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22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创造新纪录

一箭22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创造新纪录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文昌一号01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等22颗商业卫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也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执行商业航天发射。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2月27日11时06分,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22颗卫星,创中国一箭多星最高纪录。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为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无助推器状态,为适应一箭多星任务,更换整流罩,本次发射是该构型首次飞行试验。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全箭长约48米,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0米,起飞重量约198吨,起飞推力约240吨,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3吨运载能力。

  本次飞行试验搭载了海南一号01和02星、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文昌一号01和02星、泰景三号01星等22颗商业卫星,主要用于对地观测、低轨物联网通讯、空间科学试验,可提供资源调查、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支持、物联网分散终端数据采集、在轨科学试验和技术验证、海南及环省海域船只信息收集处理等服务。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任务适应性强、能力覆盖范围广,可面向政府和商业用户等多主体需求,承担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等中型载荷的单星发射和中小型载荷组网发射任务;通过助推器选配和火箭模块化、批量化生产交付,可大幅提升经济性和测发效率,有效保证中国进入空间能力。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09次发射。

共享火箭“拼车”新模式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一箭发射22颗卫星,创造了中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但一次要将这么多卫星安全顺利送达目的地,首先要解决“乘客”们在整流罩内的布局问题。研制人员充分梳理卫星的结构形式、任务需求,创新设计了一款三层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间内,为每颗卫星安排舒适的“座位”,并且能够保证卫星不同方向的分离安全。

  “本次任务一共需完成22星分离,共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创造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录。可以说星箭分离中长八遥二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终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段保成说。

  不仅如此,研制团队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设计工作后,专门开展了星箭联合操作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卫星的安装操作顺序以及布局位置进行了调整,并通过多轮仿真计算对星箭分离动作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卫星从“上车”到“下车”全过程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从8米缩短到5.4米,降低了全箭关键部位的受载。这样一来,火箭发射的放行条件可以适当放宽,进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务适应性。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专家组装星罩组合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供图

     长八遥二火箭发射是新一代运载火箭2022年的首次飞行,一院2022年宇航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型号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介绍说,与遥一火箭相比,长八遥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两个助推器,从两级半构型变成了两级串联构型。自成功首飞到遥二火箭完成总装总测、具备出厂条件,研制团队仅仅用了1年时间,这要归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

  长八遥二火箭是一发“共享火箭”,其搭载发射的22颗卫星,分别来自7家研制单位。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形象地介绍这种全新的共享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拼车方案,为用户提供经济实惠的发射服务,门槛大大降低了。”

  另外,由于是共享发射,需对接多家用户单位,协调工作成倍增加,面对研制过程中用户迭代更新、方案反复等困难,研制团队需要持续开展方案调整、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据悉,通过这次长八遥二火箭的成功探索,一院计划推进共享发射的常态化。

双重考虑分批次“下车”更安全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结合任务需求,设计团队对传统的卫星结构进行梳理,最后设计出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为“乘客”提供三层“座椅”。“三层式多星分配器”从下到上分别由锥形支架、中心承力筒和圆盘平台组成。其中,锥形支架搭载2颗卫星,中心承力筒搭载14颗卫星,圆盘平台搭载6颗卫星,完美将22颗卫星装进整流罩中。

  那么这22颗卫星分离时以及进入预定轨道飞行时会不会发生碰撞?“座椅”有了,卫星顺利装进了整流罩,但如何让这些“乘客”能够安全准确“下车”?

  首先要考虑的是卫星近场分离安全性。专家绍说,卫星到天上后要离开箭体,在这个过程中,卫星的动力源和解锁方式会有一些偏差,不是想象中的静态安装位置在哪里,分离过程中就一定在这个范围内不晃荡。某些时候这些小偏差会使得卫星与卫星之间距离缩小,威胁到箭体安全。

点击进入下一页
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根据卫星的不同分离机构,设计团队结合实际卫星布局位置,对所有的箭体和卫星偏差进行多轮仿真计算,让各卫星之间保留一定的近场分离过程中的动态间隙,保证近场分离安全性。

  卫星数量越多,分离出去后在轨道飞行碰撞的风险就越大,因此,远场分离安全性也是设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重点。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轨道设计师李静琳指出,分离速度、分离方向、分离顺序是影响卫星后续运动轨迹的关键因素。但在这次卫星数量如此之多的情况下,要在有限的外界分离轨道将22颗卫星错开,避免卫星之间互相干涉,对设计人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22颗卫星加上一个火箭末级就是23个分离体,为了保证彼此之间分离的安全性,设计团队计算分析每一颗卫星运行的轨道参数,对23个分离体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长周期的仿真、观察和考核,并根据卫星布局,设计分离方案,最终采取了12次分离动作,依次将22颗卫星逐步分离出去,并通过不断调整末级箭体的姿态,实现不同卫星的分离方向调整,确保各个卫星近远场安全,让22颗卫星安心“下车”。

中国航天未来可最短7天发一箭 

点击进入下一页

准备发射的长八遥二火箭

  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表示:“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的需求越来越大,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改变发射场流程、缩短火箭研制周期迫在眉睫。作为‘国家队’,我们有责任、更有能力实现太空经济的共同繁荣,加速建设航天强国。”

  据悉,现在长八火箭总装最快是23天,但总装后从天津厂房运到发射场,还需要进行火工品安装、单元测试等工作,周期长。如果在发射场旁就近建设总装测试厂房,把发射场测试和出厂测试合二为一,火箭总装、测试后直接就到塔架上准备发射,能够节省一系列测试、检查、转运的步骤,极大压缩火箭在发射场的周期,适应未来市场对长八火箭快速发射的需求。

  目前,海南总装测试厂房已经开始施工建设,发射工位也正在论证过程中。届时,7天就能实现一次长八火箭发射,一年就可发射50发。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近年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迅速,其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不仅可以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还兼具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作为“长八母港”,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将成为支撑未来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建设的“重量级”成员。

  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成功实现长征二号丁、长征四号乙、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改、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等多型火箭在该中心实现首飞,综合测试发射能力不断提升,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戮力前行。

     “文昌发射场商业航天发射首战告捷、创造纪录,已经具备执行商业航天发射任务能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这里还将着力构建商业航天发射区,打造航天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商业航天创新示范区和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支撑航天强国建设,构建国家航天力量新的重要增长极。”


     来源:新华网、中新网、科技日报、人民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