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扎根“陶都”的台湾青年: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

华夏经纬网 > 两岸 > 关注台青      2021-11-09 10:17:04

2

台湾新竹青年林灿煌扎根“陶都”宜兴13年。图片来源于中新网

  青石小路上,耳边响起拍打紫砂泥料的声音。幽静长廊处,陶人手握木质的搭子,把泥片打薄。十三年前,在“陶都”宜兴的丁蜀镇上,迎来了一位台湾新竹青年——林灿煌。

  第一个在丁蜀镇

  学到紫砂精髓的台湾人

  1984年,林灿煌出生于台湾省新竹市的一个小渔村。小时候,林灿煌家中一架老木柜上总是摆满了父亲淘来的各式紫砂壶,后来林灿煌的父亲到大陆做生意,看到了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前景,于是往来于大陆和台湾,销售紫砂壶。

  90年代,台湾茶文化浓厚,紫砂壶很快在台湾盛行起来。父亲的紫砂壶生意也越做越好,认识了许多宜兴紫砂壶工艺大师。2008年,大学毕业的林灿煌在父亲的推荐下来到宜兴丁蜀镇学习做紫砂壶。

  回忆那段岁月,林灿煌说,最开始确实很难。在丁蜀镇制作紫砂壶的大多是本地镇上的人,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制作紫砂壶的专业术语也多是用当地方言表达,这对于从小在台湾长大的林灿煌来说很是艰难。方言还不是最难的,由于制作紫砂壶是当地赖以生存的手艺,宜兴的制壶匠人们大多“传里不传外”,手艺的核心部分此前只有当地人能学到。此前来学习的台湾人经常几个月学点最基础的就回去了,而林灿煌却始终坚持。

  时光流逝,老匠人们看到林灿煌朴实,又真心想学做紫砂壶,就慢慢地把自己的独门秘诀传授给他,林灿煌也成为了当地唯一留下来的台湾人。

  守初心 致匠心

  在大陆的紫砂壶事业

  时光从指尖划过,磨进泥中、抟入壶内,林灿煌开始了他漫长的学艺生涯。

  坐在桌前,将炼制好的湿润适度的紫砂泥放在泥凳上,用木质的搭子,把泥料拍打成薄薄的泥条,用矩车划出长短适合于壶体身筒的泥片,划出圆形的口盖和壶底泥片,身筒卷成圆柱形,再用拍子慢慢拍打,让壶肚胀大,将上部或下部收敛成壶口或壶底,使之与自己设计的造型相吻合,稍待干燥后分别装上壶把、壶嘴,配上壶盖,再一遍又一遍地用“明针”刮压、修整、加工。

  “打泥条对力道要求极高,要打出中间与两头,上下还要保持一致厚度,往往师傅只要听到声音就能判断徒弟的规范程度。”林灿煌说,自己在打泥条这个最初的环节就学了三个月,起身桶学了半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灿煌细心打磨,孜孜不倦。手中的紫砂壶线条也越来越流畅,构思巧妙,气韵生动,父亲也认可了他的作品,认为经得住市场的检验,果不其然,林灿煌制作的紫砂壶作品通过父亲在台湾的门店销售,售价从两千到两万。2013年左右,林灿煌和妻子开始在网上做直播,几年下来已经有了万人的铁粉群,2015年起,林灿煌开始通过直播帮助大陆青年制陶师把紫砂壶卖到台湾。

  林灿煌从来不做预定生意,在他看来做紫砂壶快不得,需要匠人从容的坐在泥凳上,心无旁骛地把弄着手里的泥片,享受泥巴带来的乐趣。

  惠台政策助力扎根大陆

  一把紫砂壶串起两岸交流

  因为来自台湾的缘故,林灿煌一直不能参加工艺美术师的职称考试,直到2018年,大陆“惠台31条措施”出台,2019年,学艺十一年的林灿煌终于有资格报名2019年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的考试,也成为台湾顺利考取这一职称的第一人。

  林灿煌清晰地记得考场设在宜兴的一个学校里,考试内容是在两天内做出一个紫砂壶。林灿煌当时做的紫砂壶是一把花器,那把紫砂壶用红泥、绿泥、紫泥三种颜色做成,壶周身有荷叶包边,线条优美,素雅温润,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后来,林灿煌又做了一把跟考试时一样的紫砂壶,被父亲在台湾的一个老客户以两万的价格买走。

  此后,林灿煌经常带着紫砂壶作品回台湾展示,这一把壶串联起了两岸文化交流。

  2013年,林灿煌应邀参加在台湾新竹市举办的宜兴紫砂壶交流展会,带着师傅、师兄和自己的作品拿去参展。林灿煌还现场示范了制壶过程,并和台湾壶友们交流制壶的心得。台湾壶友们能近距离看到宜兴紫砂壶制作过程和大师季益顺的经典作品,对于从小在茶文化盛行的台湾长大的壶友们来说,是一次完美的体验,许多人也成了林灿煌直播时的粉丝。此后,2018年,林灿煌再次带着紫砂壶作品赴台交流,今年9月份和妻子带着作品回台湾新竹和壶友们见面交流。

  2019年,林灿煌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烨煌纪”,在新的工作室,林灿煌会把直播、销售推广这些环节交给同事,自己专心做壶,林灿煌知道,工作室的成功最需要的是自己将紫砂壶做到完美,而紫砂壶制作不仅仅是将手艺练到炉火纯青,还需要在紫砂壶中融入文化。“匠者,始于心才能见于器。”就像师傅季益顺来所说,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还远远不够,还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背景,从传统中汲取创新的养分。

  后来的林灿煌边学习制作紫砂壶,边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希望能做出像师傅的“四大美人”“妃子笑”“琵琶语”那样带着古典韵味的经典作品,这样壶友们在欣赏紫砂壶的同时也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林灿煌希望创作出更多兼具实用和艺术价值的紫砂壶,带大家回到过去三五好友喝茶闲聊的时光,也希望一把紫砂壶能串联起两岸的文化交流。(来源:中国新闻网、海峡两岸艺术之窗、微讯江苏)

  转自台胞之家


文章来源:台胞之家
责任编辑:李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