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

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
11月27日至12月5日,由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院士担任团长、7所高校共40名师生组成的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赴台交流。在台期间,访问团与台湾6所高校和1所高中开展交流,并参访了台湾有关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及企业展馆。台湾各界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马龙旋风”席卷全岛,大陆师生访问团也感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情和友善。

40名师生组成访问团 行程丰富

11月30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30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是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赴台参访。该团以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勇为团长,由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7所高校的40名师生组成。

11月29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到中国文化大学参访,并进行体育交流。图为两岸师生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29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到中国文化大学参访,并进行体育交流。图为两岸师生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在台期间,访问团参访了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新竹清华大学、阳明交通大学、中国文化大学、长庚大学等台湾高校,以及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据了解,访问团与6所台湾高校围绕教育数字化与在线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等主题深入交流,针对人工智能、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拓展学术合作空间,并在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交换生规模等方面达成共识。

  大陆师生还参访了台塑企业文物馆、台积创新馆等企业展览场馆,了解台湾科技产业发展情况;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101大楼、台北孔庙、日月潭等多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以及体育设施、科技文化场馆等,广泛结交新朋友,深入体验台湾风土人情。

“马龙旋风”席卷全岛

11月30日,有台湾民众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欢迎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其中包含热情的大小球迷。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30日,有台湾民众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欢迎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其中包含热情的大小球迷。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访问团此行在台湾地区广受关注。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奥运冠军马龙受到台湾民众热烈欢迎,“马龙旋风”席卷全岛,一名拿到马龙签名球拍的小朋友说,“想去大陆学乒乓球”。来自清华大学的奥运冠军杨倩表示,在台湾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与台湾同学们结下了真挚的友谊。

11月28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北参观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体验拓印。图为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中)。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28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北参观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体验拓印。图为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乒乓球世界冠军马龙(中)。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邱勇在12月4日晚间的欢送晚宴上表示,要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构建更多平台,让两岸青年走得更近、走得更亲。两岸高校各有优势、各具特色,具有交流合作的良好基础。面向未来,要推动建设更开放、更融合、更具韧性的大学,进一步加强两岸教育深度合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引领作用,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邱勇对马英九文教基金会及台湾各界朋友给予的周到安排、提供的各种便利表示感谢。他代表清华大学正式邀请马英九先生到校访问,并诚挚邀请台湾高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朋友到大陆访问交流,“我们也热切期盼与台湾的新老朋友在大陆再次相聚”。

萧旭岑吁重启旅游观光等两岸交流

12月4日上午,两岸清华师生共同到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梅贻琦墓园拜谒。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2月4日上午,两岸清华师生共同到新竹清华大学校园内的梅贻琦墓园拜谒。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11月29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到中国文化大学参访,并进行体育交流。图为马英九(左)与马龙(右)为乒乓球交流环节开球。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29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到中国文化大学参访,并进行体育交流。图为马英九(左)与马龙(右)为乒乓球交流环节开球。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11月30日受访表示,希望重启旅游观光等形式的两岸交流。萧旭岑说,几天来很多热情的台湾民众主动对他表示,真心觉得这个大陆师生团来台湾交流非常好。从去年的丁宁到今年的马龙,台湾众多喜爱乒乓球的民众都感到非常振奋,大陆师生团所到之处,都受到民众欢迎,这是好的也是真实的情况。大陆师生在台湾接触到热情的台湾民众,也会更加了解和喜欢台湾。

  萧旭岑指出,民进党当局对台湾民众赴大陆旅游祭出“禁团令”,将赴大陆旅游警示提升为“橙色”来恐吓民众;到现在还对大陆赴台交流的团组有过多的审核和不必要的程序作业,造成很多团无法来台交流。他呼吁台当局进一步开放两岸交流,调整相关政策,让两岸真正恢复过去的交流状态,才能够避免走向冲突。

台舆论:掀“马龙旋风”,彼此善意交融

  11月28日晚间,大陆高校师生团游览台北西门町。马英九文教基金会 供图

11月28日晚间,大陆高校师生团游览台北西门町。马英九文教基金会 供图(来源:中新网)

  此次参访备受台湾舆论关注。奥运冠军马龙无疑是台湾媒体关注的焦点,多家台媒以“马龙旋风”形容其在台掀起的轰动。中时新闻网报道,“马龙旋风”横扫全台,引起话题不断,社交平台有大量讨论马龙行程的帖文。12月4日师生团抵达新竹清华大学时,粉丝欢呼声甚至盖过欢迎贺词,“让人误以为是马龙粉丝见面会”。

  台媒还关注到,12月2日师生团前往新北市九份知名餐厅用餐,当地店家听闻后无不欢喜迎接。商户表示,大陆师生团来访,除了可以缓解两岸紧张的关系外,也能为当地带来曝光度与商机,“良善的交流更多,台湾才会更好”。

  大陆师生团在行程中凝结交融的善意也为舆论乐见。台湾“风传媒”12月4日刊发观点文章《两岸交流的正能量》指出,师生团对台湾的态度相当友善,对景点、美食更是赞誉有加;大量台湾民众也以热情、好奇的目光期待师生团到来。两岸民间的良性互动正是此行的主要意义。

11月28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北参观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

  11月28日,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北参观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馆。中新社记者 路梅 摄(来源:中新网)

  《中国时报》12月3日评论文章表示,在两岸关系紧绷的当下,这场青年学子的交流难能可贵。大陆师生团人才济济,所到之处都有粉丝拍照。也有多名陆生表示,在与台湾学生交流时,能体会到友好、热情的真挚感情。日后两岸若有更多交流,不但能彼此增进了解、减少误会,更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进步成长。

  台湾历史学者武之璋4日投书《中国时报》指出,团中的大陆年轻人谈吐得体、气质高雅,拆穿了民进党当局为抹黑大陆长期编造的谎言。新竹清华大学学生毛芸瑄也在近日一篇文章中表示,部分台湾民众因受片面资讯影响,对大陆存有误解甚至排斥情绪,大陆师生团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此种刻板印象。

  “民间的融合是稳定两岸关系的‘压舱石’。”《旺报》12月4日社论指出,几天下来,民众热情相待,彼此善意交融,构成真实的两岸民间交流画面。盼台湾相关部门重拾“九二共识”,用更有温度的方法打破僵局,为两岸带来和平机遇。

国台办:将一如既往支持和推动两岸青年交流

1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12月11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来源:中新网)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2月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台湾各界热烈欢迎和积极支持这一场双向奔赴的青春之约。台湾民众看到了以奥运冠军马龙、杨倩为代表的大陆青年的青春风采,看到了他们了解台湾的诚意和善意,台湾小朋友得到马龙的签名球拍,有的说“很开心,全家人都喜欢马龙”,有的说“感觉更有动力去练习,希望有机会来大陆学习乒乓球”。大陆师生访问团也感受到了台湾民众的热情和友善,所到之处“欢迎来到台湾”“谢谢你们来”的声音不绝于耳;感受到了台湾民众愿意和大陆交流的真情实意,他们收到很多台湾民众手写的信件和明信片,也收到很多台湾民众用心准备的小礼物……很多台湾青年和访问团成员相约来年再见,期待两岸有更多的交流。他们用自身行动和努力促进了两岸的交流合作,拉近了两岸同胞距离,诠释了浓浓的同胞亲情。

12月1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一行游览位于南投县的日月潭。中新社发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 供图

  12月1日,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一行游览位于南投县的日月潭。中新社发 马英九文教基金会 供图(来源:中新网)

  对于岛内出现一些阻挡两岸交流的政治性言行,朱凤莲回应,以大陆高校师生访问团为代表的大陆青年青春靓丽、博学优雅、有礼友善的形象,给台湾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受到热烈欢迎。民进党当局和一些绿营政客出于政治私利,大肆炒作,混淆视听,借机煽动两岸民众对立,阻挠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用心十分险恶,也伤害了两岸同胞感情。相信两岸青年加强交流、走近走亲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朱凤莲强调,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支持和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持续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交流交心搭建更多平台、创造更多机会,让两岸青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资料综合中新网)

编辑策划: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