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传承中医药精神 弘扬中医药文化之名方篇:温胆汤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南宋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等。

温胆汤

图编者按

  温胆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南宋陈言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歌诀:“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温胆汤的组成和用法

温胆汤1

温胆汤的组成。(图源于网络)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用量: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温胆汤的功效和方义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方义:本方证多因素体胆气不足,复由情志不遂,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胆胃不和所致。胆为清净之府,性喜宁谧而恶烦扰。若胆为邪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惊悸不安;胆胃不和,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或呃逆、心悸;痰蒙清窍,则可发为眩晕,甚至癫痫。治宜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方中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为君药。臣以竹茹,取其甘而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止呕除烦之功备;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而理气化痰之力增。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煎加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且生姜兼制半夏毒性。以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温胆汤的配伍特点和运用

炙甘草

炙甘草。(图源于网络)

  配伍特点: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运用:本方为治疗胆郁痰扰所致不眠、惊悸、呕吐以及眩晕、癫痫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若心热烦甚者,加黄连、山栀、豆豉以清热除烦;失眠者,加琥珀粉、远志以宁心安神;惊悸者,加珍珠母、生牡蛎、生龙齿以重镇定惊;呕吐呃逆者,酌加苏叶或梗、枇杷叶、旋覆花以降逆止呕;眩晕,可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温胆汤的禁忌

  1、虽然温胆汤针对医治痰热,蓄积量造成的呕吐腹胀,眩晕,咳嗽咳痰功效好,但对于寒性体质,或者是痰湿体质不要选用。

  2、对有表证、虚寒证和阴虚证的人不能够服用,常见原因如下:

  表证患者:不能服用温胆汤,因为温胆汤不治疗表证,治疗表证应用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

  阴虚证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口干、大便干燥,舌头没有舌苔或者出现地图舌,甚至舌面上有裂纹,属于阴虚证,不能够服用温胆汤;

  虚寒证患者:可以表现为发凉、怕冷等症状,针对虚寒证应该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3、孕妇、中药材过敏症状、小腿肚下列皮肤有创口者、月经量大的女士生理期禁止使用。

  4、温胆汤由于是多种多样中药材配搭而成,因而在服食的情况下不建议再服用相同效果或是相同种类的中药方剂,以防影响药效。

温胆汤附方——十味温胆汤

  十味温胆汤。出自《世医得效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枳实(去瓤,切,麸炒)、陈皮(去白)各90g,白茯苓(去皮)45g,酸枣仁(微炒)、大远志(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各30g,北五味子、熟地黄(切,酒炒)、条参各30g,粉草15g。

  用法:上锉散,每服12g,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不以时服。

  功用:益气养血,化痰宁心。

  主治:心胆虚怯,痰浊内扰证。触事易惊,惊悸不眠,夜多恶梦,短气自汗,耳鸣目眩,四肢浮肿,饮食无味,胸中烦闷,坐卧不安,舌淡苔腻,脉沉缓。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十味温胆汤即由本方减去竹茹,加入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人参、熟地、五味子、酸枣仁、远志而成,适用于心胆虚怯,痰浊内扰,神志不宁诸症。

传说故事

  半夏的由来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姑娘叫做白霞。有一天,她去田野里割草,偶然间挖出了一块长在地下的植物的块茎,因为白霞十分饥饿,所以就试着将这个植物块茎放进了嘴里食用,想着可以用来充饥。可是谁知吃完了就开始呕吐,于是她赶快吃生姜来止呕,没想到吃完之后,女子很久都没有治好的咳嗽竟然痊愈了。在这之后,白霞就开始用这种块茎与生姜一同熬汤,送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治疗咳嗽,效果非常好。

  由于这种块茎的浆液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多次清洗。有一次白霞在帮乡亲们清洗药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因此丧命。人们为了缅怀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药称为白霞,后来渐渐地人们发现这种植物一般在夏秋时节采摘,就逐渐的改称为半夏了。

  茯苓的传说

b8014a90f603738d59f9303cbe1bb051f819ec79

茯苓。(图源于网络)

  传说从前有一个员外,生有一女名叫小玲,家有一个帮工叫小伏。小玲长大了,她见小伏聪明能干,诚实上进,就悄悄爱上了他。不料此事被员外发觉,员外当然不悦,认为贫富悬殊,岂能联姻 ! 于是托媒,想趁早把小玲许配给一富家子弟。小玲和小伏得知后,两人就从家里逃出,住进一个小山村。

  由于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挽弓一箭射中兔子后腿,野兔拖着受伤的腿仍向前跑,小伏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开阔地,忽然兔子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桩旁,一个形大似球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白似番薯。他惊奇地把这种东西挖回家,烧了一锅,当作番薯,和小玲吃个精光。不料第二天,小玲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并经常挖些这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因为这种药是小伏和小玲第一次发现的,后人就称之为“茯苓”了。

  枳实的传说

枳实

枳实。(图源于网络)

  相传,古时候有一老婆婆,丈夫早死,无儿无女,认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做义女,相依为命。姑娘上山采药时偶遇一位卖货郎,由于天色已晚,货郎就在她家借宿一晚。老妈见他们郎情妾意的,就帮他们牵线,不久就成了亲。因为没有经过当地土司的批准,于是土司准备上门抓人了。原来,这位姑娘是山中的仙子,早有准备。她告诉丈夫,土司的夫人产子后一直腹痛,只要把后山的枳实树,取其果实,再加一些芍药,服用后自可痊愈,再向夫人求情,事情就有转机。丈夫依计行事,土司夫人吃了药后,果然灵验,土司也就放过了他们。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大众养生网及网络)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