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之医著篇:《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为中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编撰于259年,共10卷,后改为12卷本。

《针灸甲乙经》

图编者按

  《针灸甲乙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128篇。

  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本书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针灸学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文献学角度来说,《甲乙经》可以校正《素问》、《灵枢》在流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现存明刻本、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针灸甲乙经》简介

t015ac5bab31953c774

《针灸甲乙经》。(图源于网络)

  《黄帝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该书是在《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基础上,结合《难经》等著作的部分内容,以及自己的临证经验写成的。与《内经》思想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书中把散存于《内经》各篇相同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使事类相从”。使人能全面了解针法、针感、禁忌和补泻手法等一系列的针刺问题。除系统整理《内经》经文外,该书又使其内容具体化,并对比各书的不同说法,提出新见解,使概念更为明确。

  《甲乙经》进一步发展了《内经》中的腧穴理论,在《内经》所述的130多个穴位基础上,对十四经穴做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增加到349个。穴位排列次序,人体躯干按照头、面、耳、颈、肩、背、胸、腹等解剖部位,四肢分手足三阴、三阳经依次排列,这要比《内经》单纯依照经络排列要显得更加清晰明确,符合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规律,也确立了后世穴位排列的基本规则。

  《甲乙经》还突破了《内经》中一穴只属一经的惯例,出现了如三阴交等交会穴的记载,这是对腧穴理论的一大发展。《甲乙经》对349个穴位的位置与取穴方法也都做了具体准确的记述,有的根据患者口腔活动取穴,如下关穴“合口有孔,张口即闭”;有的根据患者体表静脉分布取穴,瘈脉穴为“耳后鸣足青络脉”处等。这样取穴,对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甲乙经》中对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也做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并且具体阐述了误刺禁针穴位所能造成的后果,为后世医家确立了规范。

《针灸甲乙经》内容精要

t01f1309ca22f232d11

《针灸甲乙经》。(图源于网络)

  《针灸甲乙经》12卷,128 篇。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书中论及人体生理、病理,基本是按照<黄帝内经>,但对针灸治疗学的特点,重新进行了编排。把与“用针”有密切关系的经文放在卷首,起开宗明义之效。

  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针灸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

  理论部分包括前六卷,依次叙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精神魂魄、精气津液及肢体五官与脏腑功能的关系等;其次是人体经脉、经筋等经络系统的循环路线;再次是人体腧穴,依身体部位分部叙述其位置、主治,书中共叙述腧穴350个,(其中单穴51个,双穴299个)而不是如其所说的365穴,这些穴位是按头、面、项、胸、腹、臂、股等部位排列的,方便寻检,每一穴均有针刺的深度、灸灼的壮数;再次叙述诊法,重点介绍脉诊的内容,尤其是三部九候;其后介绍针道,针灸禁忌,包括禁穴;最后介绍了病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并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进行了一些阐释。

  对于这些内容,皇甫谧都做了详细的考订。仅孔穴的位置考证上就纠正了不少前人的失误。如位于腹部正中线上的中脘穴(古时又称太仓穴),三国时东吴太医令吕广的<募腧经>说是在脐上三寸,而经皇甫谧考证是在脐上四寸处。因为中脘下一寸为建里,建里下一寸为下脘,下脘下一寸为水分,水分下一寸为脐,正好四寸。我们今天中医临床所采用的中脘穴定位,就是根据皇甫谧的说法来确定位置的。

  对于禁穴也有很深入慎重的研究。如“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肺,三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脾,十五日死”、“刺中肾,三日死”、“刺中胆,一日半死”、刺坏大血脉,“血出不止死”。

  临床部分也是六卷,依次介绍内科(包括伤寒热病、中风、杂病)、五官科、妇科、儿科等病症的针灸治疗,其中内科共43 篇,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五脏病、六腑病、经脉病及五官病等,外科有3 篇,主要论述痈疽,至于妇科及儿科,各有1篇各论述20种及10种该科病症。

  其中叙述病例880余症。这些病症除了根据<黄帝内经>外,还有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充。皇甫谧对这些病症的治疗方法、配穴规律、操作方法等均有详细的记载。

  皇甫谧对具体操作是很重视的,对针灸的具体操作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解说。这种对临床的重视,与其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后世影响

t01043523e27a36b0dc

《针灸甲乙经》。(图源于网络)

  《针灸甲乙经》的著成,对于中国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该书一直被认为是学习中医的必读之书,唐太医署曾采用其为法定教科书。后世宋、金、元、明、清等朝重要的针灸学理论基本上都是从此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作者皇甫谧介绍

皇甫谧像

皇甫谧像(图源于网络)

  皇甫谧,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县朝那镇)人。著名医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便过继给了叔父,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他在幼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仍不喜欢读书,甚至有人认为他天生痴傻,叔母为他十分担心。一天,他摘回了许多野生瓜果给叔母吃,叔母对他说:“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没有半点本事,就算是用上好的酒肉来孝敬我,也是不孝的。今年你已经20岁了,不读书,不上进,我心里就得不到安慰。我只希望你有上好的才学,可你总是不能明白长辈的心意。提高修养,学习知识都是对你自己有益的事,难道还能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吗?”皇甫谧听了这番话,心中十分不安。顿悟自己原来已经虚度了20年的光阴,实在羞愧难当,便立志努力学习,不敢再有丝毫懈怠。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即使是在家中种地时,他也不忘背着书,抽空阅读。自此之后,他对百家之说尽数阅览,学识渊博而沉静少欲,并著有《孔乐》、《圣真》等书,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40岁时,他患了风痹病,十分痛苦,在学习上却仍是不敢怠慢。有人不解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沉迷,他说:“朝闻道,夕死可也。”说如果早上明白了一个道理,就算晚上便死去,也是值得的。皇帝敬他品格高尚、学识丰富,便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他抱病期间,自读了大量的医书,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有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又错误百出,十分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著作——《针灸甲乙经》。

  (资料综合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