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我军人才建设这六大特色优势确保我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大陆军事      2021-11-02 09:28:34

  ●透视军队人才建设发展历史之基因密码——

  我军人才建设的特色优势

  ■刘继忠

  引言

  回顾我军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呈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在长期探索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和我军特点的人才建设之路,形成了体现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符合党情国情军情实际、契合人才成长成才规律的特色优势。这既是90多年来我军人才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推进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完善。

  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手中的政治优势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培养坚决听党指挥、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既是我军人才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必须坚持的政治优势。我们党在创建和领导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中,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形势任务,适时提出和制定人才建设的方针原则、标准要求、政策制度和方略举措,对人才建设实施强有力的领导。根据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制度和方法,在建军之初就牢固确立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抗战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抗大教育方针第一条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调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革命人才。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杰出的军事人才,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中坚骨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强国强军伟大事业高度思考和谋划我军人才建设,把人才强军纳入强军战略布局,提出新时代军队好干部标准,加强忠诚度鉴别和政治考察,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对党绝对忠诚的人手中。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着力抓好铸牢军魂工作,为强国强军事业培养坚定举旗人和合格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塑造人的思想优势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教育部队、武装官兵,是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的重要途径和成功经验,也是我军人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党自创建人民军队以来,就注重用先进的思想和进步的精神贯注部队,不断提高广大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南昌起义部队设立的党代表和政治机关,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政治教育;1928年制定的《红四军党代表工作大纲》,规定党代表要做好“党的主义及政策教育”;《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明确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精神教育军队,提高全体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规定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2014年10月,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精辟概括了我军政治工作“11个坚持”的优良传统,“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就是其中重要一条。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军始终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官兵,使广大官兵从科学理论中确立理想信念、找到人生方向、获得奋斗动力。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坚持思想领先原则,组织官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使广大官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组织优势

  从三湾改编开始,我军就注重建立健全部队中党的组织体系和领导制度,规定部队中一切重大问题都要经过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连设支部、班排设党小组,使党的领导能够直达基层、直达士兵。《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也明确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一系列原则方法。1947年7月,我军制定颁布了第一个《党委员会条例(初稿)》,不仅规定了党委在部队中的领导地位,还规定党委会讨论与决定的范围包括“干部升迁调动奖处”,规定“部队中一切党员,须编入支部,过小组生活”。这也标志着从法规制度上确立了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军干部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以及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制度机制更加完善,有力保证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正是由于我军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从而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的事业、德才兼备的军事人才。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组织路线,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干部和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切重大问题由党组织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使我们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效能优势。

  以人才队伍主导打赢制胜的价值优势

  毛主席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这里讲的人,是具有革命理想信念和顽强战斗精神的人,是能够掌握和运用手中武器的人。我军建立之初,就坚持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办军事学校培养人才,着力以人才队伍的壮大和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锤炼来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红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抗战时期数万青年才俊不惜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奔赴延安的豪迈行动,无数先烈“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血战到底的牺牲精神,充分彰显了人才支撑打赢制胜的价值优势。美国的军事研究者至今也想不明白,当年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他们用电脑进行模拟推演,怎么设定都无法得出美军败而我军胜的结果。确实,再先进的电脑,也难以计算出精神的力量,难以推演出“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无论战争形态发生什么深刻变化,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的观点不能变,依靠人才打赢制胜的价值优势不能丢,人定胜天的革命气概不能弱。必须紧密结合我军官兵成分新变化的实际,把塑造人、培养人的工作抓得更加扎实有效,着力提高打仗本领,着力锤炼战斗精神,着力激发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以人才优势支撑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

  举国体制培养延揽英才的制度优势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寓军于民、军地协同,从全社会延揽优秀青年投身强军事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有优势,也是我党我军人才建设的成功经验。早在建军初期,党就广泛号召人民群众支援红军、参加红军,并根据红军缺少干部来源的情况,大量抽调地方干部到红军中工作。1928年7月,党的六大通过的决议案强调,“必须从农民、工人和游击武装起义队伍中(反对地主的农民、有军事经验的工人)创造出自己的军事指导人才”。抗日战争时期,把“吸收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作为“干部政策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吸引全国各地大批知识青年冲破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层层封锁,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大规模创办军事院校培养人才,党和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军有计划、成批量接收地方大学生入伍,并逐步走开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开辟了培养军事人才的新途径,为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始终保持寓军于民、军地协同的体制优势,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推广成熟经验做法,完善配套政策机制,拓展联合开放育人深度广度,不断开创人才建设新局面。

  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优势

  人无精神不立,军无精神不胜,战争从来都不只是物质力的较量,更是精神力的较量。我军诞生90多年来,历经战火硝烟,一路披荆斩棘,孕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不朽精神,为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提供了强大支撑,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英雄的官兵。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标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党我军的红色血脉由伟大建党精神发端而来,在艰苦卓绝奋斗中赓续传承,矗立起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在这座丰碑上镌刻着“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的忠诚品格,凝结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闪耀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彰显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钢铁意志,诠释着“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也滋养着一代代革命军人成长成才、担当作为。历史表明,红色血脉蕴含着人民军队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密码,永远是我们培育人才的精神富矿,丢掉了好传统好作风,就是自毁长城。新时代军队人才建设,必须把培养红色传人更加突出出来,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中坚定信仰信念、锤炼党性血性、激发前进动力,切实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


作者:刘继忠
文章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唐诗絮
军情热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