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参议员乘军机访台 媒体炒作军购“愿望清单”

美参议员乘军机访台 媒体炒作军购“愿望清单”
近日,美国参议员窜访台湾引发外媒炒作。在这些文章中,出现了一张“台湾‘立法院’质询会议展示未来对美军购项目”的照片,显示台湾打算购买6种美国装备。事实上,这个图片早在2017年就曾经在外媒报道中出现过,如今已部分实现。对此,大陆专家表示台军军购以“二手货”为主,无法逆转海峡两岸实力对比,只是在主动向美国交保护费。

    三名美国参议员6日搭乘美军C-17运输机抵达台湾松山机场。台湾专家声称,美方意图通过此举向大陆展示美军的紧急运输能力。

  报道称,美国议员出访时通常搭乘百座级C-40系列行政专机。这次美参议员访团一共约15人,C-40完全可以容纳。但他们却由C-17战略运输机运送,此举“具有政治与军事意义”。美方是在“落实台美军事合作”,特别是战术执行层面的“操作共通性”。C-17降落在松山机场,“可谓是吓阻北京的强烈讯号”。美国这种战略运输机自从1995年服役以来,还是首次飞抵台湾,显示“必要时美军有能力实施紧急运输,同时C-17此次降落在松山机场,也代表该机场具备紧急起降大型运输机的能力”。

    毫无疑问,美台又在用切香肠方式做进一步挑衅,而且他们为这次挑衅进行了精心设计。

  美国方面和台湾当局都没有刻意突出、谈论C-17这个因素,但是台湾绿媒谈得很多,而且很兴奋,西方媒体也认为C-17的出现“极不寻常”。美台官方淡化C-17的色彩,台媒放大它的意义,这是要把C-17在台降落搞成一个要大陆接受的既成事实,为美台今后继续升级勾连铺路。

   

  台湾当局清楚这是在冒险,有可能触发台海紧张的升级,但他们需要台海此时此刻多一些紧张出来,原因是岛内疫情严峻,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民众的不满迅速上升。现在他们最想干的事情是将岛内的注意力转移到大陆方向上去,用两岸之间的冲突分散民进党当局与岛内民众的冲突,让台湾死很多人被岛内公众看成与大陆对抗的“应有代价”。

    迄今为止解放军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布局和力量展示非常成功,台美当局都倍感压力,民进党当局尤其惶惶不可终日。美台很想把主动权夺回去,但他们的实力已经跟不上了。台湾的抗疫又搞得一塌糊涂,唯有靠施诡计来弥补一处处硬伤,制造他们仍在主导台海局势的假象。

  台当局在疫情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拒绝大陆疫苗,因为他们担心使用大陆疫苗会让他们的“反中”政策破产,然而他们现在的处境很困难,以目前的政策控制住疫情希望渺茫。他们把自己逼到了只有用升级两岸对抗来自我解套的绝路上。

美媒炒冷饭:“愿望清单”二手货为主

  “美国之音”网站在预测美台关系走势的一篇文章中,配发了一张图片说明为“台湾‘立法院’质询会议展示未来对美军购项目”的照片。这张照片显示的画面中出现了繁体字标题“未来,能否争取以下军售?”,其中包括台湾打算购买的6型美国主力装备:包括美国“伯克”级驱逐舰、“佩里”级护卫舰、MH-60R反潜直升机、MH-53E扫雷直升机、M1A1主战坦克、F-35B战斗机。

    然而,这个图片早在2017年就曾经在外媒报道中出现过,实际上是几年前台湾方面提出的,如今已部分实现。比如说“佩里”级护卫舰,早在2017年就已经交付,2018年正式成军;有的已有采购计划,比如MH-60R、MH-53直升机、M1A1主战坦克等;有的很可能是遭到了拒绝,比如“伯克”级驱逐舰和F-35B战斗机。

  上述主战装备、大型平台以二手装备为主。例如卖给台军的“佩里”级护卫舰是美军二手军舰,台军的“铭传”号和“逢甲”号护卫舰,分别是美退役的“佩里”级“泰勒”号和“盖瑞”号。当时提出的M1A1主战坦克正在落实中,同样也应该是二手坦克。

  有分析认为,愿望清单中位列第一的“伯克”级驱逐舰,如果采购恐怕也只能是二手淘汰装备,台军没有可能采购全新建造的最新型“伯克”舰。其实并非台军没钱买美军全新装备,主要是美军大型平台优先装备自身或欧洲盟友,对于台湾这种“十八线盟友”,优先消化二手装备和二线装备。

    专家表示台军采购“二手货”无法逆转海峡两岸实力对比,此举只是主动向美国交保护费。台当局也深知这一点,一直幻想一旦台海有事,美国能够协防台湾,但美国方面则在搞“战略模糊”,吊台湾胃口,收割智商税。

保护费也不是想交就能交的

  其实台军采购的一些装备,并非本土不能造。比如,“佩里”级这个水平的护卫舰,台湾的造船业基本能够实现。包括之前采购的“鱼叉”反舰导弹,台湾“中山科学院”的“雄风-2”“雄风-3”在一些性能上还有所超越。民进党当局实际上以采购装备的形式,向美国交“保护费”,大家各取所需罢了。

    但即便是台湾当局愿意交保护费,美军也不是什么都会立刻答应。这份愿望清单中的“伯克”舰和F-35B至今并未落实。一方面,美国可能就连二手的装备,也没有多余的卖给台湾。比如说“伯克”舰,目前尚未大量退役。另一方面,这两种主战平台过于敏感,特别是F-35B具有相当的进攻性。所以美方后来改为对台军现有F-16A/B进行升级,并额外出售66架新的F-16V,更新了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号称四代半战斗机。

    台方有意采购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在两栖攻击舰上使用的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F-35B,而不是空军版的F-35A,也是考虑到一旦台海冲突,台湾主要空军基地的跑道必然被炸。而使用F-35B则可在被炸后保留下来的较短的跑道上起飞,或在高速公路战备道上起飞。

    专家认为,为了提高生存性和作战灵活性,并依靠战机隐形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对大陆纵深形成一定反威慑,相信未来该机型仍然是台军争取的装备。但F-35B对保障、保养条件较高,也不是随便到哪里都能使用的。

军购反映台军的作战思想

    这份采购清单,体现出台军的作战思想和作战重点。

    台湾经济对外依存度很高,所以台湾非常担心一旦台海有事,其港口、海上航线遭到大陆封锁。而潜艇、水雷则被台方认为是可能性最大、威胁程度最高的封锁手段。所以,这个愿望清单中,两种直升机分别是用来增强台军的反潜、反水雷作战能力。而“佩里”级护卫舰也是以反潜为主。目前,为了对抗解放军的潜艇优势,台军除了采购反潜装备以外,还打算在外部力量支持下,自行制造潜艇,进行“以潜反潜”。

  专家认为,愿望清单中列入“伯克”级驱逐舰可能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可将其部署在台湾海峡,作战时协助防空作战,并对抗大陆可能的登陆部队,进行反登陆作战。但由于海峡空间有限,将这些舰艇部署在海峡中很容易招致猛烈的火力打击,生存能力有限。所以台军幻想中的“伯克”舰恐怕主要用于台岛东侧部署,用于对抗大陆对其东部进行包围的兵力,或掩护台当局高层逃离台湾。

  而M1系列主战坦克同样可用于抗登陆。上述装备以及台军采购、自研的其他装备幻想着实现“拒敌于彼岸、击敌于海上、毁敌于水际、歼敌于滩头”的方针。

美对台军售释放严重错误信号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民进党当局“反中抗中”姿态顽固,岛内“台独”势力正谋求通过新的“修宪”活动制造“一中一台”。美售台武器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向“台独”分裂势力释放了严重错误信号,成为破坏台海和平稳定、恶化两岸关系的乱源。

    长期以来,对台军售是美国推行台海政策、介入台湾事务的重要手段。近年,美对台军售的策略有所调整,它表现为:

  一是从“包裹式”转变为常态化军售,美对台售武的频率显著增大。如特朗普任内共宣布11次对台军售案,总金额逾180亿美元。

  二是放宽售台进攻性武器限制。如AGM-84H/KSLAM-ER空对地导弹(增程型、视距外的空射攻陆导弹,射程可达250至300公里),射程逾250公里的“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以及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等,民进党当局推动潜艇制造所需装备和技术的“红区”部分(包括声呐系统和战斗系统,无法自制必须通过外购取得),也是从美国购买。

  三是支持台发展反制大陆的“不对称战力”。台“不对称作战”是在美国直接介入和指导下发展形成的,2021年民进党当局公布“四年期国防总检讨”,强调“依‘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军事战略,以创新、不对称作战思维,强化远程精准打击能力,结合制空、制海、地面防卫等新式武器筹获及性能大幅提升,构建可靠之重层吓阻战力”,台对美寻购装备显然朝这个方向运筹。

  今年美国政局变换后,民进党当局妄想配合拜登政府对华战略,扮演“遏华”棋子,提升台美军事安全关系的动作不断,将台湾的安全寄托于美国的保护上。美国政府对台不断售武,既收获大笔“保护费”,又在两岸之间嵌入“楔子”,试图从制造两岸对抗中渔利。然而,5月以来台湾地区新冠疫情扩散,祖国大陆主动伸出援手,美国政府至今却未向台湾输送一剂疫苗,这让岛内社会对华盛顿的真实面目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很多民众对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也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现在大陆对台军事优势已是压倒性的,我们也有能力阻止美国在两岸发生严重危机时实施军事介入,大陆已经拥有采取什么方式以及通过什么节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导权。换句话说,我们有了采取我们认为必要行动的实际自由,我们更需要考量的是行动的效果必须是好的,政治收益远大于成本。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台美军事勾连无法阻止中国国家统一进程,民进党当局“联美抗中”、挟洋自重必定失败。

 

    来源:环球网、观察者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