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传承中医药精神 弘扬中医药文化之名方篇: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等

大承气汤

图编者按

  大承气汤,中医方剂名。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歌决:“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去硝名曰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为泻下剂,寒下,具有峻下热结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本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呼吸窘迫综合症、挤压综合征、急性阑尾炎等。

大承气汤的组成和用法

大承气汤3

大承气汤方。(图源于网络)

  组成:大黄(12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

  用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现代煎煮方法:水煎,先煮厚朴、枳实,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加减:若兼气虚者,宜加人参补气,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大承气汤的功效和方义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方义

  本证是由伤寒之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或温病邪入胃肠,热盛灼津所致。治疗方法以峻下热结为主。实热内结,胃肠气滞,腑气不通,故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里热炽盛,上扰神明,故谵语;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是热盛伤津之征。

  “热结旁流”证,乃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除则不能,逼迫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热厥、痉病、发狂等,皆因实热内结,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外达于四肢;热盛伤筋、筋脉失养而挛急;或胃肠燥热上扰心神所致。

  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大承气汤的禁忌

大承气汤2

大承气汤。(图源于网络)

  本方为泻下峻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以及年老、体弱等应慎用;孕妇忌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损耗正气。

  【用药禁忌】里实虽具,外证未解,脾胃虚寒,肾阳不足及孕妇均忌用。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阳明病,脉迟,若汗多,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阳明病,潮热,大便不硬者,不可与之。肠窒扶斯(肠伤寒)将出血穿孔时,亦腹痛拒按;腹膜炎附子粳米汤证,痛至手不可近,皆禁下;病初起即便溏而体力衰弱者,则不得妄用本方;孕妇禁用。

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三方同出于《伤寒论》;均用大黄荡涤胃肠实热。三方均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为痞、满、燥、实俱全的阳明腑实重证;小承气汤为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腑实轻证;调胃承气汤为阳明腑实证燥、实并见,而不痞、满者。

  大承气汤:大黄与芒硝并用,且煎法后下,又加枳实、厚朴行气,而厚朴用量倍于大黄,泻下与行气并重,药力峻猛,故为寒下之峻剂;功用峻下热结;主治痞、满、燥、实俱全的阳明腑实重证。

  小承气汤:配伍枳实、厚朴,用量亦轻,厚朴用量仅为大黄之半,且三味同煎,泻热攻下之力较轻,故为寒下之轻剂;功用轻下热结;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腑实轻证。

  调胃承气汤:配芒硝、炙甘草,且大黄与炙甘草同煎,芒硝后下,其泻热攻下之力较上两方缓和,故为寒下之和剂;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燥、实并见而不痞、满者。

有关大承气汤的故事

  宋代名医许叔微用大承气汤治病

  一天,有人拍打许叔微家的门板,许叔微打开门,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官兵,忙问是怎么回事?来人告诉他,这是从前线宣化镇部队撤下来的一个病号,患伤寒五六天,许叔微诊得脉象洪大而长。再问患者症状,知其大便多日不通,身上发热,无汗。许叔微说:“这是个阳明证啊,需要使用泻下的办法!”患者家属吓了一跳,说:“这个患者都七十多岁了,使用泻下的方法不合适吧。”许叔微说:“恐怕只有这样的办法了,因为现在热邪毒气并蓄于阳明,不管多大年龄,不泻下不行啊。”患者家属只好答应了,于是许叔微给开了大承气汤。一服药灌了下去,没多久,患者就喊着要去厕所,然后就开始泻下。泻了以后,全身微微出汗,一摸,温度已经降下来了,其他病症也消失了。

  清代名医徐灵胎巧用大承气汤

  话说苏州有个卖柴的倪姓中年人,患了伤寒病(注:古代的病名,并不是现代的传染病伤寒),大便不通,昏迷不省人事,气喘吁吁,舌头焦黑,家里人觉得他快不行了,都开始筹办后事了。徐灵胎先生当时正乘船去扬州途中,在枫泾桥暂时休息,倪家人听说了徐先生的医名,立刻恳求徐先生前往救治病人。徐先生诊视过病人后说:“这就是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证啊!不必加减,就照原方就行了。”说着就开了方子,并告诫家属,一帖药后如果不大便,可以继续服用,大便通畅了就可以停止服用了。说完,徐先生就继续往扬州去了。

  过了一个月,徐先生从扬州返回路过枫泾桥,正好看到了倪姓中年人,他已经完全康复了。徐先生感慨地对随从的学生说:“古方的效力真是神奇啊!遇到古方与病证相符合,就不必加减,如果证候稍有不同,可以随着证候加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现在的医生却不能正确使用,不应当泻下的时候用了泻下的方子,造成其他并发症,以至于再也不敢用泻下的方法,反而以“泻下”为戒。这样颠倒是非,都是不能潜心读好《伤寒论》的过错啊!”

  清代名医张子和用大承气汤治病

  清代名医张子和有个亲戚患有大便燥结的病症,除此之外,别无他病,常常不敢吃饱,如果吃饱了,解起大便就非常艰难。复用过巴豆等大泻之药,结果泻完了又燥结。如此很多年了,结果怕药性太暴,不敢服用,只能卧病等死。后来张子和为这位病人诊断,发现他两手的脉息都滑实有力,判断病人属于燥症,就用“大承气汤”这种药,并随后让病人服用“麻子仁丸”等药,还让病人吃润肠的食物。结果病人在百余日重新强健起来。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中医中药网、99健康百科等)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