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走进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先秦服饰

华夏经纬网文化频道特推出系列策划,聚焦“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史,感受古代服饰文化之美。本期策划,小编带您了解一下先秦服饰,看看商周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的?胡服是何时引进中原的?还有腰带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编者按: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华夏经纬网文化频道特推出系列策划,聚焦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带您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历史,感受古代服饰文化之美。

  本期策划,小编带您了解一下先秦服饰,看看商周时期的服饰是什么样的?胡服是何时引进中原的?还有腰带又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后世相继沿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对服饰有较大影响。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并引进胡服。

商周服饰是什么样的

04

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石人像(摄影:虞鹰)

  这时华夏族的服装为上衣下裳(cháng),但互不连属,因内裤尚不完备,箕踞(jī jù)而坐或撩起下裳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在室内常敛膝而坐,且于腰下系巿(fú)。巿也称蔽膝,是贵族男女礼服前部的一种装饰,使用时以革带系于身前,下垂至膝部。

05

有关巿的文物及示意图(摄影:虞鹰

06

  西周时不仅在腰前系较宽的巿,还在身前系玉佩,垂至腹下。成组的玉佩是贵族身份的体现,身份愈高,组玉佩愈长,行走愈慢。当时要求大贵族须走出“接武”、“继武”等步伐来,以体现“君臣尊卑、迟速有节”。

02

商周配饰。(摄影:虞鹰

  西周时,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也不同。《礼记•玉藻》说:“君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接武是“二足相蹑,每蹈于半”;继武是“谓两足迹相接继也”;中武则是:“足间容一足之地”。“行接武”时,走得极慢。

深衣的出现与胡服的引入

  东周时,我国服装的重大改变,一是深衣的出现,二是胡服的引入。

  深衣

01

着深衣的人物线图。(摄影:虞鹰)

  战国时期出现了上下身互相连接的深衣,其下摆部分裁出曲裾,向后拥掩,蔽体完密而不碍行步。这种服式从战国一直流行到魏晋,文官、武士、妇女都可以穿。

07

战国,着深衣木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摄影:虞鹰)

  胡服

08

蒙古国诺颜乌拉古墓出土的匈奴衣、裤(摄影:虞鹰)

09

山西侯马出土的战国陶范和对应铜人形像(摄影:虞鹰)

  胡服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多为窄袖上衣和长裤、靴子相搭配,便于骑马作战。赵武灵王首倡胡服骑射,自此骑兵兴起,车战逐渐没落,传统的上衣下裳式服装多转化为女性的衣裙。

“腰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先秦时期,从革带、带钩之后,还出现了带鐍、带扣和带头等几个与带有关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腰带一步步发展成熟的过程。

  革带

015

革带。(摄影:虞鹰)

  先秦贵族着正装时,于腰间束大带和革带。大带以丝织物制作,不宜悬荷重物,巿和佩都系在革带上。平民只束革带,即所谓“布衣韦带之士”。在金属带具出现之前,革带两端多用窄绦系结。

  带钩

010

带钩文物(摄影:虞鹰)

  带钩的作用使革带的形制大为改观,已知最早的带钩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过去曾认为带钩是北方草原传入的,但是近年各地均有春秋时期的带钩出土,而北方草原地区带钩的出现不早于春秋末,且数量很少,故此说难以成立。

  带头

011

金带头文物(摄影:虞鹰)

  北方草原民族的革带,于两端相接处各装一件饰牌,名带头,无括结功能。战国晚期将饰牌中的一件于内侧开一个孔,则可用另一侧上的窄带绕孔拴缚,是为有孔带头。这类带头有的还配有穿针,以便将窄带引入孔中。

  带鐍

012

带鐍示意图(摄影:虞鹰)

  东周时在马鞍具中出现了一种前端有固定扣舌的环形带具,名带鐍(jué)。革带另一端或所 延续出的窄带可自下而上通过穿孔,再绕返回来用固定扣舌勾住,将剩余部分掩到前一段带子底下,从而将革带系紧。

  带扣

013

带扣示意图摄影:虞鹰)

014

  从带鐍再发展一步,将前端的固定扣舌换成活动扣舌,就成为通用至今的带扣。带扣初见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陶马腹带上,它是我国的一项发明。

编辑策划:虞鹰  摄影: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