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密古代饮食文化——古人饮酒的器具

古代酒器就是古时人用于盛酒、温酒、饮酒的各类器具的总称。古代酒器,有尊、壶、爵、角、觥、彝、卣、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由于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酒器的外型自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故而种类繁多。

铜爵

铜爵

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1950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一般认为爵是可以用来温酒的饮酒器。青铜爵始见于二里头文化,盛行于商代,一直沿用到西周中期。爵在祭祀中用于歆和祼。以香气享神曰“歆”,加热后,爵内鬯酒的蒸汽香味浓烈,鬼神乐于享用。在祭祀中,爵内鬯酒通过前端的流浇灌到地上称为“祼”。

青铜角

角

  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青铜角是一种饮酒器,主要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商代晚期的一些墓中,角和爵相伴出现,他们功能相近,规格大小也相仿,但角无柱无流,在口沿两端铸成长锐之角。宋人《博物图录》始将此类青铜器命名为“角”。

“父丁”铜觯

父丁

  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

  觯为饮酒器,出现于商代中期,流行至西周早期,可分为扁圆觯、圆觯、椭方形觯三种型制。

高柄杯

高柄杯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1975年山东郊县三里河出土

高足杯

  高柄杯是饮酒器。龙山文化的黑陶杯器胎薄如蛋壳,也被称为“蛋壳陶”,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范围小,数量少,多见于大型墓葬中,一般作为礼器或高级奢侈品。

铜卮

铜卮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1955年广西贵县出土

持卮

  卮是秦汉时期常用的饮酒具。在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上,持卮宴饮是人们熟见的场面。制作卮的原料除铜外,还有木、陶、银等。卮的容量因大小不同而有差异。马王堆遣策和铭记所记录的卮有小卮、二升卮和斗卮之分。

陶耳杯

陶耳杯

晋(265—420年)1953年江苏宜兴出土

  耳杯是汉晋时期流行的一种饮酒器具,也作食器。因其形状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半月形耳,就像一双羽翼,故又名羽觞。

葫芦形素面银壶

葫芦形素面银壶

  唐(618—907年)陕西出土

  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金银制品业空前发展。皇室贵族对金银器具非常偏爱,宴饮时经常使用。这件银壶是中晚唐时期制作的器型。

鎏金花鸟葵式高足银酒杯

鎏金花鸟葵式高足银酒杯

  唐(618—907年)

  高足杯是唐代的饮酒具。它并不是中国传统器物,大约是渊源于古罗马,然后通过西亚、中亚对中国产生影响。花鸟纹饰在唐代十分流行,也常与鸳鸯、鱼、蝴蝶等吉祥纹样成对出现,寓意吉祥、圆满。

鎏金高足铜杯

鎏金高足铜杯

  唐(618—907年)

  这件高足杯造型属西方式样,而猎手所着之幞头、窄袖袍却为唐服,装饰风格也具有中国特色,是唐代中西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的珍贵实证。

青花宝相花高足杯

青花宝相花高足杯

清(1644—1911年)

  高足杯是饮酒用具,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这件高足杯是景德镇官窑生产,底有“浩然堂”楷书款。

青花三阳开泰仰钟式杯

青花三阳开泰仰钟式杯

  明(1368—1644年)

  仰钟式杯又叫铃铛杯,是明清时期流行的酒杯样式之一。三羊开泰图为传统吉祥装饰纹样,取其否极泰来,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象更新之意,多用作岁首称颂之辞。

黄地绿彩云龙纹方斗杯

黄地绿彩云龙纹方斗杯

  明(1368年—1644年)

黄地绿彩云龙纹方斗杯1

  方斗杯是明代流行的酒杯样式之一,器呈斗形,故称方斗杯。

结束语:

  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中国古代在生产水平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制作出饮酒器具,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充满着无限想象力、更是体现了非凡的创造力。

编辑策划、摄影:张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