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一片“匠心”在铁壶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信息      2022-06-10 11:27:38

  新华社济南6月9日电(记者陈国峰)夏日的般阳河,天气晴好,水光潋滟。坐落在河畔的齐缘堂铁壶博物馆里,55岁的馆长戚平川专注地打磨着铁壶。

  傲然绽放的梅花、展翅欲飞的喜鹊、活灵活现的龙凤……齐缘堂铁壶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踱步馆内,雕有各种图案的铁壶琳琅满目。柔和的灯光照射下,青黑的生铁散发着沉静气韵,隽永传神。

  作为齐国故都,淄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从事铁矿开采并诞生冶铁技术的地方之一。龙泉镇一直有制作铁器的传统。龙泉镇文化站站长徐艳艳说,过去,祖祖辈辈的铁匠以赶集打铁壶、农具等为生,当时的铁壶主要是生活用具。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铁壶变成了集生活用具、装饰、观赏为一体的艺术品。

  “我小时候,龙泉镇几乎村村有铁匠,铁壶、铁锅等铁器锻造技艺一直没有断代,但长大后掌握制壶技艺的人明显少了。”戚平川说,从小耳濡目染的他对铁壶情有独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潜心研究铁壶制作。

  他先从材料入手。相比于市面上常用的铸铁,戚平川多方联系,找来纯度较高的砂铁,他坚信用好材方能铸就精品壶。为提升技艺,戚平川遍访淄川老铁匠,讨教传统铸铁技艺,看到国内哪里出产好的铁壶,就去当地请教,后来还多次前往日本学习。

  “门外汉”慢慢变成内行人。戚平川自主研发了窑烧毛坯工艺,使铁壶毛坯的成品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3%以上,极大降低了制壶成本。在防锈方面,传统工艺是用化工涂层来处理,不环保也不利于人体健康,于是他研究出植物防锈工艺,铁壶制作过程中不接触化学物质,安全性得到保障。

  一把铁壶的“出炉”,除了前期的设计,还需要经过30多道制作工序,最快三个月才能打造完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铁片经炉火淬炼,在戚平川的雕琢下,化作一件件精美的器具,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龙泉镇已聚拢了一批像戚平川这样的铁器锻造技艺传承人,一度销声匿迹的叮叮当当打铁声又在人们耳边响起。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经过这么多年对铁壶的研究,我不光熟悉了铁壶制作的技艺,更读懂了铁壶里的文化。”同样在淄博钻研铁壶制作16年的刘凤说。

  在这些老工匠身边,还活跃着一群年轻人。“90后”女孩邱娇学习铁壶制作才3年,但已熟练掌握手绘、制模、塑型、雕刻等工艺。“越是深入学习,我就越喜欢这些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铁壶,制作的过程像是一场与古人的对话。”

  “龙泉铁壶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山东省区域品牌,成为‘山东手造’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张振香说,近几年,他们帮助传承人不断创新技艺,并利用展会、评选等各种途径进行推介,使这一技艺得到飞速发展。

  “龙泉铁壶已成为龙泉镇一张响当当的文化‘招牌’。”龙泉镇分管文化的党委委员董兰菊说,为了加快龙泉铁壶的传承与发展,龙泉镇正着手规划建设相关产业园,打造文化创意支柱产业。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陈国峰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