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太空?美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

备战太空?美卫星今年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
今年7月和10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采取了紧急避碰措施。美国卫星的危险动作,不排除是在试探中国航天空间感知能力的可能性。目前全球航天界都有对美国星链系统的野蛮发展提出质疑的声音。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网的发布信息截图

     根据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的文件显示,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代表团12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普通照会表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在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对中国空间站搭载的航天员生命健康构成危险。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组合体针对有关美国卫星,两次实施“紧急避碰”。

  该照会表示, 2021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了5次发射任务,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稳定运行在高度390千米附近的近圆地球轨道,轨道倾角约41.5°。

  在此期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1ink)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出于安全考虑,空间站组合体分别于7月1日和10月21日实施对美国星链卫星的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紧急避碰”)。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次紧急避碰

  美国星链-1095卫星自2020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米的轨道上。2021年5月16日至6月24日,该卫星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米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空间站间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第二次紧急避碰

  2021年10月21日,美国星链-2305卫星与中国空间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风险。为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中国空间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该照会指出,中方请联合国秘书长将上述情况周知《外空条约》各缔约国,并提请各缔约国注意,根据《外空条约》第6条,“各缔约国对其(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非政府的团体组织)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所从事的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并应负责保证本国活动的实施符合本条约的规定。

美国借此探测中方的太空感知能力

     航天专家表示,目前SpaceX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都运行在550公里的轨道上。根据中方照会的内容,中国空间站的两次“紧急避碰”都是因为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的降轨,目的可能是为增强卫星星座在局部地区的通讯性能。在SpaceX公司的规划中,该公司准备在330公里的轨道上部署一大批卫星。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美方借此探测中方的太空感知能力,测试中方是否能准确掌握它们的行动。

  美国SpaceX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2014年提出了“星链”计划,试图建立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报道称,迄今为止SpaceX已经发射了近1900颗星链卫星。该项目计划向太空发射1.2万颗卫星,未来还可能再发射约3万颗卫星。

     目前SpaceX公司发射的都是轨道高度550公里左右的卫星,它们还准备在1000公里左右的轨道再发射2000多颗卫星。此外还有超过7000颗卫星准备部署在离地330公里的轨道上。

  SpaceX公司组建的这种密集卫星网络,毫无疑问会对其他国家的航天器造成威胁。航天界目前对于星链卫星的军事应用表示担忧,因为在4万多颗卫星部署以后,其他国家正常的航天发射就会受到影响。而此次通报星链降低轨道的动作不仅是增加了中国空间站的危险,还可能和其他国家的航天器碰撞。

     此前,英国研究团队曾警告说:“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每周都会涉及约1600起航天器接近事件;其中至少有500次都是星链和其他国家航天器的接近,甚至包括二者距离小于1公里的危险情况。”

     据介绍,SpaceX公司就曾有过星链卫星降低轨道,威胁国际空间站的先例,“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SpaceX公司订立了协议,规定碰撞造成的一切责任都由SpaceX公司承担,而且后者必须在卫星做出机动动作一周之前通知NASA。”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1967年《外空条约》是公认的当前外空领域国际法基石。该条约规定,航天员是全人类派往外层空间的使节,各国应尊重、保护航天员安全,并将在外空发现的对航天员生命或健康构成危险的现象通知联合国秘书长或其他缔约国;各国还应为其国内私人公司的一切外空活动承担责任。

  赵立坚说,为履行条约义务,维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中国政府于12月3日通过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了上述危险情况和中方采取的措施,并请秘书长周知各缔约国。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己却无视外空国际条约义务,对航天员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方始终本着为全人类谋福利的精神和平利用外空。美方应该尊重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外空国际秩序,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维护在轨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空间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成立两年,美国太空军备战几何?

太空军迎新名字“守护者”。图/美国太空军推特
美国太空军成员被命名为“守护者”(guardians)

     2019年12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批准成立美国第六军种——太空军,并呼吁美国为打一场太空战做好准备。一时间,美国政客关于打太空战的呼声甚嚣尘上。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尽管美国内打太空战的言论有所收敛,但舆论普遍认为,美太空军一直积极为打太空战作准备,只是宣传上变低调而已。

  与两年前相比,美太空军不仅有了明确的太空战略和清晰的政策走向,而且为太空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尤其是对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太空战武器进行升级改造,提升其实战能力。难怪有俄罗斯专家称,“太空战的阴影正悄悄向我们走来”。对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其中,著名的X-37B由航天飞机发展而来,是波音公司研制的一种由助推火箭垂直发射或由飞机投放、可进入地球轨道高速飞行,返回时像飞机一样水平降落,并可重复使用的无人驾驶空天飞机。它采用遥控导航,无驾驶舱,体积比太空飞船小,符合太空战轻便灵活、多功能的要求。X-37B采用一台A223火箭发动机推动,载重量5吨(可携带核弹头),速度达25马赫,地面任何雷达均无法捕捉其行踪。它可以跨大气层飞行,拓展了传统作战空间,能在2小时内抵达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被美国媒体渲染为“2小时打遍全球”的战略武器。

  长期以来,美国防部将X-37B性能指标、任务、实验目的和结果列为最高机密,外界不得而知。尽管如此,外界普遍认为,X-37B是世界上第一架太空多功能战机。它能通过多次变轨,轻易接近空间任何卫星目标,通过机械手捕获或用激光将其摧毁,既可用于反卫星,也可执行反导、轰炸和侦察任务,是美太空军在太空战中的“撒手锏”。目前,X-37B尚未进入实战部署。美太空军正加紧试验,很可能进行第6次飞行。

  而美军的天基卫星预警系统由美空军主管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和美国导弹防御局主管的低轨卫星预警系统(STSS)组成。前者包括至少6颗同步卫星和2颗高轨卫星,后者包括26颗低轨卫星。这些卫星具有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多谱段探测能力,具备在导弹上升段、中段和再入段探测,以及在中段制导拦截的能力。

     特别是天基红外系统的2颗高轨卫星,其远地点位于地球北半球上空,可长期观测北半球动向,主要用于探测中高纬度地域的洲际导弹发射和北方水域的潜射导弹发射。目前,这两颗高轨卫星已部署完毕,第6颗同步卫星将于明年发射。届时,天基红外系统将成为未来若干年内美国主要的天基红外预警监视系统。

美国太空军通信卫星

  另外,美军还在研发新一代天基导弹预警系统。初步系统包括3颗同步卫星和2颗高轨卫星,2023年开始发射。这些卫星不仅能探测跟踪大型弹道导弹的发射,还能探测跟踪小型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甚至高超音速导弹的发射。一旦整个系统完成部署,将对世界各国的导弹作战运用带来较大影响。

  除提升低轨空间监视力量外,近年来美军还大力发展高轨空间作战能力,主要包括在同步轨道上部署大量攻防装备。据外媒透露,目前在轨装备有1个“老鹰”机动作战飞行器、4颗“地球静止轨道空间态势感知”机动巡视卫星、1颗“太空监视小卫星系统”试验卫星、2颗“盔甲”攻防试验小卫星等。这些试验卫星和装备对和平利用太空的各国卫星构成相当的威胁与挑战。

2021年中国航天跑出“加速度”令美嫉妒

452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第二次出舱任务27日凌晨圆满收官,这是中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第四次出舱任务,在岁末年终为2021年的中国航天事业再添高光时刻。

  回顾2021,从中国“太空之家”开建,“天问”登火,“羲和”探日到长征火箭突破400次发射,中国航天精彩不断,太空探索跑出了“加速度”,正如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一首诗歌中所写,“从已知世界来到未知世界,我们在探索。来到太空,填补空白。”

  2021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开局之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空间站拉开建造大幕,先后迎来两批神舟飞船乘组“入住”。6名航天员完成4次出舱任务的同时,也刷新了多项纪录。

  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指令长聂海胜成为首个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根据任务安排,中国明年还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在2022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未来将有更多中国航天员“来到太空,填补空白”。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进展的同时,2021年中国探索太空的边界也在不断拓展。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作为中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任务在世界航天史上,首次实现了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绕、着、巡”三大目标,标志着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科研团队发布了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证明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使此前已知的月球地质寿命延长了约10亿年;此外,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探月工程四期任务已获批复。它包括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三大任务,并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除了在火星、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2021年中国也迈入了“探日”时代。10月14日,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卫星取名灵感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此举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同时,这些越迈越远的探索宇宙的脚步,离不开运载火箭的助力。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年度发射已超50次,再创历史新高,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于12月10日迎来第400次飞行。相比前三个“100”次,最新的100发仅用时33个月,中国探索太空的步伐越来越快。

  从载人航天到深空探测,2021年的中国航天“多点开花”,加紧步伐来到地球“摇篮”之外的世界,为丰富人类的太空知识图谱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曾表示,外空是全人类共同财产,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更反对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美方以所谓他国军事威胁为借口组建太空部队,意在谋求太空绝对军事优势,极易引发外空军备竞赛,严重威胁太空的和平与安全,严重威胁全球战略稳定,我们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要加快航天发射的便捷化和低廉化,将我们的太空资产不断体系化,争取实现某些领域和项目的超越领先,不断瓦解美国的太空优势。必须清楚,外太空安全正在成为中国整体国家安全新的基石。我们通过外太空的力量博弈来加强对美整体威慑可以有效削弱美方的战略狂妄,在美方想建立压倒性优势的时候迫使其面对现实,回归一定程度的均势思维。

  多年来,中国在太空领域一直秉持敞开大门的合作理念。中国和联合国外空司发布的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就是最好的佐证。我们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中国的开放姿态迎来了诸多合作伙伴与合作项目。这与某些国家和组织要建立太空部队、宣布把太空列为一种新战场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赞誉。


     来源:新华社、中新社、环球网、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