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华文化

聚焦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

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殷墟遗址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及相关建筑遗迹,殷墟外围区域包括辛店铸铜遗址、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等多项新发现。

387245_700x700

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来源:新华社)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专题通报了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据介绍,近期的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发布会公布了殷墟遗址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及相关建筑遗迹,介绍了殷墟外围区域包括辛店铸铜遗址、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等多项新发现。

殷墟考古90余年

387083_700x7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1928年起,中国考古工作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至今已经九十余年,陆续发现殷墟宗庙宫殿区、居址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等重要遗迹,以及与之毗邻的商代中期都城洹北商城,出土了大量甲骨文、青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各类珍贵文物,基本廓清了殷墟的分布范围与结构布局,构建起殷墟文化分期编年体系,为探索早商乃至夏代考古学文化提供了基础,商代都城制度、墓葬制度、祭祀制度、手工业生产体系,以及建筑、水利、精神信仰等各方面研究不断深化,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商代文明发展成就。2006年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考古实证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

387082_700x7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认为,殷墟考古实证了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系统展现了商代社会文化面貌、文明发展成就。新时代殷墟考古坚持聚落考古理念引领,深化多学科、跨学科合作研究,力求揭示更加全面、真实、鲜活的商代文化。考古工作系统揭示了洹北铸铜、制骨、制陶手工业生产方式和“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

  新发现宫殿宗庙区存在大型池苑、水道及相关建筑遗迹,改变了以往对于宫殿宗庙区整体格局的认识。殷墟王陵区东区、西区外围各发现一条围沟环绕其外,突破了对于王陵区布局的认识,是商代陵园制度研究的重大进展。殷墟内部的道路系统不断被揭示出来,部分道路两侧密集分布居址、墓葬、手工业作坊等,为进一步探索殷墟城市布局、族邑分布提供了重要线索。

殷墟外围区域新发现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孔德铭介绍了殷墟外围区域多项新发现。

  辛店铸铜遗址

辛店遗址出土的部分陶范

辛店遗址出土的部分陶范。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辛店遗址D区工棚式熔铸作坊发掘情况

辛店遗址D区工棚式熔铸作坊发掘情况。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辛店铸铜遗址发现商代晚期铸铜作坊7处、房址10余处、墓葬近百座,出土“戈”字铭文铜器,显示该遗址可能是一处由“戈”族管理的青铜器铸造遗址。

  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

陶家营遗址M12墓葬出土器物组合

陶家营遗址M12墓葬出土器物组合。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陶家营遗址发掘区航拍

陶家营遗址发掘区航拍。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陶家营商代中期环壕聚落遗址发现了布局有序的陶器生产区、居址区和墓葬区,进一步深化洹北商城周边聚落社会形态认知。

  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

邵家棚遗址发掘区航拍

邵家棚遗址发掘区航拍。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邵家棚商代晚期聚落遗址发现了由18座房址组成的3组多进式院落,以及由1座“中”字形大墓、23座中小型墓葬和4座车马坑组成的墓地,出土刻“册”字铭文的多件青铜器,显示邵家棚遗址可能为晚商时期史官“册”族居住地。

邵家棚遗址墓葬出土的铜礼器组合

邵家棚遗址墓葬出土的铜礼器组合。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这些外围聚落距离殷墟宫殿区都在10公里以内,最近的邵家棚遗址仅五千米,多进式院落的形制体现出极高的等级,车马坑的发现填补了该区域商代车马坑考古的空白。而距离殷墟宫殿核心区10公里的辛店遗址,更是迄今发现的商代晚期最大面积的铸铜遗址,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国内外都仅此一例,出土各类陶范、芯、模、炉壁残块等约40000块,磨石、制范工具、骨蚌器等数百件,体现出领先世界非同寻常的铸造技术。作为殷都“大邑商”的重要组成部分,辛店遗址见证了中国城市早期特别是殷墟时期城市低密度化发展的历史事实。

填补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

洹北商城制骨作坊骨料坑H32局部堆积情况

洹北商城制骨作坊骨料坑H32局部堆积情况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洹北手工业作坊区发现大量铸铜、制骨、制陶生产、居住生活遗迹和分布有序的墓地,揭示了集生产、生活、丧葬于一体的“居葬合一”族邑布局模式,生动展示了商代手工业生产图景。独特的“纹饰范嵌范”铸铜技术、“剥片式”取料制骨技术、“熟土区夯筑”陶窑技术充分显示出商代中期手工业创新求变的理念。

洹北商城铸铜作坊出土花纹范的正、背面

洹北商城铸铜作坊出土花纹范的正、背面。国家文物局供图(来源:新华社)

  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发掘极大地填补了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的空白,对研究洹北商城都邑布局同样至关重要。

新发现大型道路 洹河北岸道路系统初现

安阳殷墟遗址新发现的大型道路局部

安阳殷墟遗址新发现的大型道路局部。(来源:新华社)

  考古人员在安阳殷墟洹河北岸新发现一条大型东西向道路,洹河北岸道路网格局初现“真容”。据悉,新发现的大型道路呈东西走向,西低东高,已发掘长度达80米,两端均延伸至发掘区以外。该道路最宽处达14米,其北部道路边缘已全部揭露出来,南部部分边缘处于发掘区以外,被现代建筑所叠压。

安阳殷墟遗址新发现的大型道路的路面

安阳殷墟遗址新发现的大型道路的路面(来源:新华社)

  更重要的是,新发现的东西向大道,与此前在洹河北岸发现的一条东西向大道和一条南北向大道,构成了类似“街区”的布局形态。

  “道路系统一直是都城考古的重点。新发现为探索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都城的整体布局、交通网络及功能分区等提供了又一关键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说。

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

殷墟博物馆展出的刻辞卜骨。韩章云 摄

殷墟博物馆展出的刻辞卜骨。韩章云 摄(来源:中新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冯时系统介绍了120余年来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成果。至今已发现甲骨文总计约15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35000余片,单字数量已逾4000字,内容涉及商代政治与生活的各方面,是重建殷商信史的直接史料。

  殷墟甲骨共有三次重要发现,分别是殷墟内出土数量最多的完整窖藏小屯YH127坑、具有明确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和史料价值独特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甲骨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王庭,将中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一千余年,开启了殷墟九十多年的考古与历史研究历程,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革新与发展。

  甲骨文资料整理、分期断代、文字考释等方面成果丰硕。参与甲骨文文字学研究的学者遍布世界各国,新时代甲骨学研究立足百余年深厚学术积淀,更加注重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及多学科的结合,对推动思想史、天文历法、历史地理相关领域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诠释中华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甲骨文发现总计约15万片 单字数量逾四千  

                    殷墟商王陵区新发现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  

                    殷墟考古:还原更全面、真实、鲜活的商代文明  

                    何毓灵:殷墟考古如何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新发现!殷墟发现大型池苑 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 

                    殷墟洹北商城手工业考古发现填补商代中期手工业考古空白 

                    最大铸铜遗址、多进式院落……外围聚落考古发现不断更新殷墟认知 

                    国家文物局:殷墟考古和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发布 

                    安阳殷墟新发现大型道路 洹河北岸道路系统初现  

                    国家文物局通报河南安阳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进展  

  (资料综合新华社、中新网、央视新闻客户端、科技日报)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