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搞“印太黑帮”孤立中国?注定失败!

美日印澳搞“印太黑帮”孤立中国?注定失败!
近年来,在美日等国推动下,“印太”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时髦概念。美日印澳这个“四方机制”以致力于“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为名,行的却是分裂整个地区、最大化地煽动各种力量对抗中国之实。所谓的“印太合作”不过是美国操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新工具,打着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旗号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抢抓地区主导权。

  美国总统拜登于24日在白宫主持首次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领导人面对面峰会。英国广播公司(BBC)称,QUAD是拜登政府实施印太战略的关键机制。本次峰会是继美英澳三国达成AUKUS安全协议后,美国联合其他国家“抗衡中国影响力”的最新举动。拜登政府在半年时间内,先后张罗四国领导人举行了首次视频峰会和首次面对面会晤,这被国际媒体普遍解读为美国急于推进印太战略以遏制中国。

  对于四方峰会企图在抗疫、基建和半导体供应链等方面遏制中国,许多学者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基建狂魔”,在国内已取得抗疫阶段性胜利,四国想在这些方面战胜中国的胜算很小,因此美国企图将主要精力放在从安全和军事方面遏制中国。

  BBC称,就地理位置来说,日本和印度分别位于中国东、西两侧,澳洲在南边,三国“是形成包围中国的重要支点”,因此,“四方机制”是华盛顿推动其印太战略的“绝佳平台”。“四方机制”正在形成明确的议程,以应对中国。拜登对强化“四方机制”平台的功能很重视,尤其在安全、军事合作方面。

  对于美国的意图,日本的嗅觉最灵敏。日本首相菅义伟接受美国彭博社采访时称,中国通过提升军力改变地区现状的做法威胁到“日本的和平与繁荣”。他还称,日本将“持续关注中国大陆与台湾军事平衡的变化”。日本共同社透露四国联合声明将特别写明在东海和南海“反对挑战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

  专家表示,军事是战略的基石和核心。在美国看来,推进、构建针对中国的层次不同的军事或准军事联盟,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真正确保其主导地位的保证。美国一定会最大限度将其主导的几种安全机制进行联盟化操作,这将使亚太地区面临更加分裂、更加对抗的局面。美国此举十分危险,绝不会带来和平稳定。

“四方机制”正变成“印太黑帮”

    “四方机制”以致力于“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为名,行的却是分裂整个地区、最大化地煽动各种力量对抗中国之实。华盛顿峰会可以看成这一对抗格局成形扭扭捏捏的剪彩。

  “四方机制”的目标是“包围中国”,它的地理形态就给四国政治精英产生了一种安慰感。至于包围中国的什么,它有些模糊不清,每一个元素都包裹着大量想象,因而“四方机制”的议题相当扭曲,有很多偏执的引申,像是不说明白、但能让人“猜明白”的黑话。

  比如“反对挑战基于规则的海洋秩序”,这就是一句黑话。包括自由航行在内的海洋秩序没有受到挑战,美日等所说的“海洋秩序”实为海权,而“规则”则对应了美日等海洋国家的霸权或既得私利。“四方机制”谈这个议题时,还经常要特别限定在南海和东海,是为了不碰印度洋这个新德里的敏感处。

  发展是十几亿中国人的神圣权利,经济崛起带来了中国GDP规模的不断扩大,军费增长和军事现代化无可避免。但是中国的军费只占GDP的不到1.5%,中国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已经数十年没与任何国家发生战争,日本等即使对中国崛起存在天然的担忧,其释放担忧的方式也应是克制的。而搞针对中国的“四方安全对话”严重不负责任,是把大家都感受到的一些不确定性朝着对抗的明确方向猛推。

  “四方机制”虽然宣扬自己是“价值观同盟”,但他们显然知道自己在干一件充满争议的事,制造了战略风险,因而他们对“四方机制”的定义不敢挑明,各方的阐述也不尽一致。美国就是要把“四方机制”和“奥库斯”都搞成遏制中国的“黑帮”。它一方面顽固强化“四方机制”的反华合作,一方面会逐渐引诱其他区域内国家加入这个帮派。

“像激光般聚焦于战胜中国”

  引人关注的是,就在四方峰会的前一天,美国众议院审议表决新国防授权法,提出了创纪录的7700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较拜登政府所提出的预算大幅增加250亿美元。“美国之音”称,在国会中,共和党人认为,美国需要为国防开支投入更多资金来对抗中国所构成的战略挑战和威胁,这样的观点也普遍受到民主党人的认同。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首席共和党议员罗杰斯称,这个法案“激光般地聚焦于为美国军队赢得与中国的冲突做准备”。

  据报道,这部长达1300多页的国防开支法案目标为巩固五角大楼的全球军事技术优势,并确保美国有能力“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法案在诸多方面针对中国:比如支持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邀请台湾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多国军事演习;针对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禁止从新疆采购产品;禁止为美国政府官员参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提供交通等支持,报道称“此举被认为是美国对这项运动赛事采取的外交抵制”。

  专家认为,如果这个法案在美国国会通过,意味着随后一年中,美国将在国防相关领域对中国展开更高强度的对抗。该法案中的对华条款代表的是美国政治体系中那些非常偏狭好斗的,带有非常强的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的利益群体的利益。

  这种近乎偏执的与中国对抗的态度,已成为美国政界和军方许多人的特征。美国空军官方网站称,美国新任空军部长肯德尔在参加空军协会会议时声称,在调整空军下一财年预算时,如果空军要发展的项目“不能让中国对我们感到害怕,那就该仔细想想为什么还要继续推进”。据报道,肯德尔在30分钟的发言里一共提到了多达27次“中国”,而“俄罗斯”和“阿富汗”只有3次。肯德尔还称,不久前有议员问他上任后的优先事项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我有三个答案:中国、中国和中国。”

美在西太打造“爱国者反导网”

    美国《星条旗报》网站称,美国陆军9月初首次在夏威夷进行了“爱国者-2”防空反导系统的实弹演练。就在不久前,美军还分别在日本和澳大利亚进行了“爱国者”系列反导系统的模拟发射和实弹发射,未来还计划将其部署到关岛。显然,美军正在西太平洋地区演练通过快速部署,用“爱国者”系统组织一张反导网络。

  这次实弹射击由总部设在夏威夷的美国陆军第94防空反导司令部组织,演习同时还出动了装有近程“毒刺”导弹的“复仇者”防空系统。后者可用于对付巡航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报道称这次实弹演练并非出于夏威夷防御的作战想定,而且没有明确具体的作战场景,但参演的“爱国者”导弹部队来自数千公里外的驻冲绳美军嘉手纳第一防空炮兵团第一营。

  此外,美国海军驱逐舰“柯蒂斯·威尔伯”号也参加了这次联合演习。它将“宙斯盾”雷达系统与美国陆军防空系统连接起来。第94防空反导司令部指挥官马克·霍勒准将在一份新闻稿中说:“我们的部队部署到印太战区,并与海军一起融入联合火力架构中,这对于我们确保整个印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的使命至关重要。我们正努力展示我们有能力迅速将部队机动到印太地区,以应对任何威胁。”

    报道还特别强调了中国台湾也装备有该导弹。自1997年以来,台湾已从美国购买了超过400枚“爱国者”系列导弹。台湾还在购买“爱国者-3”“分段增强型(MSE)”导弹,预计从2025年开始交付。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国防概念与技术中心主任布莱恩·克拉克认为,“爱国者”导弹的频繁演练,旨在向五角大楼的规划者展示,这种导弹可以为关岛和西太平洋地区盟友提供有力保护。这完全是为展示美国陆军对太平洋战区的重视,包括贯穿日本、台湾和菲律宾岛链中的关键设施。

  中国专家表示,“爱国者”系列反导系统相对成熟。根据雷神导弹与防御公司的数据,自2015年1月以来,“爱国者”系列导弹已经在全球的作战行动中拦截了150多枚弹道导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运输机快速部署,对后勤保障要求并不高。此前美国担心,面对中国庞大的导弹库,关岛等关键基地的防空反导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美军在该区域为数有限的反导部队可能在战时“疲于奔命”。美国陆军如今频繁出动“爱国者”快速部署和射击,就是要证明用其组成的反导网络依然可靠。正如《星条旗报》所说,美国陆军试图向中国“传递信息”:“美国反导部队仍有能力迅速移动到不同的地点,建立针对特定资产的防御。”

澳大利亚军事野心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中等强国,澳大利亚近年来的军费增长和装备发展都很高调。2021年,澳大利亚的军费预算位居世界第10位,已超过俄罗斯。2020年,澳大利亚国防部公布《2020年国防战略修订》和《2020年部队结构计划》,宣布澳未来10年将投入2700亿澳元国防预算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在新型导弹、网络安全以及水下监听系统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需要指出的是澳现役兵力不到6万,现役人均军费开支堪称世界之最。

  从地缘政治上看,澳四面被海洋相隔,没有陆地边界需要防卫,远离各世界主要大国的战略重心,地缘环境十分优越。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曾短暂对澳构成了实质性威胁之外,澳自独立以来,就再没遭遇过其他大国的军事威胁。如果出于本土防御或自卫的目的,澳大利亚完全没有必要搞如此大规模的高精尖装备。可是,澳大利亚为何在军备发展上野心日益凸显?

  一是履行同盟的义务,以此夯实美澳同盟基础。澳大利亚的主流意识偏执地认为,亚太地区广泛存在诸如朝鲜半岛、台海、东海、南海及中印边界等热点问题,以及愈演愈烈的各类地区安全困境和军备竞赛,这些问题失控的风险和代价很高,而只有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在亚太地区继续保持强大存在,才能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安全战略的基础就是加强美澳同盟。“作为美国在亚太战略版图的‘南锚’,澳大利亚希望继续扮演美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副警长’角色,通过不断加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扩大其影响力”。为此,几乎参与了美国所有对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澳大利亚,将在世界范围内支持美军作为维系同盟的“投名状”或“保险”。

  二是长期“以邻为壑”,夸大周边威胁。澳大利亚自诩西方世界成员,长期傲慢地看待其亚洲邻居,心理上与亚洲国家存在隔膜,先天不信任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强国,而且从根本上质疑中国这样的国家发展军事力量的“合法性”。澳大利亚打着“中国威胁”的旗号发展核潜艇等先进装备,殊不知,尽管中澳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时有摩擦,但中国从未在军事上威胁过澳大利亚。然而,安全认知的泛化扭曲了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认知,其逻辑是中国在台海、南海维护领土完整、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行动“威胁”到了澳大利亚。显然这是战略焦虑和冒进威胁到了澳自己,将自己绑上美国的战车。

  三是以己度人,妄加臆测。澳大利亚是“小版”的美国,尽管能力相差很大,却也有频繁对外干涉的偏好和不体面的历史,因而很自然地臆测其他国家一旦强大之后,也会效仿它自己和美国行事。澳大利亚由于对此缺乏认识或不愿改变认知,仍在自己的世界里臆想“中国威胁”。

企图孤立中国的“印太合作”注定失败

  近年来,在美日等国推动下,“印太”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时髦概念。印太概念的“新”在于将传统的亚太地理范畴延伸至印度洋,但“新概念”表象却无法掩盖其“旧思维”内核,“印太合作”已成为美日等国操弄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新工具。这种“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先行,打着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旗号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抢抓地区主导权,与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注定得不到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

  在美日等国的语境中,“印太外交”拓展了传统的“亚洲外交”的战略维度,但看似宏大的构想无法掩盖其空虚的实质。无论是其标榜的应对疫情、反恐、海洋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合作,还是高质量基建、供应链等经贸合作,多数是口惠而实不至。为了搭上“印太”这班车,东盟、欧盟等域内外力量纷纷出台了不同版本的“印太战略”,但其中都体现出与美日等国不同的诉求。在不少地区中小国家看来,一些域外大国借机介入印太,可能导致大国竞争加剧,破坏地区稳定,干扰区域合作,对此多抱着警惕观望的态度。面对“印太战略”中的遏华指向,多数国家更是敬而远之,不愿被当作对抗中国的枪使。而个别国家试图在大国博弈中火中取栗,两头渔利,也无异于“走钢丝”的危险之举。

  精明的印度显然并不愿完全顺从美国的意愿。印度总理莫迪抵达华盛顿后大谈“印度经济机会”。他发推称:“接下来的两天,我将参加QUAD峰会,并将与多家重要公司CEO互动,以强调印度经济机会。”

  印度前海军司令普拉卡什在《印度快报》上撰文称,AUKUS给了印度一个教训。多年来,美国一直告诉印度,法律不允许与任何人(包括盟友)分享核技术,但现在美国却给澳大利亚核潜艇。他称,现实政治要求我们寻求新的伙伴,比如法国等。

  《印度斯坦时报》援引匿名人士的话称,印度一直对将“四方机制”军事化的做法保持谨慎。此前外界错误地将今年(美日澳印)马拉巴尔军演视为“四方机制”在安全方面的延伸,实际两者没有联系。AUKUS安全协议恰好淡化了QUAD的军事色彩,“这正是印度想要的”。

  俄罗斯“新前线”网站则称,拜登打算扩大仓促组成的反华联盟,企图让更多盟友对抗中国。然而,结果不太可能由白宫决定。尽管印度是中国的长期竞争对手,且双方存在领土争端。但当不扩散核武器的原则被如此公开地违反时,印度本身也感到不舒服。印度与美国在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印度希望维护印太地区的力量平衡。至于日本,菅义伟即将卸任,美国与这样的“跛脚鸭”谈判不是建立联盟的最佳方式。此外,其他大国也不会坐视新军事联盟的出现。最近,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电话会谈,讨论了盎格鲁-撒克逊盟友“背后捅刀子”的问题。两国领导人确认了在印太地区“共同行动”的愿望。

  尽管四国都强调其合作并非要搞军事同盟,但实际对外释放的信息却是在不断渲染地区安全风险,人为突出矛盾对立。众所周知,美日印澳同中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几组双边关系都处于低潮期,联手牵制遏制中国的政治需要构成上述国家抱团的直接驱动力。但中国不是当年的苏联,中国与这几个国家现实经贸联系紧密,难以做到“一刀两断”。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中方早已明确宣示南海、台海等涉及中国主权安全问题上的底线立场,其他国家联手施压不可能动摇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意志。地区国家需要认清,所谓“地区安全风险”并非来自中方的行动,恰恰源自于霸权国家的对抗性思维。

  “印太”地区充满多样性,发展水平各异,地区国家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是团结合作。从东亚到南亚的广大地区是全球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中国无疑在其中发挥了枢纽作用,是域内绝大多数国家的最大经贸伙伴。任何企图人为割裂中国与地区国家合作的做法都是违背地区各国利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用决定了中国才是联结太平洋和印度洋稳定繁荣的关键所在,任何想要孤立中国的“印太”合作都是不切实际,注定要失败的。

 

    来源:环球网、凤凰网、新华国际、澎湃新闻、观察者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