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日韩参加会议,北约把触角伸向中国周边

邀请日韩参加会议,北约把触角伸向中国周边
不断东扩的北约,被认为是乌克兰危机的“祸根”,如今它又把目光瞄准了亚太,将触角伸向了中国周边。近日,北约外长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并首次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参加。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更是声称,北约新战略构想将首次考虑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所谓“胁迫性政策”,再次鼓吹“中国威胁”。

src=http

  近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就向乌克兰提供进一步的军事支持进行磋商。

  与近期举行的一系列会议不同,这次北约外长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等位于亚太地区的非北约成员国参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表示,在两天的会议中将讨论包括乌克兰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广泛议题,但也希望能够与日韩澳新等亚太国家坐下来,讨论“如何在不同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北约首次邀请亚太国家参加外长会,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日本、韩国的媒体也纷纷对此作出报道。韩国《京乡新闻》认为,这一方面表明乌克兰事态绝非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事情,而是全球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也显示北约试图扩大其外部范围。

  《日经亚洲》报道称,这将是日本外务大臣首次出席北约外长会,“北约希望深化与亚太国家的合作,以阻止中国在乌克兰战争中支持俄罗斯”。因为北约担心中国的财政和军事援助可能会拖延冲突进程。“甚至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前,北约就已经担心中国在欧洲地区的影响力了。”

     还有分析认为,鉴于美国的核心盟国都参加了此次北约外长会,因此这将成为北约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的契机。

“碰瓷”中国,警惕北约全球化

jk,h

  不遗余力将“乌克兰危机”这把火越烧越旺的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也依然不忘服务美国的中心战略,那就是借机遏制其“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中国。

  据报道,除了俄乌冲突外,此次北约外长会的另一个重点议程,是讨论制定北约的新战略概念,以便在今年6月的马德里峰会上宣布。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称,新的战略构想应该适应“新的安保实际情况”,将首次考虑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和所谓“胁迫性政策”,并且再次鼓噪中国对北约的安全、民主构成了所谓“系统性的挑战”。

  北约是美国的地缘政治武器和工具,其发展目标非常清楚,就是要构建基于美西方利益和价值观的全球性安全体系。过去30年,美国推动北约在欧洲东扩,其目的是驱逐和边缘化俄罗斯。而北约当前的操作明显是利用乌克兰问题,加快北约触角伸向亚太的进程,加快北约和亚太盟国的紧密合作,将北约的关注点逐渐从欧洲向亚太区域转移。换言之,乌克兰危机中北约的表现只是一个过渡,它更深层次、更长远的目标是中国。

  美国对北约的所谓“民主联盟”定位,意味着在推动北约亚太化进程中,它会寻求将以北约为核心的众多联盟对接成一个体现美西方价值与利益的全球性安全体系。北约试图变为全球“民主联盟”的目标,使其彻底成为美国操控霸权和对区域乃至全球不同意识形态和文明国家党同伐异的工具,其亚太化努力必然导致不同国家、文明、种族之间更为尖锐的对抗,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危机和动荡。正加紧迈向亚太的北约已成为区域和全球安全秩序的致命威胁。

3.itc

  时移世易,作为一个在冷战时期由美国主导的军事组织,已经失去了“共同的敌人”,成员国愈发貌合神离,为了不断论证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北约不得不寻找新的“共同威胁”或“共同挑战”,而在美国对华政策日益强硬、中美矛盾加深的背景下,中国就成为其存续乃至强化的新的借口。

  北约其实碰瓷中国不是一次两次了。斯托尔滕贝格在去年就曾宣称,北约的战略重心将向关注“中国威胁”转移。作为冷战的产物,北约追求排他性的集团政治和阵营对立,现在更沦为美国维护霸权的工具。如今,北约反复拿中国说事,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它不过是美国全球意志的执行机器,这是对欧洲追求独立自主的弱化矮化,更是对欧洲共同安全和防务的强行绑架。

  将中国描述成“系统性的挑战”,其实是北约在为系统性地向太平洋扩张“寻找杠杆”,随着美国乃至它的同盟体系逐步将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在中国周边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北约因素和北约存在,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的新变量,当今的国际秩序也将因此发生结构性变化。

  北约全球化带来的直接冲击就是会恶化中国周边和全球安全环境。美国已经在亚太地区搞了很多“小圈子”,如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框架、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其方向就是形成一个针对中俄、又与北约相互匹配、融合的战略竞争框架。所以对中国而言,区域安全架构的筹划非常紧迫。对此,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必须着眼于自身能力建设,加强自身的战略力量。

东亚可持续安全面临威胁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边忙着给乌克兰危机拱火浇油,拉拢西方盟友对俄罗斯穷追猛打;一边不忘拉中国“下水”,生怕中国“置身祸外”。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频频制造事端,明里暗里就是一个意思:尽管有乌克兰危机,美国转向“印太”大趋势不会改变,美国仍然把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者”。

  不过,美国搞乱欧洲渔利的剧本,绝大多数亚太国家并不愿意在亚太重演一遍。乌克兰危机已经以血的教训警示世界:挑动地区阵营对立、冷战思维回潮的恶果是不可承受之重。作为乌克兰危机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美国在冲突爆发前不断拱火,战火燃起后不断浇油,在俄乌谈判中也继续挑拨,很多亚太国家对美国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的私心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必须看到,2016年以来美日推行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战略,实质是以日美同盟为轴心谋求建立包括北约成员国在内、共同对抗中俄朝的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和科技集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日本曾是其中的主力。二战中,日本与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全面扩大侵华战争,最终战败投降。然而,历史的教训好像已经被遗忘,信奉军事实力和军事集团的战略扩张基因似乎在日本得到隔代遗传。

  尽管广大日本人民是爱好和平的,日本宪法仍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近 10年来,日本当局在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认知方面,不断向公众特别是年轻人灌输所谓“日本固有领土论”“日本实效管辖论”“中国入侵领海论”等,造成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恶化,潜在敌意上升。这是非常危险的。

     去年以来,日本集结英法德加等国军舰在东海、南海举行联合演练,矛头所指不言而明。5月,日本将在东京主办美日澳印四国峰会,针对俄罗斯和中国将发出何种信息值得关注。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很可能形成“东亚版北约”并在日本修宪后与北约合流,成为全球“暴力多边主义”的温床和未来东亚战争与冲突的渊薮。

阵营对抗不能在亚太地区重演

  北约不亡,欧洲无宁日,世界无宁日。亚太地区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阵营对抗从来都是导致悲剧结果,亚洲国家对此有着切身体会。冷战时期,亚洲长期陷于两大阵营对抗之中,地缘局势持续紧张,甚至爆发局部热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仍紧紧攥着搞阵营对抗这一“趁手”的霸权工具,多个地区深受其害。

  美国对北约的所谓“民主联盟”定位,意味着在推动北约亚太化进程中,它会寻求将以北约为核心的众多联盟对接成一个体现美西方价值与利益的全球性安全体系。北约试图变为全球“民主联盟”的目标,使其彻底成为美国操控霸权和对区域乃至全球不同意识形态和文明国家党同伐异的工具,其亚太化努力必然导致不同国家、文明、种族之间更为尖锐的对抗,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危机和动荡。正加紧迈向亚太的北约已成为区域和全球安全秩序的致命威胁。

  造“假想敌”、搞“非黑即白”的阵营对抗——美国这套惯用伎俩,国际社会很是熟悉,亚洲人民也不陌生。近年来,从拉拢亚太盟友入伙“五眼联盟”等形形色色“小圈子”,从极力渲染“大国竞争”和“中国威胁论”,到频频在东海、南海、台海地区亮拳头秀肌肉……美国已成为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乱源。

  所谓的“印太战略”更是堪称“亚洲小北约”。美国白宫今年2月发布《美国印太战略》文件,宣称将聚焦从南亚到太平洋诸岛的印太地区所有角落,强调联盟关系、军事威慑以及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存在,毫不掩饰声称要形成“综合遏制力”“塑造围绕中国的战略环境”。这进一步暴露出,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在搞赤裸裸的阵营对抗。

     美国以集团政治围堵遏制“战略对手”,从而维护自身霸权的套路,已经引起亚洲国家高度警觉。绝大多数亚洲国家不愿看到阵营对抗在亚洲地区重演。原计划3月底举行的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无限期推迟”,被普遍认为是东盟国家不愿在俄乌冲突中为美“站队”的重要信号。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认识到,冷战思维、阵营对抗违背时代潮流,因而拒绝选边站队、分裂世界的做法。

  当前,亚洲地区面临疫情反弹、经济复苏和供应链恢复脆弱等多重挑战。亚洲国家需要的是和平的建设者、发展的贡献者、秩序的维护者,而非搅局者、破坏者和麻烦制造者。美国大搞阵营对抗的政治操弄,与地区国家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惨淡收场。


     来源:中新网、新华网、人民网、环球网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