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文物解密古代饮食文化——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知识

《汉书·郦食其传》中写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享受生活从吃开始。但吃,不仅是为了果腹与生存,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调羹弄膳之间,处处流露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编者按:《汉书·郦食其传》中写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享受生活从吃开始。但吃,不仅是为了果腹与生存,更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调羹弄膳之间,处处流露着生活智慧和生命尊严。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茹毛饮血到炊煮熟食,从大羹玄酒到佳肴美馔,我国古人的餐桌见证了上万年的饮食革命和文化流变。精致的餐食与精致的餐具相搭配,更体现了古人在饮食中对色、香、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华夏经纬网文化频道特推出系列策划,通过文物解密古代饮食文化,带您了解中国古人吃什么?怎么吃?在饮食方面又有哪些传统礼仪吧。

青铜簋的主要功能

青铜簋

青铜簋

     青铜时代,青铜簋是重要礼器之一。主要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用于盛酒的青铜容器主要有尊、卣、觥、罍、壶、缶等。用于盛放牲肉的是青铜鼎。

《饮膳正要》

饮膳正要1

饮膳正要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之一,又是研究中国古代食品加工和膳食“营养”的重要著作。该书谈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营养原则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干金食治》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干金要方》中的第26卷。在《千金食治》中,孙思邈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食疗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一系列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医疗效用,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最有代表性的、最重要的食物疗养专著。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养生学著作。全书的指导思想是以食疗疾,特别重视食物的性味、食用禁忌及食疗的作用。

羽《茶经》

茶经

茶经

     陆羽所著《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茶学专著。全书共有三卷十章,分别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记述茶叶的源流、历史发展、现状、生产与加工技术以及饮茶技艺,是茶学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之作。它的问世, 宣告了饮食学中的新兴学科茶学的创立; 《茶录》为北宋人蔡襄所著,全书共1卷,分上下篇。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

汉代铜染器的“染”字含义

铜染器

铜染器

     铜染器的“染”指的是调味品。《吕氏春秋当务》记载了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两个武士,一次偶然相遇于路上,饮酒无肉,于是相约彼此割对方身上的肉下酒,“于是具染(高诱注:染,鼓、酱也)而已,因抽刀相啖,至死而止”。铜染器为汉代的一种涮食工具。用濡法制作肉食,在汉代较常见。濡肉包括两个步骤: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白煮肉;然后再蘸调料加味,染杯中盛的就是调味的酱汁。

唐代名宴

93226146

     鹿鸣宴、曲江宴、烧尾宴均为唐代名宴。唐代各州县通过考试选拔出本地的优秀举子,称乡贡,这些乡贡赴京参加省试之前,地方长官都要设宴欢送,当时称此宴为“鹿鸣宴”,曲江是长安郊区风光胜地,在唐代,皇帝每年都要在这里赐宴新科进士,规模庞大,人员众多,是具有节日气氛的重大宴饮活动;烧尾宴盛行于初唐,某人升官时要宴请宾朋同僚,时人称为烧尾宴。如果得任朝廷要职,还得宴请皇帝,也称烧尾宴。唐韦巨源拜尚书令,曾宴请唐中宗,留下了著名的《烧尾食单》。

匜与盉的用处

匜

盉

     匜与盉都是用于盥洗的盛水器皿,匜是半开敞式,而盉则是全封闭式结构。商周时期贵族宴享前后要行沃盥之礼,沃盥时用匜与盉冲洗双手,以盘承接弃水。因此,匜、盉、盘是中国早期饮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觯和觚均为饮酒器。

编辑策划:张祝华

摄影: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