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借舰艇“印太部署”计划延伸军事触角

日本借舰艇“印太部署”计划延伸军事触角
近期,日本海上自卫队公布2025财年“印太部署”计划。这是日本连续第5年开展此项远洋部署和训练活动,其军事活动范围进一步向东、南太平洋延伸。分析人士指出,该计划与日本近期出台的防务战略、外交政策同步发布,凸显其外向型军事扩张趋势愈发明显。

  此次“印太部署”从4月21日持续至11月21日,为期7个月,由4支水面部队、1支航空部队和1支潜艇部队共同参与,旨在通过与印太地区盟友开展联合演练,提升海上作战及战术协同能力。

  4支水面部队作为“印太部署”的主力,均处于日本海上自卫队最高战斗部署状态。其中,第1水面部队以最上级导弹护卫舰“矢矧”号为核心。“矢矧”号作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型、最先进的护卫舰,将独立行动,计划访问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开展“舰船外交”,并首次参加由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主导的多国联合军演,借机验证新一代舰艇的作战性能。

  第2水面部队由“大隅”号运输舰及补给力量组成。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大型运输舰首次执行远洋部署任务,日本称此举意在提升战时海上运输保障和复杂环境下的后勤支援能力。

  第3水面部队由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伊势”号和高波级驱逐舰“凉波”号构成。“伊势”号作为此次“印太部署”的旗舰,将前往澳大利亚、印度等地,参与“护身军刀”“马拉巴尔”“太平洋先锋”等10余场多国联合军演。

  第4水面部队以村雨级驱逐舰“曙”号为主,在部署期间,它将与其他水面舰艇灵活混合编组。

  航空部队由两架P-1反潜巡逻机以“1主1备”模式执行反潜任务,重点参与“太平洋先锋”等联合军演。潜艇部队编成高度保密,预计将以独立行动、伴航或小规模编组形式开展远洋部署。

  外媒评论指出,此次部署以“准航母”为核心,整合日本现役主战舰艇构建联合任务编队,采用分散式、分阶段出航模式,并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舰艇组成联合编队,强化体系化实战演练,训练安排契合日本新财年军事外交重点。

强化军事外交

  与往年多在财年中期启动不同,此次“印太部署”计划在新财年开启不足1个月即展开,这既体现日本军事外向扩张加速,也反映其迎合新近政策调整的意图。前不久,石破茂政府发布首份《外交蓝皮书》,将“美日同盟”“自由开放的印太”“发展与全球南方国家关系”列为施政“三大支柱”。日本此次公布“印太部署”计划,旨在通过“舰船外交”为外交新政造势,实现政策与行动联动。

  根据部署计划,日本舰艇的活动范围将覆盖印太主要海域,分批访问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瑙鲁、阿曼、东帝汶等10余个国家。外媒认为,此举凸显日本借军事外交扩大地区影响力,同时推动本国防务与经济建设的意图。

  据悉,日本防卫省正酝酿新版《国家防卫战略》,计划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拓展防务合作网络,打造外向型军力。日本海上自卫队幕僚长斋藤聪表示,日本将加强与北约国家合作,推动北约加大在印太地区力量部署,构建小多边合作框架。

  部署期间,“矢矧”号护卫舰将参加新加坡“国际海上防卫装备博览会”和马来西亚武器防务展销会,以拓展日本武器出口市场;“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曙”号和“凉波”号驱逐舰将与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舰艇混合编组,开展联合巡航和演练。此外,日本防卫省已正式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此次部署将检验海上作战中心与“统合作战司令部”的指挥协作。

加剧阵营对抗

  自石破茂执政以来,日本相继修订《防卫省设置法》《自卫队法》,推行“积极网络防御”战略,军费开支持续攀升,不断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国内右翼保守主义思潮抬头。加之石破茂深陷丑闻,其在日本国内的支持率持续低迷。

  在此背景下,日本公布舰艇“印太部署”计划,一方面试图通过“军力出海”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另一方面,欲借“舰船外交”、联合军演强化与域内外盟友关系,提升在西方盟友体系中的地位。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将推高地区紧张局势,加剧阵营对抗,对印太地区安全稳定格局造成不利影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等综合