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返回频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评话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开山鼻祖为明人柳敬亭。扬州评话表演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同时艺人在创作和表演中还十分注意渲染扬州本地的风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兴起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开山鼻祖为明人柳敬亭。

  扬州评话表演讲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头绪纷繁而井然不乱见长,同时艺人在创作和表演中还十分注意渲染扬州本地的风光,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2006年5月20日,扬州评话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为Ⅴ-2。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市曲艺研究所获得扬州评话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历史沿革

南通州人柳敬亭——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南通州人柳敬亭——扬州评话的开山鼻祖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柳敬亭

柳敬亭    图片来源:网络

  扬州评话兴起于明末清初,开山鼻祖为明人柳敬亭等人。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

src=http___www.kfzimg.com_G05_M00_91_FE_p4YBAFheHdOAWkZZAAGAQlKK8oY908_b.jpg&refer=http___www.kfzimg

图片来源:网络

  到了乾隆年间(1736年-1796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节目,有的则创编新书。

  清咸丰三年(1853年),扬州成为江北军事前哨,扬州的评话艺人,为生计随当地富商豪绅躲避避战乱,东迁泰州、东台一带演出,有的更向里下河地区的高邮、盐城等地谋生。由于演出地域扩大,从艺人员很快由原来在扬州时的几十人增至200余人,扬州评话在苏北地区扩大了影响。

  同治三年(1864年)以后,扬州经济有所恢复,社会趋于安定,在里下河地区谋生的一批艺人,经过了激烈的竞争锻炼返回扬州,扬州评话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

  清朝末年,苏北运河淤塞,江南铁路通车,扬州评话向江南发展,并促使评话艺人队伍又一次增加。据老艺人回忆,当时在各地说书的艺人有300人左右,其中仅说《三国》《水浒》的就有近百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丽堂在表演扬州评话的代表作《武松打虎》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丽堂在表演扬州评话的代表作《武松打虎》   图片来源:中国扬州曲艺网

  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扬州评话的一些名家,向南京、上海及江南开拓,一江之隔的镇江,由于交通便利,语音相同,群众习尚一致,且后来一度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许多评话艺人争相到那里献艺,一时名家荟萃,成为扬州评话的第二根据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扬州沦陷之后,扬州评话的一些名家相继去世,有的到上海谋生,有的转业。在扬州献艺的艺人人数日减,且书艺平平,再加经济萧条,百业凋零,听众已无心听书,书场纷纷歇业。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并没有根本的起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原有二三百人的艺人队伍,包括散落在各地的,仅剩40余人;一些传统书目如《飞跎传》《扬州话》《东汉》《飞龙传》等相继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评话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植,艺人被陆续组织起来。

  1956年曲艺艺人登记时,分布在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海安、东台、南通、淮安和上海的扬州评话艺人增至87人。登记后,有扬州评话曲种的各地的曲艺团曲艺组相继建立,招收学员,传艺授业,使扬州评话艺术后继有人。

艺术特点 

     点2 文化特征 

b3fb43166d224f4ada01775b07f790529922d1da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扬州评话的说表,有“方口”与“圆口”之分。方口语句整齐,富有节奏感;圆口近似生活语言,较灵活,一般方口、圆口兼用。其表演动作幅度较小,通常身子不偏出书台桌角,两足不露出书台桌围,与说表结合,在满足听众听觉需要的同时,又给予视觉的满足。经过几代艺人的发展创造,到清代末年,形成了以充分发挥语言功能,说表细腻、动作传神、着意刻画人物为基本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表述当时当地情景,揭露事件矛盾冲突,刻画书中各色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等方面,都能细致入微,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对于书中人物,尤擅长以扬州市井小民为对象,刻画和塑造书中当时当地的各种小人物,诸如衙役、书吏、丫环、使女、贩夫、走卒、堂倌、屠夫,使之入木三分,呼之欲出。对书中环境的衬托,大量插入当时扬州的建筑设施,民风习俗,赋予书目内容以地方和时代特色。这种以富有表现力的扬州方言,通过口头说表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艺术手法,艺人统称为“表”,有“表是书中宝”之说。在这基本艺术风格前提下,艺人还根据自己的艺术修养、见闻、阅历和身材素质,创造自己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运用手势、身段、步法、眼神,表情讲究演示“虚神”;对描写人物强调寓神于情,不追求形似。

     点2 艺术特色

杨明坤说演扬州评话《皮五辣子·假扮夫妻》

杨明坤说演扬州评话《皮五辣子·假扮夫妻》   图片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扬州评话最大的特色是说表细致,刻画入微,这正体现了南派说书的优长之处,与北派说书的粗犷与简洁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扬州方言说表,以中州韵和方言土语起角色,以手、眼、身、步传神达意,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艺术形象,讲究叙事说表、开相说表性格说表、气氛说表、写意说表、绘状说表、逗噱说表、评论说表等多种表现手法。正如艺人“道经”所云:“说书要说理,说理要说事,说事要说人,说人要说心”。扬州评话的结构几乎都用以书中一个人物串书、线到底的形式,而不同于北派说书人物主宾配合、单笔攒笔并用、事件复线发展的结构形式,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巧妙地运用风俗性的生活细节丰富书情,各地评书评话都有此追求,但在扬州评话尤其讲究,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

  点2 表演方式

马伟在说演扬州评话《武松·杀嫂祭兄》

马伟在说演扬州评话《武松·杀嫂祭兄》    图片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扬州评话多为一人表演,坐说不唱。其说表特色,为细腻、严谨、深刻、实在。它的传授方式,分为家传、师承两种,均采用口传心授的古老方法。   

艺术流派

c8177f3e6709c93df1c306649f3df8dcd100546b

图片来源:王少堂

王少堂教孙女说书

王少堂教孙女说书    图片来源:网络

  说演《三国》者以清咸丰、同治年间的李国辉、蓝玉春最为影响深广,为后世所宗法,号为“李派”和“蓝派”;李国辉所传8个弟子时称“八骏”,其中的康国华以说演孔明角色见长而有“活孔明”之誉,由他开创的《三国》说演风格人称“康派”。说演《水浒》的名家有邓光斗,以表情动作精彩而获“跳打《水浒》”之誉。后来艺人王少堂在继承前辈《水浒》书艺的同时,发展了其中的宋江、武松、石秀、卢俊义等四个“十回书”,自成一绝,人称“王派《水浒》”。  

经典剧目

未标题-1

 图片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网络

扬州评话《西游记》第50集《黄袍怪3》

扬州评话《西游记》第50集《黄袍怪3》   图片来源:网络

  扬州评话的传统节目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讲史演义类的《东汉》《西汉》《三国》《隋唐》《水浒》《岳传》等;公案侠义类的《绿牡丹》《八窍珠》《九莲灯》《清风闸》;属于神话灵怪类的《封神榜》《西游记》《济公传》等。

u=2853538405,394353398&fm=224&fmt=auto&gp=0

图片来源:网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理出版了王少堂的长篇《水浒》,即宋江、武松、石秀、卢俊义四个“十回书”;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根据小说编演的《烈火金钢》《林海雪原》《红岩》和夏耘等创作的《挺进苏北》、李真创作的《广陵禁烟记》等一些长篇和中短篇书目。

传承保护

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 会场

扬州评话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会场     图片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

  点2 流传现状

  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扬州评话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截至2006年5月,扬州评话的演出队伍已经萎缩,听众老化,书场陈旧,后继乏人,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亟待有效保护。

  点2 保护措施

202110121225031873

扬州市曲艺研究所     图片来源:扬州市曲艺研究所官网

  2011年,由扬州市曲艺团转制组建的扬州市曲艺研究所,为鼓励演员们积极地传承评话艺术,不断拓展新书场,截至2014年11月已在扬州的13个社区及镇江、淮安等地开设书场。

  2014年,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有计划地对名家名篇名段进行录音录影,从而对国家级非物质为文化遗产扬州评话进行更有效地保护。

  点2 曲艺价值

王少堂说书

王少堂说书    图片来源:网络

  扬州评话的价值主要在于:历史性——它是中国传统说书艺术的活化石;文学性——它是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优秀典范;艺术性——它是从日常生活语言中提炼加工而成的语言结晶。正因为它具有高度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所以俄罗斯、丹麦、日本等国都不乏研究扬州评话的研究者。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编辑策划: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