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走进“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 看万年稻米、最早彩陶

在以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了解上山文化的考古成果,感受万年前上山人的生活氛围。

01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摄影:虞鹰)

  稻作农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00年11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上山遗址,在以上山遗址为命名地的“上山文化”考古工作中,陆续发现了一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展览现场,了解上山文化的考古成果,感受万年前上山人的生活氛围。

02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摄影:虞鹰)

  该展览分为“那一个脚印”“那一群人”“那一粒米”“那一缕炊烟”“那一抹红”“那一个时代”等六大主题章节,共展出“上山文化”早、中、晚三期文物近200件,包括最早的碳化稻米、最早的彩陶、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等“上山文化”重要标志性遗存。展示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之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面貌,反映中国早期的定居村落及其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呈现上山文化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

“上山文化”的由来

013

上山文化初步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摄影:虞鹰)

  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上山文化初步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1万年前后,中期距今9000年前后,晚期距今8500年前后。上山遗址2000年11月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2006年11月正式命名“上山文化”。20多年来,上山文化考古工作已陆续发现1万年前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迄今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获袁隆平院士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和严文明先生题词“远古中华第一村”。

010

下汤遗址。(摄影:虞鹰)

011

荷花山遗址。(摄影:虞鹰)

  目前,浙江省发现以上山遗址为代表的上山文化遗址共20处,成为钱塘江流域、长江中下游乃至全中国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它比河姆渡文化、跨湖桥文化分别早3000年、2000年。

一万年前的炭化稻米

国博展出的新石器时代·碳化稻米遗存(距今约11000-8500年)

新石器时代·碳化稻米遗存(距今约11000-8500年)(来源:中新网)

  展厅中央,一个圆形容器中陈列着一粒已炭化的稻米。透过放大镜,可以看清它的样子。这粒米2006年发现于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地层中,属于上山文化早期,距今有上万年历史。经分析研究,专家们认定这粒稻米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

  “它是目前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上山文化发现者蒋乐平说,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这些发现让稻作栽培历史上溯至1万年前,刷新了人们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认识。此外,在义乌桥头遗址、仙居下汤遗址、永康湖西遗址均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炭化稻米,表明上山文化中晚期水稻的食用更加普遍。

05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摄影:虞鹰)

  上山文化考古发现成果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世界文明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最早的彩陶

07

上山文化诞生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摄影:虞鹰)

08

上山文化诞生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摄影:虞鹰)

  从朴拙的大口陶盆到精巧的彩陶壶,上山文化不同时期陶器风格的演变在展览中清晰可见。据介绍,大敞口、小平底的陶盆是上山文化最具标识性的器物,陶土中通常羼合稻谷壳等有机质。

  以红衣工艺为基础,上山文化诞生出迄今所见世界上最早的彩陶。施红衣的工艺始见于早期夹炭陶器,中期在红衣泥料的选择及涂饰实践中发展出彩陶工艺。

012

上山文化各时期出土的陶器。(摄影:虞鹰)

  上山文化的彩陶工艺极其精湛,可分为红彩和乳白色彩两种。其中的乳白彩与红衣陶胎为两次过火,在世界陶瓷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红彩主要为条带彩,装饰于盆罐类器的唇口或肩颈位置。最典型的器物是大口盆。这类器物外壁施红衣、内壁施乳白衣,口沿部位施一周颜色深红的红彩带,器形规整精致。这类彩陶出现在湖西、桥头、下汤、小黄山等上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乳白彩的纹饰更为丰富,主要见于壶、壶形罐、圈足盘和碗形器上,多见于前两类器物的肩颈部和后两类器物的腹部,施于陶衣之上,触摸有隆突感。纹饰见有太阳纹、短线组合纹、折齿纹和点彩等。

09

上山文化陶器及残片上的的神秘图符。(摄影:虞鹰)

  不少陶器及残片上带有神秘的纹饰图案。太阳纹是指代最为明确的具象符号,体现了意识、信仰等精神文化内涵。其中几组短线组合纹被指认为最早的卦符,最为神秘,值得深入探索。这类彩陶主要出现在桥头和湖西遗址。上山文化的神秘图符在跨湖桥文化中得到传承,除卦符外,还有田字符号,这体现了浙江地区远古文化的独特体系。

最早的定居村落遗迹

04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摄影:虞鹰)

015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展示上山人的样貌。(摄影:虞鹰)

  一万年前,当其他地区的先人还在过穴居生活时,上山先民们已经率先走出洞穴,在旷野之上搭建了自己的房子,过上了农耕定居生活。房屋建筑是上山文化定居的最直接证据。目前在上山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了建造房屋的证据,类型主要包括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式房屋。

  上山文化率先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定居聚落,即早期村落,是中国农业社会的发端。上山遗址早期出现了较多带柱洞结构的遗迹和带沟槽基础的房址,晚期出现了有规律的房址。荷花山遗址也发现有规律的柱洞分布。柱洞所指示的建筑往往是地面式的或干栏式的,在江南地区中、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十分普遍。这种居住模式在上山文化时期已经基本确立。

06

“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现场。(摄影:虞鹰)

  “这不仅反映出上山文化早在一万年前就已进入定居社会,而且已呈现较为复杂的村落形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上山文化反映了比较全面、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群落和文化面貌,“它让我们认识到那个时代的复杂化程度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文字资料综合中新网、新华网、新京报等)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