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传承中医药精神 弘扬中医药文化之名方篇:麻黄汤

麻黄汤,中医方剂名。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麻黄汤

图编者按

  麻黄汤,中医方剂名。来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有关麻黄汤的传说故事

  麻黄的名称来历

  从前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他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师傅说:“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让徒弟背出来。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变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此后,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恽铁樵应用麻黄汤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医生叫郓铁樵,早年从事编译工作。正当他事业有成的时候,丧子之痛不时向他袭来。1916年,年已14的长子阿通殁于伤寒,次年第二、三子又病伤寒而夭折。粗通医道的恽铁樵往往心知其所患某病,当用某药,但是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轻举妄动,向医生建议商讨,从无采纳的余地,只是爱莫能助,坐视待毙。痛定思痛,于是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

  一年后第四子又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太阳伤寒的麻黄证显然。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但不敢用伤寒方,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遂致喘热益甚。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不寐,直至天明果断地开了一剂麻黄汤,与夫人说:三个儿子都死于伤寒,今慧发病,医生又说无能为力,与其坐着等死,宁愿服药而亡。夫人不语,立即配服。一剂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汗出热退,喘平而愈。于是恽铁樵更加信服伤寒方,钻研中医经典,亲友有病也都来请求开方,而所治者亦多有良效。

麻黄汤的组成和用法

麻黄

麻黄。(图源于网络)

桂枝

桂枝。(图源于网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量: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麻黄汤的功效和方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义: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麻黄汤的禁忌

  1、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2、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

  【禁忌人群

  凡表虚证者,皆禁用临床凡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证属外感风邪表虚型者,皆禁用麻黄汤方剂。因为麻黄汤方剂适宜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与桂枝配伍,相须为用,发汗力量颇强,误用可导致其表更虚,汗出更多。临床表现,汗出恶风是其鉴别要点。

  凡产后妇女,皆忌用临床凡见产后妇女发热身痛,恶寒有汗,证属血虚外感风寒型者,亦当忌用麻黄汤方剂,因妇女产后气血俱虚,如重发其汗,必犯虚虚之戒,以致变生他证。产后有汗,是其辨别要点。

  凡出血性疾病者,皆忌用临床凡见小便淋涩不通、鼻衄、咯血、痔疮出血、皮下紫癜、疮疡急性期以及心悸失眠等症者,皆忌用麻黄汤方剂。因为汗为阴液,汗血同源,对失血津伤诸证,若汗出过多均可加重原有病情,且血虚津伤,心神不宁,亦可导致失眠,故应予禁忌使用。

  凡里热证者,皆慎用临床凡见壮热、口渴、脉数,兼有里热者,虽有外寒诸证,皆不可单用麻黄汤方剂。因麻黄与桂枝皆性温味辛,易于助热生变。对于外感风热,临床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咽痛,脉浮数等症者,亦当忌用麻黄汤方剂。

  凡体虚者,皆慎用临床凡见老人小儿,临床表现为憎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咳嗽有痰,舌淡、苔白,脉浮无力等症者,证属气虚外感风寒型者,皆当慎用麻黄汤方剂。因为麻黄汤方剂属峻汗之剂,不适宜用于老人、小儿或病后体质虚弱者。脉细弱无力是其鉴别要点。

  【煎服禁忌

  麻黄汤方剂只可暂用,不可久服、多服。一般来说,一服汗出,就不需再服,若汗出而表未解,应改用他法,也不宜再服。

  按《伤寒论》麻黄汤原方后注的要求,宜“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不可将麻黄汤方剂中的四味药放在一起煎煮,忌不去上沫,以免服后出现烦闷的不良反应。

  服药以后,宜“覆取微似汗”,盖上薄被,令其出微汗,切忌厚被出大汗,也不必药后啜粥以助汗出。

  【日常禁忌

  服药期间,不宜过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阳气,不利祛寒邪外散而出。

  治疗期间慎风寒再袭,宜适寒温变化,随时增减衣被。

  不可过于劳作,宜安排1~2日的卧床休息时间,以待正气恢复,邪不再犯。

麻黄汤的附方

  附方一:麻黄加术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甘草(炙)3g,杏仁(去皮尖)6g,白术12g。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附方二: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麻黄(去节,汤泡)6g,杏仁(去皮尖,炒)6g,薏苡仁12g,甘草(炙)3g。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服12g。水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功用: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附方三:大青龙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12g,桂枝(去皮)6g,甘草(炙)6g,杏仁(去皮尖)6g,石膏(如鸡子大,碎)12g,生姜(切)9g,大枣(擘)3g。

  用法: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附方四: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附方五:华盖散。出自《博济方》

  组成:紫苏子(炒)、麻黄(去根节)、杏仁(去皮尖)、陈皮(去白)、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30g,甘草15g。

  用法:上为末,每服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自润,脉浮紧。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麻黄加术汤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均由麻黄汤加减而成,都是治疗外感风寒夹湿的方剂。但前方证属素体多湿,又外感风寒,表寒及身疼较后方为重,故用麻、桂与白术相配,以发汗解表、散寒祛湿。然发汗祛湿又不宜过汗,方中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太过,白术得麻黄则能尽去表里之湿,相辅相制,深得配伍之妙。后方证不仅表寒及身疼比较轻,且日晡发热增剧,有化热之倾向,故而不用桂枝、白术,改用苡仁渗利清化。全方用量尤轻,亦为微汗之用。

  大青龙汤系由麻黄汤重用麻黄,再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主治风寒表实重证而兼里有郁热者。方中倍用麻黄,故其发汗之力尤峻。其烦躁为郁热在里,故加石膏清热除烦;生姜合麻、桂则散风寒以解表邪,合枣、草则益脾胃以滋汗源,使汗出表解,寒热烦躁并除。

  三拗汤与华盖散皆为麻黄汤去桂枝,故功用重在宣散肺中风寒,主治风寒犯肺之咳喘证。但三拗汤为宣肺解表的基础方,主治风寒袭肺的咳喘轻证;华盖散主治素体痰多而风寒袭肺证,故加苏子、陈皮、桑白皮、赤茯苓以降气祛痰,加强化痰止咳的作用。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养生之家网等)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