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简体

贾笑冰: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核心特质的直接源头

华夏经纬网 > 文化 > 文化人物      2022-07-18 10:38:09

  贾笑冰: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核心特质的直接源头

  贾笑冰研究员在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上做主题发言。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内蒙古赤峰7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副主任贾笑冰研究员提出,红山时代是政教合一的“巫教时代”,经过后世延续发展,红山时代盛行的“巫教”逐步演化形成儒教,成为影响深远的儒家文化的核心特质,因此可以说,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核心特质的直接源头。

  以“比较视野下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为主题的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7月15日至16日在红山文化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举行,贾笑冰研究员在论坛上做《中华文明直根系的考古学解读》主题发言交流时提出上述观点。

  他说,在古代中国祭祀神灵的仪式中,充当人神沟通的媒介之人叫做“巫”,其与西伯利亚和通古斯的“萨满”有着极其相似的职能。

  在红山时代,随着“公众巫术”逐渐增多,巫术活动更多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诉求联结在一起,神权与王权、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实现“巫君合一、巫王一体”。一方面,这使得一次巫术活动的规模与参与人员增加、且从事巫术活动的巫师逐渐专业化;另一方面,先民在意识到强迫和压制神灵无法取得有效结果的时候,则转向以乐舞、献祭来取悦神灵的做法。

  贾笑冰指出,随着红山社会进一步发展,祭祀活动这种神权、宗教权日益与社会政治紧密结合,巫术活动中的“礼”和“仪”进一步系统化、理性化,形成礼制,在西方演变为伦理宗教,而在中国,则演变为处理社会关系的礼乐制度,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儒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他介绍说,红山文化礼仪类遗存包括祭祀活动遗存、埋葬类遗存、混合型遗存,祭祀对象分别为天神(燎祭,祀天神)、地祇(瘗埋,祭地祇)、人鬼(祼礼,享人鬼)。

  根据《周礼》《礼记》等中国古典文献记载的古礼体系,祭祀主体等级不同,祭祀场所规模不同;祭祀对象不同,祭祀方式不同;祭祀对象等级不同,祭品种类、组合不同;唯玉为葬,玉礼器及组合象征显示身份等级。

  红山文化礼仪活动与古礼相对应有三级中心,以牛河梁遗址群为代表的红山文化礼仪中心;以胡头沟遗址群、东山嘴遗址群为代表的区域礼仪中心;以半拉山遗址、田家沟遗址、草帽山遗址为代表的三级礼仪中心。

  贾笑冰认为,除了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核心特质的直接源头外,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还发挥出一系列重要特色作用:一是不晚于距今5500年,完成中国史前时代第一次制度创新,以祭祀礼仪、玉礼器使用为核心,形成整合红山社会的制度;二是以文化认同形成兼容并包的弹性社会,已具有社会上层礼制基于等级的一致性,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三是文明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红山社会上层远程交流网络的重要参与者,已与长江流域凌家滩文化进行长距离互动;四是影响深远,发源于红山文化的天神、地祇、人鬼的古代宗教体系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红山文化以玉明礼、以玉比德的玉礼制、玉文化,后期甚至扩展至整个东亚地区。

  贾笑冰表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考古学界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


文章来源:中新网
作者:孙自法  |  责任编辑:虞鹰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528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669841-817
举报邮箱:xxjb@huaxia.com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主办:华夏经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