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首页
中华
文化

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7月25日下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该项目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一体化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

泉州德济门遗址及周围城市景观。(来源:新华网)

    7月25日下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获得通过。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再添一颗璀璨明珠,达到56处。

    该项目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一体化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会议决议认为,其包含的交通、生产和商贸等22个遗产点,共同促成泉州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

    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反映了当地的多元文化。(来源:中新网)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古迹遗址可细分为:市舶司遗址等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开元寺等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泉州府文庙等文化纪念地史迹,德化窑址等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

    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包括:九日山祈风石刻、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天后宫、真武庙、南外宗正司遗址、泉州府文庙、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德化窑址、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洛阳桥、安平桥、顺济桥遗址、江口码头、石湖码头、六胜塔、万寿塔。


泉州20年的申遗之路

    安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始建于1138年,是泉州与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来源:中新网)

    经过20年漫长的努力和等待,7月25日17时38分,正在福州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传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中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早在2001年,泉州就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得到福建省政府同意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列入预备清单。

  20年来,泉州各方文物普查,考古发掘,精挑细选,立法保护,科学维修,规范整治,缜密论证,申报项目也是几易其名,终于将散落在1.1万平方公里上的众多明珠穿连成串,汇成一个主题: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协调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及遗产项目负责人苏珊·奥吉来泉实地考察后,调整遗产点的叙事逻辑,确定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鲜明主题。泉州申遗之路,方向进一步明晰。

  随即,“国家队”力量迅速下沉泉州。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福建博物院到泉州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2020年12月召开的泉州古城考古学术研讨上,考古专家们发布了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安溪冶铁遗址、德化窑址等考古成果,为申遗提供了有力的实证物证。


解码泉州世遗

    泉州府文庙,它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区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官方纪念和祭祀孔子的场所。(来源:中新网)

    泉州,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与海相伴,向海而生,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至14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时期,泉州港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历经千年,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护,活化利用。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赋予这些遗存新的活力,也给泉州带来新的机遇。“宋元时期,多种文明在泉州交流碰撞,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美美与共,这对于今日的世界仍然是重要启示。”泉州申遗文本负责人傅晶说。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多元共生的文化景观创造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多元共存、和谐相处,这些历史建筑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今天仍真实地存在于泉州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这里留下了古代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的历史记忆,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感受泉州世遗之美

拼图制作:虞鹰

    宋元时期商旅云集的“东方第一大港”,多元文化交融并蓄的历史古城……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系列遗产的代表性古迹遗址,感受世遗之美、文化之美。

    (资料综合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