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部队永向前】英雄营:练就新时代“近快战法”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1-09-28 09:10:10

  开篇语:战旗所指,军心所向。奋进在新时代的征途上,习主席向全党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凝视鲜红的旗帜,回首辉煌的历史,缅怀英雄的故事,我们心中升腾着信仰的万丈光芒。战旗在,方向就在,精神就在:这是人民军队出发的原点、前行的路标。

  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高高飘扬。和平年代,一代代英雄的传人,用行动谱写着时代的英雄赞歌;强军新征程上,战旗还是当年那样红。

  旌旗奋,风雷动。战旗的传人接过英雄的接力棒,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在鲜红旗帜引领下,行走在党的领袖、军队统帅关注的目光里,奋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一代代英雄传人高擎战旗踏歌而行,人民军队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部战区空军地空导弹某旅“英雄营”。 图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这支英雄部队组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组建的地空导弹部队。在保卫国庆十周年防空作战中,于北京通县上空一举击落美蒋RB-57D型高空侦察机1架,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先例。十年国土防空作战中,官兵们拖着导弹“打游击”,六进西北、五下江南,机动行程18万公里,创立“近快战法”,成为击落U-2型飞机数量最多的部队,极大震慑了来犯之敌。

  1964年6月6日,该部队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当年,全营整建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老一辈追求创新的精神,激励着“英雄营”的一代代官兵开拓创新、锐益进取。他们不断创新战法、打法,点燃战斗力提升的“引擎”,利用驻训打靶,实兵对抗,演习演训等时机,检验完善了信息化条件下反干扰,反轰炸等多套新战法......走进新时代,这个“英雄营”驾驶我国自主研发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车,先后三次接受习主席的检阅。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该地空导弹部队积极与周边兵种部队开展联战联训,逐步实现从“全营一杆枪”向“全域一张网”的转型,用数百个第一的成绩,立起了地面防空部队的标杆。新一代官兵坚持把传承“英雄营”精神,贯穿到部队建设全过程,正以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备战打仗姿态,练就新时代的“近快战法”!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国土防空作战。图源:中国军网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高空侦察”逐渐成为美国联合台湾地区获取中国大陆战略情报的主要手段。面对威胁,中国从苏联引进刚刚问世的萨姆-2型地空导弹,于1958年12月26日,秘密组建起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代号“543”,下辖3个导弹营。“543”部队从高炮、雷达、探照灯及航空兵部队中遴选优秀指战员,一律高职低配。32岁的北京军区空军某高炮团团长岳振华,被任命为地空导弹二营营长。

  时任二营作训参谋的陈辉亭还记得第一次进入操纵舱里的情景:面板密密麻麻的开关、旋钮、按钮、仪表和不同颜色的指示灯,犹如暗夜中的满天繁星,把人看得眼花缭乱。

  当时为了保密,所有课程既无教材也无讲义,官兵们只能边听边记,笔记本课后一律送交保密室。课后复习,大家在沙土地上用树枝、木棒做笔,画出兵器元器件、默写型号参数,这边画着,那边再抹掉......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训练条件下,岳振华仍带领着二营全体官兵,练就高超的操作技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543”中最闪亮的一支王牌部队。

首战即胜!世界首次以地空导弹击落敌机

战斗经过简图。图源:中国之声国防时空

  1959年,刚刚完成训练的地空导弹部队担负起国庆十周年大典期间首都防空任务。官兵们严阵以待。然而,直到10月6日战备解除,敌机都没有来。

  7日,一架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从台湾起飞后,沿浙江温岭窜入大陆,向北飞行。不久,二营目标指示雷达发现敌机。

  岳振华钻进指挥车,紧盯雷达显示器上的飞机信号。此时,地空导弹兵组建不过10个月,投入萨姆-2改装训练才4个多月,但他深信官兵苦训后的状态。敌机距离60公里时,岳振华下了最后决心:“导弹3发,28公里消灭目标!”构成射击条件后,他果断下令:“发射!”引导技师徐培信用力按下发射按钮,3发导弹腾空而起,全部命中目标。第一次操纵复杂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投入作战,就打了一个漂亮仗。

  这是一个在世界防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自1941年德国开始研制地空导弹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首战即胜,这一仗不仅让“543”部队一战成名,也让美蒋暂停对大陆纵深的高空战略侦察达两年零三个月之久。

拖着导弹“打游击”地空导弹机动设伏作战

被击落的U-2侦察机坠毁现场。图源:央广军事

  1961年,大名鼎鼎的美国U-2型高空侦察机被送上中国领空。这是当时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侦察机,它的升限可达27000米的高空,超出了当时所有战斗机飞行的上线。1962年1月到8月,美制国民党的U-2型高空侦察机深入大陆进行了11次任务,它的侦察意图,直指位于西北无人区的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

  1962年,岳振华奉命率领二营悄悄南下实施“诱饵计划”。官兵全员换装,对外自称是石油勘探队,带着沉重的装备下湖南、转江西,设下伏击圈。经过2个多月的“潜伏”,在我方战机佯动配合下,9月9日,果然有一架U-2飞机飞临江西南昌,进入了雷达监测范围,沿福州一线向北飞行。然而,就在它即将进入导弹射程的时候,又突然转变飞行方向。

  潜伏在江西向塘阵地的官兵没有就此松懈,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飞机的转弯信号。在其距离阵地39公里时,营长岳振华立即下达导弹发射命令!3枚地空导弹射向天空,在中国领空不可一世的U-2应声而坠。

“近快战法”连战连捷 成为“U-2终结者”

“英雄营”首任营长岳振华。(上图左一)图源:新华社

  就在官兵们大受鼓舞,准备再创佳绩,接下来执行任务时却遭遇了难题。原来,敌人针对我雷达信号,在U-2上又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此后,U-2三次深入我国大西北侦察,都巧妙地躲过了我军设伏的雷达阵地,官兵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敌机大摇大摆地溜走。

  U-2型高空侦察机展翼长度超过24米,机身15.4米,翅膀比机身长,使得它飞行速度并不快,经过研战分析,二营提出了“近距离开天线”的打法,要以更近距离对敌机实行快速打击。时任作训参谋的陈辉亭以一把计算尺在坐标纸上反复演算,最终推导出,从距离38公里时再开天线进行打击,敌机即使接到预警亦避无可避,没有逃窜时间。但从规定距离120公里开制导雷达天线,改变成这么短的距离,就要求导弹发射的作战准备时间也要从之前的8分钟压缩到8秒钟之内。

  部队官兵大胆变革,简化指挥口令和操作程序,每一名官兵密切配合,苦练这8秒钟。在完成导弹发射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三套班子密切配合:一套灵活沉着的指挥班子,一套全过程动作准确的操作班子,一套技术精湛的维修班子——要想在8秒钟内完成作战准备,顺利执行发射,整个导弹系统的所有作战官兵要像大脑指挥身体作出行动一样精密配合、环环相扣。这一现象被某位空军首长生动地形容为“全营一杆枪”。

  1963年11月1日,在江西上饶,二营在8秒之内成功发射导弹,干脆利落地击落U-2一架。半年后,他们再次用这种战法,击落一架入侵福建漳州的U-2。二营自创的“近快战法”连战连捷,营长岳振华也因此得名“U-2克星”。

毛泽东同志接见“英雄营”全营官兵。图源:央广军事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岳振华与战友们“带着导弹打游击”,六进西北,五下江南,蹲山沟、走戈壁,一路征程,风餐露宿,机动行程18万公里。他们利用手上有限的几套兵器,通过艰苦卓绝的机动作战,击落敌机共五架,极大震慑了来犯之敌,为祖国领空铸起了坚不可摧的盾牌。1964年6月6日,该部队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荣誉称号;7月2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二营全体指战员,这是其一生中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接见营级单位。

“英雄树”常青 英雄传人赓续红色血脉

“英雄树”见证“英雄魂”。图源:中国军网

  “雷达望长空,导弹刺云天,像锋利的钢刀,像离弦的银箭……”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英雄营”官兵在营荣誉室前整齐列队,唱响由英雄前辈谱写的营歌,面向“英雄树”开展“讲营史、学党史”教育活动,在纪念英雄前辈、重温历史故事中践行初心使命。

  “英雄树”见证“英雄魂”。2014年7月23日,在“英雄营”授称50周年之际,为了遵循空军战斗英雄老营长岳振华的遗嘱,也是为了纪念老营长带领革命前辈为“英雄营”的成立、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卓著贡献,全营官兵和空军战斗英雄岳振华的亲属一起,种下这棵银杏树,将岳振华老营长的骨灰埋葬在树下,“英雄树”因此得名。

  这棵银杏树默默注视着营区,见证官兵每一天刻苦训练、每一次等级转进、每一回热血出征。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仿佛是老营长在向新一代战士发问:当年我们依靠落后的装备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如今你们是不是一样能打赢?

“英雄营”官兵擦拭“英雄树”石碑。(刘川 摄)图源:新华社

  每当新干部入营、新兵下连,或是重大纪念日,“英雄营”都会组织官兵来到英雄树下,举行战旗传接仪式,为英雄树培根浇灌,擦拭纪念碑,让英雄的种子在官兵的心中扎根。

  教育仪式上,全营评选出的十大“岳振华式标兵”为“英雄树”培土浇水,并擦拭英雄石碑,向老营长岳振华敬献花篮,这是赓续英雄血脉的传承之礼,也是专属于二营战士的无上荣耀。

“英雄营”荣誉室。图源:中国军视网

  2019年12月26日,“英雄营”的新荣誉室建成揭牌。这个荣誉室以历史为主线、以精神为主轴、以英模事迹为主体,收录250余件资料文物、500余张珍贵照片、10万余字详细事迹,将“英雄营”六十多年的发展成就高度浓缩。

  官兵们在近距离触摸历史、感悟担当中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成强军力量。他们把英雄的基因融入血脉,成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回想部队刚刚组建时,所有干部接到一纸调令就迅速集结、愉快报到,真正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革命前辈精研专业,勇于创新,用“近快战法”打出光荣的“英雄营”!每一位二营战士在“英雄树”下参加入营仪式的那一天,就立誓要向英雄前辈看齐,争当“岳振华式标兵”!

  年轻的官兵们学专业,谋打赢,时刻做好战斗准备,跑好新时代的接力棒!“不想从二营得到什么,想着能给二营留下些什么。咱是‘英雄营’的兵,不能给这个集体丢脸。”二营的战士一直这样说:“我们的样子,就是‘英雄营’的样子,能够为这支英雄部队作出贡献,是最光荣的事情。”

全域一张网!练就新时代的“近快战法”

“英雄营”官兵开展训练。(刘川 摄) 图源:解放军报

  如今,防空反导已经成为空军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营”置身于改革重塑时期,换装国产新装备,融入新体系,在新时代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体系防空反导能力,构筑起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蓝天盾牌。

  秉承前辈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官兵紧盯体系制胜不断创新。“英雄营”抓住人才这个战斗力生成的源头,组建高学历干部骨干研发团队,开发各类作战辅助软件8个,编写教材资料120余万字,攻克“快速吊装雷达”“滑窗”战法等一批技战术成果;把握每一次演练机会,紧盯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关,检验多种协同作战方式,探索并形成了多套新训法,每次演习都得到指挥部的高度评价。

剑指苍穹。(刘川 摄) 图源:中国军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空军地面防空兵加快部队建设步伐,相继列装红旗-9B、红旗-22等国产新型地空导弹,形成了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一体化防空反导装备体系,加速由防空型向防空反导型力量转变。

  换装新型导弹武器系统后,“英雄营”又不断赋予“近快战法”时代元素,完善在信息化条件下反干扰、反轰炸等10余套新战法,先后圆满完成演习、打靶等数十项重大任务,尤其在各类逼近武器极限的多项课题中取得了优异战果,换装以来打靶命中率达到100%,新时代“英雄营”官兵用一系列“第一”,再次立起地面防空兵部队的新标杆。

  如果说,“全营一杆枪”,是老一代“英雄营”官兵的制胜法宝;那么“全域一张网”,则是新一代“英雄营”官兵的制胜密码。

“英雄营”官兵开展训练。(朱姜海摄) 图源:中国军网

  近些年,“英雄营”的训练任务也成倍增加,将信息联通、协同配合、地域通信组网等一系列课目纳入日常训练,官兵的训练考核也从考单元向考整体、考“单骑”向考“团队”转变。他们主动与其他军兵种部队交流学习,与航空兵、雷达兵以及电抗部队“背对背”搞对抗、“面对面”研战法,全面锤炼部队体系作战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作战,营与营之间的协同配合组网作战正在成为现实。”“英雄营”第24任营长文晓亮说,“不论是战斗单元各自为战,还是兵种联合作战,只有心中有全局,思想上才能无缝衔接,部队才能从人员到单元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从‘全营一杆枪’向‘全域一张网’的转型。”

  实现作战和训练一体化,确保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是习主席2021年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提出的要求。“英雄营”始终牢记习主席殷切嘱托,官兵坚持实战实训、联战联训、按纲施训,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从难从严练就过硬本领,提高军事训练水平。换装国产新型地空导弹装备不到一年,“英雄营”官兵就接受了一次检验,组网作战、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打击效果更准更狠,具备了组网功能,实现了从“全营一杆枪”到“全旅一张网”,再到“全战区一盘棋”的跃升。

英雄部队“英雄营”。图源:空军新闻网

  建营以来,“英雄营”和所属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14次、集体二等功8次、集体三等功7次,248人次荣立一等功。珍惜荣誉,再建新功!“英雄营”官兵坚守战位,矢志练兵,正向着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防空反导王牌作战部队的目标大步迈进——这支英雄部队以实际行动向历史作答,无论时代怎么变,“英雄营”永远都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胜战之师。

 

  综合整理自:新华网、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央广军事、国防部网、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之声国防时空,空军新闻网等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