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西方交响乐与中国传统戏曲融会贯通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演出信息      2021-10-19 15:54:02
西方交响乐与中国传统戏曲融会贯通《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主办方 摄

  中新网上海10月19日电 (记者 缪璐)10月18日晚间,备受京沪两地戏迷关注的京剧交响套曲《京城大运河》亮相上海大剧院,一曲悠长的《百年通惠话沧桑》更是与黄浦江水珠璧交辉,京沪两地血脉相连的京剧传统得以再度交融。

  作为三度唱响国家大剧院的北京大戏,《京城大运河》实现了将京剧艺术与西方交响乐相融合的有益探索,而更为难得的是,其重点描绘“大运河北京段”的历史脉络,开创了该题材舞台艺术创作之先河——正如北京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李飚所说,“《京城大运河》堪称一次意义非凡的守正创新。”

  事实上,《京城大运河》创作打磨已历两载,首度离开“主场”即登陆中国京剧圣地之一的上海,彰显了这部大戏的格局与气势。早在上世纪初叶,上海就被京剧艺术家视作北京以外最重要的舞台,这里的观众懂戏、爱戏、痴戏,口味自然也是无比挑剔。此番登陆申城,《京城大运河》同样面临考验。

  不过,就在演出序幕拉开,一曲《一支塔影见通州》奏响的一刹那,挑剔的上海观众立时将疑虑抛至九霄云外。西方交响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融汇贯通,既尊重历史,又不失革新。这部北京大戏亦恰如一部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将大运河北京段的漫漫岁月以及北京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主办方 摄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主办方 摄

  从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到徽班进京、再到八里桥抗击侵略者,及至中国梦起、时代更新,北京京剧院18位表演艺术家轮番上阵,“七朵梅花”争妍斗艳,或激昂、或低婉、或雄浑、或旖旎,艺术与历史交融、传统与现代交织、理想与现实交汇,直让人看得如痴,听得如醉。期间,上海观众热情高涨,掌声不绝于耳。

  一位年近八旬的上海老戏迷大呼过瘾:“这部戏让我看得好生痛快!既欣赏了京剧艺术,又了解了北京大运河的历史,真可谓两全其美。”

  台下的老艺术家们更是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这是一部精彩、杰出、接地气的精彩作品,未来它会走向神州、走向世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点评说,《京城大运河》既有豪情、激情,更有深情,“这部作品为时代和民族放歌,更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放歌,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震撼力。”他说。

  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史依弘观后难掩激动。在她看来,《京城大运河》的策划令人震撼,听之感动而享受。特别是通过艺术的形式,令观众了解大运河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这是一部精妙且感人的创意之作。”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主办方 摄

《京城大运河》唱响黄浦江畔 主办方 摄

  参与演出的北京京剧院叶派著名小生李宏图表示,能够得到北京以外观众的认可,对于创作者和参与者无疑是一件欣喜的事情。他对记者说,艺术精品的打造需要不懈的打磨,观众的反响就是最好的证明,作为一部北京大戏,《京城大运河》要力求成为一部传世之作。

  北京市文旅局局长陈冬表示,《京城大运河》是第一部反映京杭大运河北京段历史的舞台艺术作品,艺术家们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能够唱响上海大剧院,证明了这部大戏拥有的良好基础,同时也将“大戏看北京”落到实处。在经过三轮修改后,《京城大运河》还将进一步打磨,力争成为讴歌时代和民族精神的力作。

  当晚22时,演出结束已近一小时,却仍有大批观众迟迟不愿离去,细细揣摩着适才难忘的唱段,这边厢唱一句“走遍了千山万水,悟尽了世道轮回,参透了运河灵性”,那边厢回一句“江山依连血脉传,南水润北国,古河展新卷”。

  是夜,黄浦江畔,余韵绵长。(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缪璐  |  责任编辑:王江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