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两岸交流中的一缕春风

杨泽军

杨泽军,安徽省合肥市人。现为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社科院国际所研究员、南京市政府涉台咨询专家。曾长期受聘为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

412622_700x700

杨泽军(华夏经纬资料图)

作者 杨泽军(南京大学台研所教授、江苏省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市涉台资询专家组成员)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715日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大学37名师生赴台交流访问,723日结束行程顺利返回大陆。在台期间先后前往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大学、东华大学等台湾高校交流,并前往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这次访问可视为是对前段时间马英九先生率台湾学生访问大陆的回访,今年3月底4月初,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参访,率台湾青年学生与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3所高校师生交流座谈期间,多次表示希望大陆高校师生也能够赴台交流。可见,这就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两岸高校师生间的普通交流访问活动。不过,在当前两岸关系极为紧张的大背景下,却显得格外瞩目、弥足珍贵,犹如两岸关系中吹入的一缕春风,其不仅有助于推动两岸间的往来特别是青年间的双向交流,也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缓和台海紧张局势。

这次访问确有些不同寻常,毕竟是近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由于时机敏感、背景复杂,自是赋予其一些特殊的意义。最近几年,民进党当局坚持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不接受“两岸一中”的核心内涵,不断挑衅,“依美谋‘独’”、“依美抗陆”,加之美等外部势力强力介入、力挺支持,使得台海局势风高浪急、十分紧张,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借2020年突然暴发的新寇肺炎疫情,大做文章、疯狂操弄,“以役谋‘独’”,防疫“政治化”,对西方等国家礼遇有加,主动向西方国家无偿赠送防疫物资,对大陆却是严防死守,严控防疫物资流向大陆,借疫情攻击、污蔑、抹黑大陆,严重伤害大陆人民的感情,甚至借疫情紧缩两岸关系,禁止大陆人士入台,驱离在台大陆民众,隔离陆生,关停“小三通”,收缩“大三通”,使得两岸关系寒流阵阵,雪上加霜,处于冰点,两岸的交流交往几乎停摆。在这种背景下,内地五所知名大学师生组团赴台参访交流,自是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视为是对两岸关系僵局的一次“重要突破”,是促进两岸青年双向交流、改善两岸关系的“破冰行动”。对此,两岸双方均有明晰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这次访问的邀请者马英九先生早在3-4月率台湾学生在大陆参访交流时就曾表示,让两岸年轻人多一点认识、多一点交流,就会减少误解,也会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主张两岸年轻人要多多来往,因为两岸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这也是他在大陆期间多次表达希望大陆高校师生赴台交流、心心念念积极设法促成这次参访的原因所在。马英九对这次大陆高校师生的到访交流也给予高度评价,称是这几年“最重要”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甚至将之视为是给自己73岁“最好的生日礼物”。台某大学前校长对这次参访活动评价甚高、充满期待,认为在当前两岸关系紧张之际,唯有多互动,增进了解,才能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化,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这位前校长更是信心满满,将赴台交流参访的陆生喻为是两岸“和平的使者”,期待未来两岸关系“春暖花开”,表示相信通过此次参访交流,定能为促进两岸和平发展跨出新的前进的一步。

这次访问团的领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抵台后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此次到台湾交流回访,是增进两岸青年友谊之旅,也是促进教育和文化交流之旅。两岸青年同受中华文化滋养哺育,具有相同的文化基因,是开创中华民族和两岸关系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此次交流回访一定能推动更多两岸青年心更近、情更浓,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两岸同胞也一定能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携手共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对这次参访交流给予高度评价与期待。

的确,这次参访交流受到各界广泛肯定和良好评价,两岸青年到对方走一走、看一看,实地了解真实的对岸,有了客观的第一手认知,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就不会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无良学者的鼓惑而被误导,特别是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心灵的碰撞,两岸青年们正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相互了解、相互认识,感受到彼此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交流彼此对未来前途的理解和看法,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为未来做出正确、负责任的选择。大家真切地意识到,两岸交流往来、特别是青年间的交流往来,太重要了,但实在是太少太少了,要加强,要大大地加强,这次大陆高校师生赴台参访交流也说明,即便在两岸关系目前高度紧张的状况下,两岸青年等的民间参访交流仍应进行,也仍能进行,并能进行的很好。大家也呼吁、奉劝民进党当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少点意识形态,多点务实精神,对两岸的民间交流要做推手,不要做阻碍者,更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左秋子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