的。鞭炮的长度依爆竹的大小多少而定。鞭炮有“单鞭”、“双鞭”之别。若干个小爆竹之间插进1个或几个大爆竹,叫“间子鞭”。结鞭时,用铁钉钉在木板上,以固定引线的一头,下面置一竹楠盆(竹制品),盆中放一堆爆竹,以便随结随取。

传承价值

    浏阳花炮与中国古老的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传统节日中,人们无不放鞭炮烟花以志喜庆。举行各种祭祀庆典时,也须燃放花炮。同时,鞭炮业又带动了矿产、造纸、印刷、包装等行业的发展。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新网)

编辑策划:王江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