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林代尔斯基地的巨型雷达
英国《太阳报》网站在题为“美国计划用三个秘密情报基地跟踪中俄卫星”的报道中称,美国太空军正在考察苏格兰和英格兰南部,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和澳大利亚的几处地点,以建设卫星监测站。
报道称,美国当前推进的“深空先进雷达能力”(DARC)计划可以发现约3.6公里外足球大小的物体。该系统可能在2027年投入使用,以搜寻太空中“可疑活动和危险的空间碎片”。报道称,DARC是第一批针对高地球轨道卫星的装备,高轨卫星通常用于军事通信和导弹预警系统。
正在美国访问的英国空军参谋长迈克·威格斯顿表示,“随着某些国家开发激光技术,可以从地球向轨道上的目标开火,太空中的威胁正在增加。目前英国正集中精力了解‘太空黑暗角落’发生的事”。
美国“太空新闻”网站称,五角大楼早已提出建造新的雷达站以跟踪高轨太空目标。美国太空军6月就“深空雷达传感器”向工业界发出标书,要求这些传感器能跟踪2.2万英里外的高轨卫星和太空碎片。太空军将选择一个或多个承包商开发“深空先进雷达概念”的原型设计。该项目由美国空军于2017年启动,预计每年将投资1.4亿至2亿美元用于原型造型和测试。
据介绍,DARC传感器将跟踪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该计划需要三个永久性、地理分散的部署地点,累计建造费用约10亿美元。这将让美军拥有24小时、全天候的太空监测能力,他们的探测能力比美军当前拥有的雷达和光学传感器更具优势。
而英国媒体普遍将美国在英国修建大型雷达站的举动美化为“为了和平”,甚至是“防止中俄搞破坏”。英国广播公司引用美国太空和导弹系统中心杰克·沃克中校的话称“该系统的目的是监测和跟踪可能威胁我们高价值资产的目标,它可能来自中国,也可能来自俄罗斯;可能是反卫星武器,也可能是太空碎片。”
对此,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英国国防大臣说该系统用于保卫太空而不是发动袭击显然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虽然英国现在既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军事能力来发展这种太空进攻能力,在技术上也缺乏足够的积累。同时,英国对这套巨型雷达的数据恐怕也没什么话语权,“不是英国想进行进攻,就能进行进攻的”。但英国表态“不会进行太空袭击”并不意味着美国也不会。
西方媒体一直没说清楚这套耗资庞大的巨型雷达为什么能“保卫太空安全”。这种对高轨道卫星的精确、连续的探测跟踪能力,恰恰为美国的攻击能力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情报支撑。目前美国能对1000公里左右的低轨卫星进行可靠打击的反导系统已经实战部署,而且数量还不少。美国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成熟,大幅降低向高轨道投送拦截器的成本。如果这种巨型雷达建设成功,美国将对整个地球轨道的航天器构成很大的威胁。
北约成员国首脑就“北约2030议程”达成共识,具体包括强化北约“集体防御”、增强北约组织韧性、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增强北约维护和塑造“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能力、强化北约培训和支援合作伙伴的能力等。其中,太空议题作为北约“集体防御”的焦点,备受关注。
公报宣称,“以太空为目标、发起地或实施范围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对北约构成挑战,这将威胁各国以及欧洲-大西洋地区的繁荣、安全和稳定,且“可能像常规攻击行为一样对现代社会造成危害”。为此,北约领导人承诺将对太空攻击行为作出集体回应,这也意味着,对某个北约成员国的太空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这是继2014年北约决定《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适用网络防御之后,集体防御条款在空间上的再次延伸。此前,这一条款只适用于对陆地、海上或空中等传统领域的军事攻击行为。
其实,早在2019年,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就曾表示:北约面临的太空威胁前所未有,太空在未来毫无疑问将成为继陆、海、空和网络领域之外的“第五战场”,北约将在太空领域组建一个防御性的联盟,强化应对太空威胁的防御手段。
按照北约官方的说法,太空存有北约各成员国的重要资产,比如各类通信卫星、导弹预警卫星以及其他负责测绘、气象和导航的卫星等。这些资产面临诸如电子干扰、网络攻击、反卫星导弹、自杀卫星攻击、太空碎片等威胁,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安全应对体系。
然而,在分析人士看来,作为北约的主导国家,美国才是北约达成集体应对太空威胁共识的关键因素。
美军强化太空战演习抢夺制天权
美国对太空领域存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利益垂涎已久。2018年,美军参联会发布新版《太空作战》条令,首次确立“太空联合作战区域”概念,旨在推动太空作战深度融入联合作战,集中体现了其备战太空的新动向。第二年,美国正式成立太空军,成为其第六个独立军种。2020年,美国发布《国防太空战略》新版报告,将“建立全面太空军事优势、整合联合作战体系、塑造战略环境、加强盟友与伙伴合作” 确定为未来太空作战力量建设优先事项和未来10年太空战略的阶段性方针。推动北约建立集体应对太空威胁的安全体系,便是其执行“加强盟友与伙伴合作”这一优先事项的体现。
让北约共同应对太空威胁,对美国有多重好处。推进太空领域军事化、部署太空轨道武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而且容易引来国际社会的质疑。美国通过夸大太空威胁,采取“众筹模式”将盟友拉上太空博弈战场,既可以分摊费用,又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盟友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还可以分散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另外,通过太空领域的军事合作,美国还可借机对盟友实施渗透、加强掌控,从而强化自身霸权地位。
公报表示,对于什么情况下援引公约第五条,将由北大西洋理事会“逐案决定”。这显然也是为了避免出现误判。不过,美国加快构建自身主导下的北约太空军事同盟体系,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继去年决定在德国增设太空中心后,今年的峰会又决定在法国成立一个研究太空军事战略的人才中心,以拓展北约利用太空作战的深度和广度。事实上,美国已开始培训北约盟友的卫星情报人员,并着手将卫星信号干扰部队部署在盟国。
可以预见,美将会继续渲染所谓“太空威胁”,加紧形成“太空北约”,主导制定太空国际准则,为其“主宰太空”霸权目标提供支撑。这些动作对太空和平以及国际战略稳定形成了严重冲击,必须引起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美国“任务与意志”网站日前发表题为《美国陆军将训练首批太空陆战队员》的报道称,在美海军陆战队司令戴维·伯杰将军下令启动新的海军陆战队太空司令部约9个月后,这个新生部门的“精选海军陆战队员”将开始在位于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学院进行训练,他们将学习“对太空能力、资产、产品以及对作战影响的态势评估”。
说得明白点,他们可能将在美陆军空间和导弹防御司令部专家的指导下接受卫星通信以及如何抵御敌方导弹的培训。然后在完成训练后,这些美海军陆战队员将嵌入美陆军太空支援小组,增强战场单位的“情报和作战计划能力”。这些美陆军太空支援小组由4名现役士兵和2名军官组成,带来了卫星情报和通信等空基军事能力的知识库。根据2017年的一份陆军指南,他们甚至能够干扰敌方通信并参与“导航战”。之后,美海军陆战队将组建其第一个陆战队太空支援小组。而这,就是美太空陆战队的诞生。
据美国《空军》杂志网站消息,美国太空军太空作战副部长戴维·汤普森将军(David D. Thompson)将军在一场线上会议上透露,已经确定哪些美国陆军、海军的部队单位将加入太空军行列,目前正在制定有关部队的转移时间表,在今年晚些时候就可以看到,并在明年继续这个分阶段进行的过程。
报道称,现在的太空军部队由以前隶属于美国空军的太空司令部机构组成,同时吸引了美军其他部门的志愿者。美国太空作战部长约翰·雷蒙德将军(John Raymond)在今年2月曾表示,希望在2021年约有30名美国陆军和海军人员加入太空军,明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数百人。
美国太空军通信卫星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美国太空军发布的最新愿景文件中,阐述了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数字化军种的愿望。美国太空军认为,数字化建设有助于其开发、部署和运营太空能力。近年来,美国太空军不断加大数字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希望以此保持太空霸权。
根据该文件,美国太空军将在4个重点领域推进数字化建设,分别为工程、人才、总部和运营。数字工程方面,太空军正在建立新型虚拟云系统,军事采办方和承包商可以在该系统中合作,审查项目和分享数字模型过程将更为便捷。数字人才方面,太空军正在创建数字化人才计划,为相关人员提供在线学习平台;使用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处理招聘事宜。数字总部方面,帮助作战人员利用数据分析推动决策,进而提高决策效率。数字运营方面,太空军将通过数字技术推动联合全域解决方案。
美国太空军将数字工程列为未来项目的优先事项。目前,太空军数字图书馆已投入使用,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太空的时事态势感知,再将所有传感器数据统一汇入数据库。
美军2020年11月发布的《太空作战规划指南》将数字化建设、精简部队、联合盟友、提高交付速度、扩大合作,列为太空军未来发展的五大优先事项。美国太空军认为,用数字化建设提升部队作战能力十分重要。美国太空行动负责人杰伊·雷蒙德指出,太空是一个大数据环境,该领域的所有任务,包括导弹预警、天气、监视、定位、导航等都依赖于数据分析。美国太空军首席技术官金伯利·克里德表示,美国太空军规模小、任务重,须运用数字时代的优势提升作战能力。
此外,美国太空军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另一个目标是应对战略对手的挑战。美国太空军官员表示,美国的对手发展速度过快,美军需采取更新、更快的方法保持现有地位。太空军需要建立一支数字化人才队伍,通过数字化建设抗衡战略对手。根据文件内容,未来,太空军将把人力资源集中在技术领域,例如太空业务、情报、网络安全、采购和工程建设等方面。
美国军方高层频繁施展“贼喊捉贼”的老套路,炒作所谓“中国太空威胁”。
“日经亚洲”(Nikkei Asia) 网站报道称,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James Dickinson)在4月份曾向美国国会表示,美国军方对中国太空能力的快速发展感到担忧,特别是中国有一款配备了机械臂的卫星,这种卫星可以靠近敌方卫星并使其失效。
报道称,中国曾表示“实践-17”是一颗实验卫星,该卫星能提供通信和广播服务,并验证太空碎片观测、新型电力系统和电力推进技术。然而包括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智库在内的一些西方组织表示,已经注意到这颗卫星的“不寻常行为”。
迪金森宣称,凭借太空机械臂技术“可以在未来的系统中用于抓取其他卫星”。他还说:“中国还有多个不同功率级别的陆基激光系统,可能导致卫星系统‘失明’或损坏。”
报道称,中国具备击落美国卫星的能力意义重大,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下一场大型战争的结果可能在第一天开始的几分钟就决定了,因为双方都会试图摧毁敌人的通信工具,比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美国军方的整个行动,包括航空母舰、五代机、坦克和导弹,都依赖GPS进行定位、导航和计时。如果数字通信中断,美国在军事领域的优势可能会立即消失。
迪金森还添油加醋说,中国还在发展“广泛的干扰和网络能力、定向能武器、轨道能力和陆基反卫星导弹”,所有这些都可能阻碍美国的军事活动。他还表示,伊朗和朝鲜也在增强他们干扰GPS的电子战能力。迪金森将中国描述为在太空领域的“步步紧逼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称中国拥有400多颗在轨卫星,仅次于美国。他还表示,俄罗斯也拥有近200颗卫星,但到2030年这一数字可能会翻一番。
“这绝对是一个作战领域,”迪金森在谈到太空作战时说。他将保卫轨道目标的首要任务“归结为有能力看到和理解太空领域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他表示,美国太空司令部正在整合卫星和地面资源,想办法了解这些新东西是什么并分析它们能力。但他也提到,随着商业卫星的快速发展,“交通堵塞”和碰撞的风险也在上升。“我们每天都在追踪近3.2万块碎片,”其中近7000个目标都是现役或退役卫星的有效载荷。
报道还提到,一份美国国会研究报告称,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政策不太关注在战场上的歼灭作战,而更多地关注如何瞄准敌方卫星和通信系统,以“防止敌军连同武器系统和共享数据信息。”
而美国在指责中俄等国制造“太空威胁”的同时,自己却在积极打造太空武器、研究太空作战。美国《国会山报》在2020年初曾披露美军太空作战特别是反卫星作战的“冰山一角”。美媒称,伪装成民用用途的航天器可以用于瘫痪对手的卫星。例如清理轨道碎片的航天器可以附着在敌方卫星上,用机械臂折弯或折断天线,毁坏太阳能电池板,甚至还可以将卫星完好无损的带离轨道,利用地球引力和大气层来消灭它。美国还考虑发展有针对性的“补星”能力,确保卫星损失后快速发射补位。
美国彭博社在2020年4月还曾报道称,美国太空军计划在2027年前采购48套干扰系统,以中断俄罗斯和中国的通信卫星信号。这些地面干扰系统旨在“与大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干扰俄罗斯和中国通信卫星的工作。
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美国已经秘密试飞多次的X-37B太空飞机。到目前为止,X-37B太空飞机已经5次进入轨道并成功返回地球,第6次飞行任务正在进行中。而美国军方对这款飞机在太空中的具体任务从来都是闭口不谈,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曾将其描述为“巨大的谜团”。
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建议美国太空军开发轨道激光武器来保护美国卫星。这份名为《黑魔法太空防御术》的报告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并给出了抵御它们的几种方法。这其中包括被动防御,比如建立一个冗余的太空架构,可以在失去一颗甚至多颗卫星后继续运作,另外还可以在卫星上安装激光设备,让威胁“失明”。
对此,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表示,此类言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观点当作事实、把臆想当作结论。这既不能自圆其说,更难以取信于人。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先树立“假想敌”,再自扮“受害者”,为扩充太空军备、谋求绝对优势制造借口。事实上,将外空定性为“作战疆域”的是美国,组建独立太空部队的是美国,频繁组织外空作战演习的还是美国。当前,外空武器化、战场化已成为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威胁,美方对此难辞其咎。
美国通过部署DARC能够扩大它在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上的领先优势,从而强化世人对它通过霸权“掌控一切”的印象,巩固盟国的信心,让摇摆不定的国家和力量进一步向它屈服,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就像美国建立全球反导系统一样,那些系统的可靠性无法验证,世界也几乎不能给它验证的机会,因为那样的时刻意味着人类的灭顶之灾。美国发展这些打破平衡的极端系统产生了大量直接政治效果,加剧了大国关系以及世界地缘政治的动荡。
美国建DARC给中国尤其敲响了警钟。中国的太空发射能力越来越强,包括空间站在内的各种太空活动进入频密期,美国在公然威胁中国这些活动的安全,它在加紧构建能够让其在未来主导太空秩序的基础设施和由这些设施支持的某种关键能力。中国一定要加快我们的太空反击能力建设,对美国形成更为强大的威慑,坚决压制美方挑起太空冲突的任何冲动。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曾表示,外空是全人类共同财产,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更反对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美方以所谓他国军事威胁为借口组建太空部队,意在谋求太空绝对军事优势,极易引发外空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太空的和平与安全,严重威胁全球战略稳定,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要加快航天发射的便捷化和低廉化,将我们的太空资产不断体系化,争取实现某些领域和项目的超越领先,不断瓦解美国的太空优势。必须清楚,外太空安全正在成为中国整体国家安全新的基石。我们通过外太空的力量博弈来加强对美整体威慑可以有效削弱美方的战略狂妄,在美方想建立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迫使其面对现实,回归一定程度的均势思维。
多年来,中国在太空领域一直秉持敞开大门的合作理念。中国和联合国外空司发布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中国的开放姿态迎来了诸多合作伙伴与合作项目。这与某些国家和组织要建立太空部队、宣布把太空列为一种新战场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军网、环球时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