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借俄乌冲突抹黑施压,中国展示大国担当

美借俄乌冲突抹黑施压,中国展示大国担当
围绕乌克兰危机问题,美国多次企图强拉中国“入局”未得逞后,西方媒体又开始编造与中国相关的很多虚假消息。比如,声称“俄罗斯要求中国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等等。人们常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美国这些造谣中伤,就是射向中国的各种“暗箭”。美国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巨头建立起来的全球舆情影响力,抹黑中国形象,这种破坏力不容小觑。

src=http _nimg.ws.126.net_ 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2%2F0205%2F747c9825j00r6u47r0010d000or00fvp.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 _nimg.ws.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

  最近,欧美媒体通过所谓“独家报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编造了与乌克兰局势相关的很多情节。比如,声称北京知道俄罗斯将采取对乌军事行动,但要求对方在冬奥会结束之后,再实施进攻;再比如,声称“俄罗斯请求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中国正在考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试图飞往北京,但飞机中途返航”等等。

  其中,《纽约时报》先后两次就乌克兰问题编造向中国泼脏水的报道,引述的“匿名高官”均来自白宫国安会。在近期的一系列虚假消息中,白宫和美国媒体连番上演“双簧”,其意图十分明显:一方面是要歪曲中国的公正立场,在国际上抹黑中国形象,为其在战略上打压中国造势;另一方面则要离间中俄关系,企图实现“一箭双雕”,缓解美国“两线作战”的压力。

     而美国的同盟体系和舆论霸权,也使它即便撒谎成性仍能获得一定附和、加持。这些都成了美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倚仗。

  欧洲“政治”网站近日引述不具名“欧盟高级官员”的话称,欧盟领导人掌握“非常可靠的证据”,能证明“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该匿名官员还威胁称,如果中国向俄提供武器,欧盟方面有可能对中国采取贸易措施。这与美国媒体日前引述不具名“美国官员”的话造谣“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如出一辙。

  虽然报道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信息,但仍被一些媒体转载,还成为“政治”网站阅读量最高的一条新闻。新加坡《联合早报》称,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之前也引述美国官员的话称,自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后,俄请求中国提供军事装备和援助,但这些官员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或拒绝说明俄需要哪方面的援助。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近日连续回应这些假消息。他表示,近期,美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接二连三散布针对中国的虚假信息,用心险恶。中国有句话叫“撒谎不打草稿”。美方个别官员散布这些谎言的时候,都是叫“不具名官员”“匿名官员”。他们有本事说谎,为什么不提供自己的名字?

中国彰显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而在此次视频通话前,美方不断散布虚假信息,对中方抹黑施压,让中国接受美国那一套处理俄乌危机的方式。很显然,美国的目的并未达到。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习近平指出,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这些大的原则是中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立足点。各方应该共同支持俄乌对话谈判,谈出结果、谈出和平。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

  习近平强调,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任何情况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

     专家认为,中方给出的信号是:美方采取的手段不仅无济于事,格局还小了。美方以简单的黑白对错“二分法”看待问题,目的是惩罚其认为的错误行为,却无法解决当下实际的问题,甚至还可能升级态势,将局部问题扩散为全球性问题。

     中方的表态实际是告诫美方以更务实的态度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去应对现状,避免让局部冲突成为影响全球稳定的系统性问题。

  通过此次视频通话,中国领导人展示了“大国应有的样子”,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当是在面临复杂难解的矛盾时,像中国一样为缓和局势、解决问题做出努力,而不是添油加醋、火上浇油。

中方提供食品和睡袋,美国却送武器

点击进入下一页

  俄乌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引发全球关注,美国一些人和西方媒体却借此指责中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声称,美方对俄罗斯袭击乌克兰基础设施并造成平民伤亡表示关切,“但中方一直未明确表明立场”。在近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部分西方媒体记者不断发问“中方对于乌克兰平民伤亡是否感到关切”。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当然对平民的伤亡表示惋惜。冲突发生以来,中方一直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劝和促谈。中国红十字会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三批人道援助物资。“中方向乌克兰方面提供的,是食品、儿童奶粉、睡袋、棉被、防潮垫等急需的人道主义物资。而美方提供的却是致命性武器。对于乌克兰的平民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食品和睡袋?还是机枪和炮弹?稍具理性和常识的人,对此都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公开宣称,他将“张开双臂”欢迎那些逃离战火的乌克兰人,但自本次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只接收了7名乌克兰难民,而目前已有310万乌克兰难民逃往欧洲。美国则一方面对乌克兰平民伤亡表示关切,一方面继续向乌克兰运送武器。目前美国对乌克兰武器援助的总额已达到10亿美元。

美副国务卿承认乌克兰有“生物研究设施”_1646876219592

     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提供的清单显示,美方向乌方提供的最新武器装备包括800套防空系统,9000套便携式、高精度反装甲系统,7000件机枪、榴弹发射器等小型武器,以及2000万发炮弹和子弹。

     赵立坚指出,这还不是他清单的全部。美方最新援助的武器是为乌克兰带去稳定和安全吗?还是会给乌克兰造成更多的平民伤亡?

     美国副总统近日到访波兰,被问及美国是否会接纳部分乌克兰难民时,我们听到的是她哈哈的笑声。世人看到的是,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方至今在难民问题上仍只是惺惺作态。这颇具讽刺意味。

  赵立坚强调,美方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向中国这样一个非当事方大泼脏水。美国这种卑劣行径恰恰暴露了美方做贼心虚的心理、祸水东引的祸心和他们借乌克兰危机渔利的真实意图。

平息乌克兰危机需要中美协调

美副国务卿承认乌克兰有“生物研究设施”_1646876219838

  目前,乌克兰危机正在造成乌克兰境内的人道主义危机、蔓延至欧洲的难民危机、乌克兰境内可能发生的核电站燃料泄漏危机,以及美国在乌克兰多个生物实验室可能发生的生物病毒泄漏危机。持续的军事冲突和对峙可能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进一步来说,如果乌克兰危机持续深化,美国和欧洲国家全力扶持乌克兰军队全面迎击俄军的战争行为延续,很难完全排除出现冲突升级的可能性。

  眼下,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已超过10万人。这是2014年以来美国在欧洲驻军的最高规模。虽然华盛顿和北约目前强调不会直接派兵进入乌克兰参战,但哪怕是事故性的越境军事冲突、以及欧洲奔赴乌克兰的“志愿者”伤亡上升,都可能引发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俄罗斯已经摆出了“一旦美国和北约国家介入可能发动核打击”的决心。可以预见的是,乌克兰战局的长期化,将会让欧洲和世界都笼罩在战乱严峻、战争升级的阴影之中。

  乌克兰民众无辜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得到解救,在美西方极限制裁下的俄罗斯经济和民生应该得到稳定,欧洲和世界的商业与安全秩序需要得到救助和维护,少数国家企图挑起俄乌对峙的地缘战略意图应该得到遏制。在这一背景下, 18日中美元首视频通话中习主席有关中美两国“不仅需要引领两国关系沿着健康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努力”的话语掷地有声,这是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升级之际,在世界政治中回响的“中国声音”。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立场始终是连贯的、一致的。我们一方面坚定地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明确反对通过战争对抗来解决争议;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是非曲折”需要得到合理的关切。

6565656

  西方疯狂的对俄制裁行为事实上只会加剧欧洲内部的对抗;美国想要拉着中国一起制裁和打压俄罗斯,与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不符,更与中国长期致力于保持和俄罗斯作为友好邻邦的政策相悖。但中国不可能帮助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中国目前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三批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体现了中国及时为战乱中的乌克兰人民纾困的人道主义原则。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头两大经济体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防止乌克兰局势失控、避免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深化、控制乌克兰危机所产生的消极地缘战略“扩散效应”蔓延到更大范围,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无法回避的深刻内涵。

     中美两国可以加强乌克兰问题上的“大国协调”,通过劝和促谈、加速推进停火、避免全球政治的脆裂。拜登政府需要认同中国的政策底线。乌克兰危机的缓解与结束,可以为深化中美合作、管控中美分歧提供动力。

     同时,我们更需要高度警惕和防范乌克兰危机深化可能产生的新的、更具有全面“脱钩”性质的敌意和对立。这是中国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加速融入世界、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需要。


     来源:中新网、新华网、环球网、外交部网站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