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望亲好,在两岸交流大潮中逐梦前行

亲望亲好,在两岸交流大潮中逐梦前行
台湾青年沈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这位2002年跟着父亲跨海“登陆”的台湾青年,在成都读中学、在北京读大学,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本硕博学位。2019年,他和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今年3月,他们开通了“台胞法律服务公益热线”,专门为“登陆”求学、就业和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法律服...

  “90后”台湾青年沈杰今年第三次参加海峡论坛。他发了一条朋友圈: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扩大基数、扩大共识,一颗种子可变参天大树!

  作为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杰不仅7自己参会,还带着律所里几名台籍律师进行海峡论坛“初体验”。

  岁末登场的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传递了两岸交流合作的积极信号。“亲望亲好,在两岸交流大潮中逐梦前行!”这是沈杰等参会台胞的共同心声。


00


    两岸交流热情无法阻挡

  海峡论坛大会的开场节目中,大陆著名琵琶演奏家方锦龙与台湾学生李睿涵、厦门南乐团创新演绎《静夜思》等名篇;厦门青年与台湾青年携手吟唱《踏浪》《外婆的澎湖湾》等两岸经典民谣;台湾新北市少儿艺术团通过线上屏幕“现身”论坛,与厦门小学生“同台”朗诵与合唱《少年中国说》……

  “海峡组合”的精彩表演成为本届论坛的一个生动注解: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和岛内人为阻挠,两岸同胞仍对论坛满怀期待,以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会。

  台湾时政评论员黎建南6月就来到大陆,他一直期待着海峡论坛的召开。“疫情挡不住两岸交流的热情,挡不住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感情。”他说。

  新党主席吴成典介绍,从台湾到厦门再回台湾,必须经过35天隔离,但他们一行10人还是来参加海峡论坛。他希望以此表达“主张两岸和平统一、支持两岸扩大交流合作的坚定立场”,坚信“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将会站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台湾青年沈杰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这位2002年跟着父亲跨海“登陆”的台湾青年,在成都读中学、在北京读大学,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本硕博学位。2019年,他和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坤韬律师事务所。今年3月,他们开通了“台胞法律服务公益热线”,专门为“登陆”求学、就业和生活的台湾同胞提供法律服务。

  在沈杰的带领下,台湾律师程薇霖第一次前来参会。“这是很好的交流机会,也是每年大家齐聚一堂、展示自己的机会。”她说。


01


    融合是共同的选择

  参加本届海峡论坛系列活动,对南京市台协会副会长、南京邦舜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启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对大陆未来规划有了更深的了解”。

  丁启民“登陆”20年,15年前在江苏昆山开办一家数控机床自动化公司,目前在重庆、广州等地有8家分厂。他说:“大陆市场可期,而且台商立足大陆,与本地企业融合,往海外市场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亲望亲好,大陆方面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关心照顾台湾同胞,今年继续出台“农林22条措施”等惠台利民措施,扎实推进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这是丁启民第二次参加海峡论坛。在他看来,海峡论坛是两岸交流的绝佳平台,台胞可以及时了解两岸现状和政策。“除了经济交流,我们还有感情交流。”

  “以前我经常唱凄美情歌,现在爱唱甜美幸福的歌曲,歌迷们觉得很新鲜。”台湾艺人熊天平携手北京歌手杨洋出席海峡论坛,“希望用音乐创作给两岸情侣更多信心。”

  这对两岸夫妻结婚10多年,目前已有一对龙凤胎孩子,定居在北京。“哪里空间大,我们就选择在哪里。这是我们共同的选择。”杨洋说。

  夫妻俩经常到新疆、海南等地采风,创作了《幸福像阳光一样》等作品。作为多年参加海峡论坛的两岸伉俪,他们也从论坛中获益。“我们从海峡论坛的婚姻论坛中学习,生活更美满,创作更丰富。”熊天平说。

  无论经济、婚姻还是社会,两岸同胞不断在探索中融合。2013年参加大陆社区治理工作的台胞熊麟说,一开始台胞有“过客”心态,现在小区里“不管台胞还是大陆同胞,都是一家人”

  自去年开始,台湾注册建筑师吴正隆和另外5位台胞组成团队,运用台湾社区营造经验,在福州晋安区完成3个社区融合的实践。他说:“在民间推动两岸融合,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使命。”


02


  携手创造更美好未来

  由于疫情阻隔,一些之前在大陆发展的台青回到岛内,但云来集文旅创始人黄恺嘉看到,大陆是全球最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于是选择“登陆”创业。今年在论坛配套的第十九届海峡青年论坛上,她获评2021福建省台湾青年“创业之星”之一。

  多场活动中,黄恺嘉都身着一袭长衫,手拿一把折扇。对中华传统文化,她满怀感情。今年6月,她和一些台青到甘肃进行爱心扶贫活动。第一次亲眼看到黄河水在脚下汹涌奔流,她心情澎湃,觉得“这就是割不断的民族情感”

  目前,大陆迈进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在持续推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台胞台企来大陆发展,迎来更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大陆是非常能够实现我梦想的一片热土。”黄恺嘉希望用文化与爱来融合两岸,“让两岸之间更靠近一步”。

  “我一直呼吁和鼓励两岸青年协同创业。”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在海峡论坛上表示,台湾年轻人有充沛创意,有的还有专利和产品,而大陆年轻人有人脉又接地气,双方可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两岸年轻人一起携手共创未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今年5月起,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陈文成组织一批台青参与冬奥志愿活动,并在近期承担了冬奥测试赛的部分服务工作。“通过志愿服务,台湾青年可以更深地融入大陆。”陈文成说。

  这位“登陆”10年的台湾青年已经和河南姑娘成了家,有了孩子,其乐融融。他期待两岸青年一起携手破冰,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解读

  国台办解读海峡论坛致辞:宣示必胜信心、坚定决心和不变初心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1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马晓光表示,汪洋主席在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的致辞,宣示了我们推进祖国统一的必胜信心、反对“台独”和外部干涉的坚定决心、为同胞谋福祉的不变初心。

  首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对此有必胜的信心。信心来自道义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中国人民内心拥护统一、热切期盼统一、坚定捍卫统一,这是我们的最大底气所在。

  第二,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保家卫国、反对分裂的意志坚如磐石。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为“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任何人都不要低估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第三,要安宁、要发展、要过好日子,是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我们有能力让台湾同胞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将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鼓励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来大陆追梦筑梦圆梦。

  “汪洋主席的致辞受到广泛关注与积极评价,在海峡两岸产生重大影响。”马晓光指出,希望广大台湾同胞把握时与势,认清利与害,辨别是与非,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两岸同胞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崇高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亮点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取得四大成果

  第十三届海峡论坛大会活动近日在厦门成功举行,取得了四方面成果。

  一是彰显两岸交流强大民意基础。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岛内人为阻挠的不利影响,本届论坛仍隆重举行,各界台湾同胞以不同形式积极参与论坛活动。两岸同胞踊跃参与本届论坛的盛况,再次雄辩地说明两岸交流合作的大势不可挡,同胞走近走亲的意愿不可违。

  二是促进民间合作喜结硕果。论坛期间签署了一批两岸投资贸易、行业合作和基层交流协议。例如,全国台企联与金圆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妈祖文化周活动创新融合经贸合作议题,签约项目15个,计划投资额达37.3亿元(人民币,下同);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共享科技论文400余篇,促成9个项目合作,金额达3000多万元。

  三是务实举措助力两岸青年成长成才。厦门市将出台深化厦台青年交流融合新的政策措施。福州市为在当地就业创业的台胞推出首批550套公租房。“台湾人才闽西南(厦门)对接会”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603个就业岗位。海峡青年论坛评出10个台湾青年优秀创业项目,并列入福建“101台湾青年创业扶持计划”。

  四是推进两岸“云端”交流向纵深发展。广泛运用新媒体,将系列论坛活动从线下搬向“云端”,打破疫情阻隔,让更多两岸同胞参与交流互动。两岸传统技艺(非遗项目)展演与金门现场“云端”连线;两岸好势集暨“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营吸引10万名台胞在线参与;“妈祖杯”海峡两岸线上马拉松赛吸引2.28万余名台胞报名参赛;海峡两岸工商合作论坛吸引1.21万人线上参会。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