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举办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

中国首次举办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
9月6日,“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在陆军确山某训练基地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的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也是首次以联演形式检验维和待命部队建设成果。中国、巴基斯坦、蒙古、泰国等国军队共派出1000余人参演,以“多国维和部队联合行动”为课题,响应联合国“为维和而行动”倡议,推动维和出兵国间务实合作,共同提升维和待命部队执行任务能力。

  9月6日,在“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开始仪式上,参演官兵整齐列队。新华社发(殷杰 摄)

  “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6日上午在陆军确山某训练基地拉开帷幕。来自中国、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参演官兵庄严列队,在基地维和训练营地参加了演习开始仪式。仪式结束后,参演官兵直奔演习场展开训练。

  这是中国军队首次组织的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也是首次以联演形式检验维和待命部队建设成果。演习以“多国维和部队联合行动”为课题,旨在响应联合国“为维和而行动”倡议,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维和出兵国间务实合作,共同提升维和待命部队执行任务能力。

  演习按照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交战规则和实战要求,依托实景、实案、实装、实兵设计演练行动,组建了由各参演国指挥员构成的联合指挥部,主要演练战场侦察、警戒巡逻、武装护卫、保护平民、应对暴恐袭击、临时行动基地建设、战场救护以及疫情处置等课目,基本涵盖了当前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主要行动样式。

  据介绍,演习分专业分训、混编联训、观摩演示三个阶段组织,将于9月15日结束。

我军多种无人装备亮相 突出新质力量应用

  9月6日,“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开始仪式上,中国、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参演官兵整齐列队。新华社记者 刘芳 摄

  中国、巴基斯坦、蒙古、泰国等国军队共派出1000余人参加演习,涵盖步兵、快反、警卫、直升机、工兵、运输、医疗等维和行动主要力量。我国的七支分队全部来自于维和待命部队,而且大部分的官兵都有过维和的经历;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参演官兵,都是按防疫规定完成隔离观察后,才入驻训练基地。

  此次维和实兵演习,各参演国分队均使用中方装备。演训场上配有92轮式步战车、猛士突击车,装甲救护车,米-171运输直升机等常见的任务区装备。据介绍,92轮式步战车的装甲防护性能好,越野机动性能强,配备30毫米机关炮,有着出色的自卫能力,非常符合维和部队的快速反应需求。

  记者在演习现场,看到一辆插有联合国旗帜和巴基斯坦国旗的92B轮式步战车,正在两侧遍布杂草的狭窄路面上急速前行。巴基斯坦步兵分队很快就熟悉了装备性能,已能使用我方的步战车进行摇炮等操作。据我军教练员任爽介绍,中方除现场示范教学外,还精心准备了操作手册和教学视频,帮助外军官兵尽快熟悉装备。

参演官兵正在利用排爆机器人进行排爆作业。新华社记者 刘芳 摄

  记者了解到,此次演习突出新质力量的应用,在多个课目投入了侦察无人机、排爆机器人、手持穿墙雷达等新型装备。在演习训练现场可以看到,多型无人化、智能化装备正在发挥作用。战场侦察行动中,搜排爆无人机在空中使用探测器对金属类未爆物进行扫描识别;临时行动基地建设中,排爆机器人通过聚能销毁装置对疑似爆炸物进行排爆;武装护卫课目中,火力支援察打一体无人车进行危险复杂地域侦察搜索……

  “后续,轮式侦察无人车、轮式特种巡逻车、履带班组支援保障无人车等装备也将亮相演习场。”演习综合计划组组长殷盘举告诉记者,无人化是大趋势,这次演习广泛使用无人机、机器人等装备,有助于未来进一步探索、拓展和规范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在维和行动中的实际运用,为维和行动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参演官兵操作搜排爆无人机对临时基地进行搜索。新华社记者 刘芳 摄

中方主导演习设计,“实”字贯穿演习环节

  9月7日,在保护平民课目训练中,参演官兵快速下车展开行动。图源:中国军网 解放军报记者 肖 晔摄

  “我部遭武装分子袭击,前进受阻,请求快反分队支援。”演习场上,运输分队发出请求,很快一架载有16名快反队员的白色米-171直升机呼啸而来。

  “此次由两个分队协同进行的物资护卫训练课目,基于真实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场景构设,任务设计充分发挥了直升机分队跨区域机动快速支援的特点。”参演的中方直升机分队指挥员郭中辉说。

  另外一侧,伴随一阵激烈的枪声与炸弹爆炸声,一群被“战火”波及的“平民”涌向临时行动基地,寻求安全保护。

  “在维和任务区,平民因战火波及等原因逃至维和营地时,维和官兵应根据联合国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安抚逃难平民的情绪。”参演警卫分队排长段书光说。

参演官兵在战场救护课目中对“伤员”进行战现场急救。新华社记者 刘芳 摄

  置身演习现场,可以感受到浓烈的实战氛围。据演习执行导演李晓光介绍,演习设计由中方主导,在课目设置、力量编成、应对流程、行动方式等方面突出国际化、专业化、实战化特点。

  本次维和训练营地是中国陆军专业维和的训练场地,主要用于保障维和部队行前训练和待命部队专项驻训。集装箱式板房、防爆沙箱掩体、高脚哨位、战壕、路障,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茅草屋……这些环境设置,都是基于真实场景构设,尽可能搭建与任务区一致的各类设施,构设与任务区相似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官兵走进训练场就如同置身维和任务区。

  在课目设置上,所有想定都基于真实案例,按照任务要求设置内容,按照行动特点组织实施,基本涵盖了当前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主要行动样式,并且结合实际增加观察报知、警戒防卫、应急处突、自救互救等内容。

  负责演习导调的同志说,这次演习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实”字。实景、实案、实装、实兵。所有演习课目连贯组织,突出实战化要求,不断提升官兵的战术素养,练好管用实用的本领,让参演人员在险局、危局、困局中练胆识、练谋略、练战术,为遂行海外维和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联演中学习借鉴,不断提升维和能力

“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现场。 图源:中国军网 殷杰 摄

  “学习力也是战斗力,演习场也是大课堂。”演习场上,参演官兵热火朝天地训练交流,认真细抠每个课目内容。

  “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的参演官兵一到演习场,就纷纷表达与我们学习交流演习成果的愿望……”演习执行导演李晓光说,各国官兵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先后3次执行维和任务的陆军演习课目指导组专家刘勇告诉记者,虽然有多次维和经历,但来到演习场,一股“本领恐慌”涌上心头,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

  “提升维和能力,必须不断学习!”刘勇说,在国际维和规则下,不同维和区,执行相同的任务,处置原则也不同。我们要以一个任务区为基准,参照多个地区、多个国家、多种情况的不同处置方法,综合运用。这次演习来的多国参演部队都有丰富的维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一支善于不断学习的军队,必定走向强大;一支放眼世界的军队,必定不辱使命。近年来,我国先后和9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展开维和交流合作,通过团组互访、专家交流、联演联训等形式增进相互了解,交流经验做法,密切多边关系,不断提升遂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能力,培养储备更多维和人才。

展现大国担当,具有开创性意义

参演装备蓄势待发。 图源:中国军网 万全 摄

  维和训练营地入口处的标语:“为世界和平出征”。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1年来,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近5万人次。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被联合国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中国积极落实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的承诺,组建了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包括10类专业力量、28支分队,是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

  今年正值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领域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这次演习既是展示中国军队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的窗口,也是展示大国军队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维和专家陆建新教授说,举办这次演习,不仅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对维护和平的庄严承诺,更表明中国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举办这次演习,是检验维和待命部队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实际举措。”陆建新表示,从出兵出资到维和培训,从理念引领到参加演习,中国支持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形式不断创新、途径不断拓展,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中国首次举办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更是具有开创性和标志性意义。

  另有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十分重视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但在参与维和行动初期,以工兵、医疗、运输分队为主,主要担负后勤保障任务。2015年1月,中国军队向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联南苏团)派遣一支700人规模的步兵营,这是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派遣步兵营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作战部队参与维和行动,能够进一步增大中国参与国际维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这位专家指出,国际维和行动和常规的作战行动相比,有其特有的作业程序和交战规则。这次由中方组织演习活动,按照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交战规则和实战要求,有利于增加维和行动的组织指挥经验,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方组织指挥国际维和行动的能力。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国防部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央视军事微博客户端、环球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