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记忆”——郑州二七纪念馆

郑州二七纪念馆由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四处近现代遗迹组成,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郑州二七纪念馆

    郑州二七纪念馆由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二七纪念堂、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四处近现代遗迹组成,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郑州二七纪念塔修建于1971年7月1日,地处郑州市“二七广场”中央,塔身为双星并联式的混凝土结构。当年,随着新塔的建成,当时的主管部门还成立了“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管理处”。它于同年9月29日正式落成, 10月1日对外开放。

  1951年2月7日,郑州市人民政府通令,为纪念“二七”牺牲先烈,将长春路改为“二七”路。

  1951年11月,在烈士就义处修建二七广场,广场内辟一花坛,花坛中央矗立一个高为21米的木制灯塔。

  1970年,拓宽路面时拆除花坛和木塔。

  1971年7月1日,在二七广场上修建二七罢工纪念塔。

  1971年9月29日,二七罢工纪念塔落成。10月1日对外开放,同时成立“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管理处”。

  1990年5月23日,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将馆址设在塔内。

  1996年1月18日,“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更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

  2006年6月,郑州二七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9月16日,郑州二七纪念堂管理处郑州二七纪念馆合并。合并后名称为郑州二七纪念馆管理处,增挂郑州二七纪念堂管理处牌子。

  2008年3月,郑州二七纪念塔向社会正式免费开放。

  2008年12月,郑州二七纪念馆管理处更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

  2009年5月,郑州二七纪念馆获得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

    展室设在二七纪念塔2~6层,总面积250平方米。分3个展室、四个主题。展品有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照片和文字资料,其他展室为临时性展览。 1986年初,该馆的《二七革命斗争史陈列》参加了有全国18个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参展的《中国革命之路》大型博览会,中央电视台作了报道。与此同时,1989~1998年,组织革命传统教育小分队深入学校、工厂、机关、农村、部队,做革命传统报告数百场,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获得了高度评价,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

    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牺牲的烈士,发扬“二七”革命传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工人领袖汪胜友、司文德在郑州同时被害,并在长春桥(位于原郑州西门外,现二七塔所处位置)头悬首示众7天。新中国成立后,汪胜友、司文德被追认为“二七烈士”。为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195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郑州市西门外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1953年在广场中置六角形木质塔一座;1971年7月1日至9月29日,在木塔原址重建钢筋混凝土五角联体双塔,即为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

    郑州二七纪念堂

    郑州二七纪念堂位于钱塘路中段82号,是当年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旧址。

    1923年2月4日,郑州铁路工人首先拉响了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揭开了大罢工的序幕。2月7日,军阀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教唆下,对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1951年9月,党和政府在总工会成立旧址——“普乐园”,修建二七纪念堂。1953年2月7日纪念堂正式启用。建筑座西面东,占地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3917平方米。分主楼和两边配楼,均为二层,青砖垒砌,尖顶,红瓦屋面,是一座砖木结构的纪念性建筑。这是新中国最早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原为“郑州湖北会馆”,1920年北洋交通部设职工教育司,创办职工学校,郑州即是其中之一,夜校全称“京汉路郑州职工学校”。教员中赵子键是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创建人之一,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他在向工人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向工人传播进步思想。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也来郑州视察和指导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最早组织工人、启发觉悟、组织团体、进行革命活动的场所。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位于郑州管城区天荣服装城内(原三益街小学院内),其建筑为一座平房,坐北朝南,属砖木结构的起脊房。房前正中有7级花岗石踏步,整个建筑青砖砌墙,小青瓦盖顶,有房8间,房内青砖铺地,且有十二根仿木圆柱支撑,木制门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

    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设立于1931年初,先后经历建立、撤离、恢复、再撤离的过程,它是抗日战争前日本在中国设立的最后一个领事馆,也是日本在中原腹地的唯一外交机构。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派人在火车站一带进行特务等非法活动。迫于战事,1937年8月9日,领事馆下旗闭馆,撤离郑州。

    原郑州日本领事馆旧址位于管城区东三马路80号,是坐北朝南的二进院落,由两幢小楼和一个四方小庭院组成,其建筑建于1928年,属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砖木结构,青砖砌墙,小青瓦盖顶,共有房29间,且间间相通,两幢楼的一层均为水磨石地面,地面有拼花。二层均为木制地板,木制门窗,建筑面积1052.7平方米,占地面积1279平方米。

    馆内共8个展室,陈列二七斗争的史料和文物,柜外陈设大件文物、油画和模型等。

    馆内共8个展室,陈列二七斗争的史料和文物,柜外陈设大件文物、油画和模型等。馆内收藏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河铁桥竣工纪念铁碑;京汉铁路通车后,用过的大钟;1921年工会收缴会费用过的小布口袋;1922年工人俱乐部证章;“八月罢工”时用的汽笛;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证章;二七大罢工工人纠查队员用过的斧子和大锤把;被捕工人在保定监狱戴过的手铐脚镣等主要文物。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郑州二七纪念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