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密古代饮食文化——古代农用器具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就各个地域而言、不同的环境而言、相应不同的农业生产而言,使用的农具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

嘉量 新朝(公元8——23年)

嘉量

  嘉量是新莽时代制定的谷物计量标准器,以龠、合、升、斗、斛五量俱全,故名嘉量。王莽建立新朝,托古改制,改革度量衡是其政治举措之一。具体计量方式为: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

陶仓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陶仓

  管子曾有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存储谷物的,一般将收藏谷子的建筑称为仓,收藏米的建筑称为廪。

屋形陶仓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屋形

  秦汉时期,对粮仓的保卫,有种种严明的规定。除了高筑粮仓围墙、圈养狼犬看护粮仓、严闭仓门等,秦律中还有防潮、防火和防盗、防鼠雀虫害等各项规定。

朱书“麻豆万石”陶仓

麻豆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陶仓是为贮藏粮食颗粒和经济作物种子的用具,两汉时期墓葬中常见。许多陶仓出土时里面还保存有黍、稻、粟、大豆、麻等农作物的外皮,仓外壁则以题记标明粮食的名称。成为研究汉代农业种植和饮食生活的重要材料。

黄釉陶碓 隋(581年——618年)

陶碓

DSC00372

  碓是给谷物脱皮的工具,大约发明于西汉时期。其工作原理与杵臼相近,只是用足踏代替了手杵,不仅省力,而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因为是用足踏,所以这种碓又名践碓。

绿釉陶磨 汉

陶磨

(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石磨

  石磨是粮食加工工具,在我国最早出现于秦代,到西汉时已普遍推广至南北各地,东汉时期作为明器模型在墓中出现较多。这类明器的组合往往是仓、灶、厕、磨、楼及家禽家畜等,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石磨盘、石磨棒 

石头棒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 (约公元前 7000——前5000年)

DSC00389-恢复的

  石磨盘、石磨棒是谷物加工工具,可使谷物脱壳或粉碎,也用于加工、碾碎坚果,一器多用。谷物的果实多有硬壳,无法直接食用,一般得经过脱粒除壳等加工步骤才能使其变成能烹煮的“粒食”。

石杵、石臼

石臼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 2500——前2000年)

  石杵一般和石臼配套使用,是继石磨盘之后不久出现的重要的谷物脱壳加工工具。杵臼加工可以使谷物在脱壳过程中较少散落、丢失。

汉代“五谷满仓”瓦当

瓦当

  “五谷满仓”寄寓了人们对谷物丰收的期望

结束语:

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在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不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使得农业一步一步的向现代化发展。

编辑策划、摄影: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