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花建:文化遗产变文化资产需破解“基因密码”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人物      2022-04-28 09:40:40

花建:文化遗产变文化资产需破解“基因密码”

图为花建在学术会议上发言(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郑州4月27日电 (记者 韩章云)第八届杜甫国际诗歌周将于4月29日在河南省巩义市拉开帷幕。作为杜甫的出生地,巩义已连续多年以诗会友,邀各方名家访杜甫故里、发掘杜甫诗歌文化遗产,同时探索打造杜甫文化IP的新路径。

  在本届诗歌周前夕,记者专访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听取他对杜甫文化遗产开发的意见和建议。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关注杜甫IP开发

  花建提出,在后工业化时代,文化、创意和城市之间呈现出越来越紧密、越来越丰富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在2022年的报告《重塑创意政策——把文化作为全球的公共产品(Reshaping Policies for Creativity)》中,强调了文化创意对于传承文化多样性,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他认为,文化多样性获得传承的关键是“基因”和“转化”,即破解本土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密码,接续前人战胜各种挑战的智慧结晶,并且转化成为可投资、可流通、可保护的文化资产。

  花建表示,杜甫所创作的大量诗歌以及相关的遗址、典籍和传说,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但是资源不等于资产,必须从中提炼出对今天的各国人民具有公共产品意义的普遍性主题和喜闻乐见形态,使得它具有明晰的知识产权性质,并且与更多的投资方、开发方和传播者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转化效益。”

  他认为,这本身是一个社会工程,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资金、人才、技术和设备等,并且通过IP的广泛传播而获得可持续的社会回报,包括体现品牌的标识度、市场的美誉度、流通的转换度等要求,使之成为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拥有的高品质的文化资产。

  从国际借鉴的意义上探索杜甫IP开发

  许多国际成功案例所提供的启发是:对于重大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既需要对历史本身的穿透性理解,又需要巨大的创新性勇气,还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孜孜不倦。

  花建举例说,2000年,年轻的艺术工作者菲利克斯·巴雷特(Felix Barrett)毕业后与朋友成立了Punchdrunk剧团,在2003年根据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创作了《不眠之夜》(伦敦版)。这个全新的演艺形态,融合了行为艺术和场景体验等要素。2011年经过反复打磨的《不眠之夜》(纽约版)亮相纽约百老汇,迅速成为爆款之作;2016年经过重新提炼的《不眠之夜》(上海版)亮相上海尚演谷,以沉浸式体验的新面貌连续演出5年达到1400多场,保持了“一票难求”的热门记录。它从伦敦版到纽约版再到上海版,不断深化了对莎士比亚悲剧的理解,又恰恰与伦敦、纽约和上海三大世界城市的文化氛围相融合,而成为当今沉浸式戏剧的代表之作。

  古人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花建认为,开发杜甫IP的工作,或许可以从这些经典案例中获得启发。“杜甫作为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诗人,其内涵和成就堪称深邃和厚重。今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如果要开发杜甫IP成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必须有这种‘二十年磨一剑’的持续投入,也需要吸取世界各国的文化营养。如果想吹糠见米、立竿见影,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草草收场。”

  从文化新业态的角度推动杜甫IP开发

  花建提到,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催生了大批数字文化新业态,以在线、智能、交互、跨界为四大特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要素重构,即以数字数据+计算力为重点,对其他要素如创意、内容、资本、技术、空间等进行重新评估和有效配置。把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相结合,催生了数字展览展示、数字出版和阅读、数字音乐、电竞游戏、数字音频、沉浸式体验等样式。

  “杜甫出生地河南省巩义市要成为杜甫IP开发的聚集地和体验地,应该结合这些新业态而实现杜甫IP的可视化、体验性和可亲性。”花建表示,杜甫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从中国盛唐时期向衰落的过渡时期,遭遇了安史之乱的巨大动荡。杜甫的命运也跟民族的命运一样,跌宕起伏,悲欢离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成为杜甫最著名的怀乡诗句之一。在颠沛流离中,杜甫始终怀念着家乡,这对他的人格形成和审美意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死后的陵墓也回归到了河南老家巩义。

  花建建议,可以结合文化新业态的特点,融入和集成数字展览和展示等大量新技术和新模式、对杜甫诞生地的景区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提升,再现历史上已经湮没的情境,让“建筑可阅读”,让“景观会说话”,让今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杜甫悲天悯人、心忧苍生的人道主义情怀,也更加体会到杜甫诗歌的辽阔博大和悲剧之美。(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韩章云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